寸拳

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種技擊方式

寸徠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種技擊方式,又稱為寸勁拳,它講究短距離迅速出拳打出自己的有力的一拳要爆發出自己的所有爆發力打倒敵人。即運用寸拳頂點發力術,在最短的距離內,爆發出最大的威力。

寸拳以本能反應為主導與潛能最大發揮為主體,至簡、至靈、至威、至猛。

拳術原理


寸拳出招
寸拳出招
李小龍曾 說過,不管你學習任何武功,如果它不能迅速擊倒對手,就沒有任何實戰價值,特別是對於一些體格好、意志又堅強的西方格鬥者。
用拳在瞬間入里透內地痛擊他們遠比擊倒他們更具威脅力。毫無疑問,在格鬥中擊敗或擊倒對手的時間愈短,則自身的安全性就越高,
這就意味著你的技術必須精簡、直接,亦即講求效率,而“寸勁拳”則又正好符合這一原則。李小龍宗師就這樣從實戰出發,並在詠春拳的基礎上,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以本能反應為主導與潛能最大發揮為主體的,至簡、至靈、至威、至猛的截拳道之寸勁拳訓練法。也可以這樣說,李小龍的寸勁拳已大大不同於傳統詠春拳中的寸拳,因為他的寸勁拳不僅保存了詠春寸拳的優點,更大膽地將中國武術中一些內家拳法的要訣融入其中。所以,李小龍的寸勁拳可以融合整個武術攻擊手法,而詠春寸拳則只可代表詠春。正因為李小龍宗師進行了大量獨特的改進、創新與升華,才使之脫胎於傳統而不同於傳統,也由此使寸勁拳更易實際應用、修習與更具強大摧毀之力。
李小龍在教授木村武之、丹尼·伊諾山度等嫡傳名弟子練習寸勁拳時,曾經這樣說過:“任何一位武術愛好者與一位偉大的武術家之間並沒有不可跨越的鴻溝,
他們的差別只是努力的方式與程度不同,而這個鴻溝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為從理論上講,人的潛能幾乎是無窮無盡的,而寸勁拳的訓練與運用就是潛能發揮的具體表現。”接下來,李小龍又給大家舉了一例子:一位農夫的兒子由於不能夠熟練駕駛一輛車子,故而翻到了水溝里了,這位農夫身材並不高大,但他卻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水溝,並把雙手伸到車下,把車子抬了起來,讓另一位跑來援助的人將自己的兒子從下面拽出來。事後,農人對自己的力量難置信,便再去試一次,結果根本就動不了那輛車子。給他兒子檢查身體的醫生則說這是奇迹。醫生解釋說,身體機能對緊急狀況產生反應時,腎上腺就會大量地分泌出激素,並傳遞到整個身體,進而使身體產生出額外的能量。這就是醫生做出的惟一解釋。
上述這個實例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人在絕境或遇到險情的時候,往往會發放出不尋常的力量來。而李小龍就是將這種不同尋常的力量漸臻佳境,從而可以隨時隨地施展出來。事實上,人的潛在能量的確猶如一座待開發的金礦,蘊藏無窮,價值無比,而我們每個武道研修者又都擁有一座存有潛在能量的金礦。但是,由於沒有進行各種有效的發掘訓練和沒有具體展現的形式,所以每個人的潛能從未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外在原因

寸拳
寸拳
所謂“寸勁拳”產生威力的外在原因,是指通過一些外在的訓練手段來達到出拳強猛或使每一部分肌體都能“出功夫”為目標的。也就是說,進行訓練並不僅僅為了使肌肉漂亮,更重要的是,必須使其具備有足夠的殺傷力與破壞力,藉此重創對手。
李小龍認為,人體首先應具備良好的速度、靈敏、柔韌和攻擊準確性,然後才是應具備最大的絕對力量。“寸勁拳”從表面上看是局部力量的發放,但實質上是全身協調發力的結果。對此李小龍也曾舉例說過,一個能卧推400磅(約180公斤)的人,可能在重器械項目(如鉛球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然而卻無法協調動員全身各部位的肌肉以展現其攻擊力。也就是說,李小龍過人的力量和極快的速度,再結合出色的身體協調配合能力,方使他成為近身發力或埋身搏擊中的佼佼者。李小龍看上去雖略顯精瘦些,但只要其舉手投足,殺傷力都是足以致命的。
為了訓練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李小龍把素質提高和技術練習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從而使本身已很高深的武功升華到了幾近完美的境界。李小龍對“寸勁拳”的練習確實到了“發瘋”的地步。伊諾山度回憶說,李小龍在訓練中經常手持啞鈴進行“寸勁拳”打擊練習,而且每次練習12組,每組100次,雙手依次先後持1、2、3、5、7和10磅重的啞鈴進行“金字塔”形遞增6組,然後再依次遞減重量,進行6組實戰應用技術模仿練習。李小龍曾讓人和他一起訓練過一次,哇,練習后三角肌和手臂竟是如此地酸痛!
在“寸勁拳”的訓練過程中,李小龍還很注重前臂的訓練,因為“寸勁拳”力量的發放點雖是拳面,但其力量卻來自於身體。也就是說,手臂是全身整體勁力運送至拳面的一個重要的運載或傳送工具。琳達亦曾說過,李小龍對前臂的練習(特別是腕關節的練習)到了“入迷”的地步,因為“寸勁拳”的有效發揮對前臂與腕關節的要求較高,需要擁有特殊的運腕技巧。如果你的腕關節未能承受住巨大的緩衝力的話,則“寸勁拳”將絕無效果可言。
曾數度與李小龍在電影中合作過的美籍空手道高手鮑勃·華爾曾說過,李小龍力大無比的前手臂在他的功夫系統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他是這樣說的:“李小龍的前手臂和身體的比例是我所見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手臂異常發達,而且還擁有一雙鐵拳和十個鋼指,太可怕了。”另外,曾在電視劇《青蜂俠》中與李小龍合作過的電影明星范·威廉姆斯則回憶說,作為好朋友,他與李小龍都擁有粗壯的前臂,但獲得的方式卻不同。李小龍是通過專門訓練獲得的,而自己則是天生的或者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做其他競技運動而間接獲得的。這位身高1.83米,體重95公斤的壯漢是當時惟一能和李小龍進行“掰手腕”較量的人,並且想起這些事來他還不好意思地說:“李小龍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之間不是同一個級別的較量,我超過他有70磅,但是他的前臂卻是我所見到的同等體重的人中最粗壯的。”事實上,李小龍在“掰手腕”比賽中總是獲勝的。他的另一名弟子赫伯·傑克遜回憶說,李小龍當年曾開玩笑說,他準備當此項運動的世界冠軍。
在“寸勁拳”的整體訓練過程中或在整個截拳道的訓練系統中,鍛煉前手臂及腕關節的方法很多,但據宗師的嫡傳弟子喬.劉易斯所說,李小龍當年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將34公斤重的杠鈴直臂水平前伸,並靜止控制30秒鐘。當然,這對一名體重僅60多公斤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即使是一個體重達90公斤重的人都不一定能做得了。
此外,李小龍在美國的首位弟子傑西·格洛弗亦曾回憶說,李小龍還常用拉負重滑輪、拳頭下擊沙箱及用短繩系30公斤重的啞鈴進行“卷腕”練習,以進一步強化前臂。最後,傑西.格洛弗又補充說,李小龍之所以注重前臂及腕關節的訓練,是因為他認為要使拳頭爆發出強大的力量,首先要使關節能夠承受住並傳遞出擊打時所迸發的強猛的力道。

內在原因

在很多外行人看來,截拳道的拳法技巧與西洋拳擊相似,但這隻不過是因為李小龍早年曾潛心研究過拳擊,並把其精華糅合到了自己的功夫中去的結果。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李小龍的拳法是優於西洋拳擊的,因其中蘊藏著深厚的中華武術功底,尤其是一些內家拳術中相當有價值的理論與技術,因為他亦曾用心研究過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內家拳術。所以,要徹底剖析“寸勁拳”產生驚人的殺傷威力的真正原因,只從外在因素方面入手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相對於內在勁力的巨大功用來說,外力與外功僅能算是皮毛而已。
首先,“寸勁拳”十分講求內意的運用。而所謂的內意,就是隱於人的思維繫統中的意念、意識,它無形、無象、無聲地深藏於靈魂之中,是決定一個人行動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你的每一個打擊動作都脫離不開意念、意識對肢體的指揮與調動作用。例如,當你想用拳打擊對手時,首先是心想,即通過心之發動而產生了打的意念和意識,而且這種意念與意識對對手來講,是毫無覺察的。當打的念頭一旦成為意志,即下了打的決心之後,則會眼、心、手結合而以意領氣,以氣催力,在外形肢體上形成打擊的動作。在“寸勁拳”的訓練與運用上,內氣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氣衰則勁力不充,且難以在最短的時間、最短的距離之內,爆發出巨大的殺傷力來。所以你在打擊時,若能使內氣貫注於攻擊點上,就能夠在一剎那間,由內氣的急劇轉動和聚集,而發出強大的震蕩力與穿透力來。衡量一個內家高手內功深淺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看他能否在最短的時間與距離內爆發出最大的勁力來。
你可能還沒有聽說過的另一個“寸勁拳”的竅要之處是內勁的運用。儘管李小龍也曾說過,在發拳時須在身體內部貫以“流動著的能量”,但卻有很多研習者認為這僅是一種理論上的要求。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內氣是內勁的發源之本,而且練習內家拳的人,平時也注重氣沉丹田,而發勁時則又同樣離不開“氣自丹田吐”。當然,無論是在平時的練習中,還是在實戰的運用中,對於勁力的發放都應當有所克制,不宜發放過多、過頻,因為如過多地發放爆發性的勁力,必會造成自身氣力的大量消耗而氣餒力竭,這一點李小龍本人的實例便已作了最好的說明。在這裡,我的意思是說,在平時練習時,爆發性力量的發放次數應適當地因人而控制,也只有養與蓄多於發與放時,人體才能有更大、更強猛的勁力產生,而不致走李小龍內功不繼的老路。因為從廣義的方面來講,練武的目的是要培元養氣以使身體健壯,若不懂得培元養氣之法,長久下去不但不能使身體健壯,相反還會傷害身體。所以,所有武道研習者應加以注意。“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說得很好,道出了修習拳術的根本,只有真正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談得上運用於人,即將此種暗藏殺機的勁力在無意識之中突然作用在對手的要害部位上,以形成致命性的創擊。
關於“寸勁拳”打擊時勁力的發放問題,還可以再作進一步的探討。首先就是爆發勁力的速度愈快,衝擊力也就愈大;進攻對手的距離愈近,愈容易給對方增大防禦和破解上的困難,而且時間越短,進攻就越易見效。其次,在打擊上還有一個時間性問題,也就是既不能爆發得過早,也不能過晚。若過早則會使爆發勁難觸其身,而難收其效;過晚又會形成過勢之拳,而根本沒有什麼殺傷力。所以在練習“寸勁拳”時一定要細心體會打擊的時機,如此才能爆發出如電閃雷鳴或爆炸般的“急中之剛脆勁”來。

身體要求


我們都知道,“寸勁拳”是截拳道中最為精細的拳法,它對技術和對拳理上的要求也相當高,如果我們不能明了其中的精細與竅要之處,而按一般的拳法要求去練習的話,則肯定無法打出高質量的勁力來。也就是說,我們如果像一般的教材那樣在“寸勁拳”的修習過程中,不懂拳理,不明道理,不明每一個精細動作的規範尺寸與角度要求,而盲目憑蠻力去練習的話,那麼即使苦練一生也打不出好的“寸勁拳”來。
在“寸勁拳”的打擊過程中頭部保持中正最為重要,因為頭為一身之主,而且欲保持中正不偏,還需做到“虛領頂勁”。發力時的以聲助力雖然重要,但也不用在每一個動作到達定點時都大聲吼叫,因為如發聲過於頻繁,則會使熱氣大量外散,造成入不敷出的虧氣現象。再者,在用“寸勁拳”打擊時,還應將牙齒咬緊,這樣不但可以增大全身的力量,還可使打擊目標時的勁氣與氣力更加集中,以增強“穿透力”,也就是傳統武學中所說的“牙欲斷筋”。事實上,當面前站著你的仇人時,你一定會把牙咬得很緊,而咬緊牙關后自會覺得渾身是膽、渾身是力,並會有壓倒一切的氣概產生,如此還能先從精神上去打擊對手。
根據李小龍的要求,若想打出高質量的“寸勁拳”,肩的作用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肩關節屬於“三節”中的根節,而且氣血、內勁能不能順利地通過肩而到於肘,再通過肘達於手,肩部的放鬆和緊縮將起著決定性作用。例如李小龍曾舉例說,人的內力的運用如水在一個水管中流過而節節推向攻擊點,但如果把水管的根部紮緊時,“流水”可能就無法暢通。對肩關節的鍛煉與要求一般是先求其放鬆,在氣血通達的前提下再逐步轉入沉肩的鍛煉,以使肩關節微微向下沉勁,從而促使人體的內勁和氣血下注於湧泉,上注於肘手,中蓄於腰脊。
李小龍的一些練功圖片雖然也從側面展示了肘關節在重擊中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沒有較詳細的文字說明,因此筆者也只能根據他當年所記錄的一些綱要,並在其武學思想的指導下來完善其學說。在國術中,肘為中節,是承上啟下的轉換部位,所以中節絕不能空,如果肘關節的勁力一空,則整個上肢與軀體所蓄的勁力就會渙散。因為根節是勁力的發源之處,中節則是勁力的含藏之所,而梢節(手、足)才是勁力的終放之點。在“寸勁拳”的具體打擊過程中,基本的要求是“垂肘以求中正”,也就是肘必須有向下垂墜的勁,這也是為了使練習者能逐步地掌握既無前栽後仰之弊,又無空虛漂浮之病的關鍵所在。接下來,才是催肘以求發力,因為肩不催肘肘無力,肘不催手手不及,惟有以肩催肘,其勁氣方能貫肘,以肘催手,勁氣才能到手,亦即三節合一則整勁乃出。這也是李小龍出拳時產生威力的秘密之一。
腕為梢節,亦為連接手與臂的關節。在李小龍的“寸勁拳”中,它有獨特的作用和與眾不同的發力姿勢,這也是學習“寸勁拳”發力技術的重要技術環節。在出擊前,拳頭適度放鬆,手腕下塌而微微向下,在拳衝出接觸目標的瞬間,手腕才突然轉上並同時握緊拳頭髮力,以拳之下端由正面打擊目標,其著力點是拳頭下部的三個指節。在這裡,李小龍之所以要求在出拳前應先下塌,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姿勢的作用在於能聚集勁氣於手部的神門穴與增大腕關節的支撐力量,如果以普通的姿勢去調整腕關節則勁氣所貫注的便不是“寸勁拳”所特別需要的神門穴而是集中於勞宮穴。勁氣注於勞宮穴的優點是長勁比較猛,但卻無法打出具有震動內髒的“寸勁”來。所以說,“寸勁拳”的特殊的運腕技巧,是“寸勁拳”發力加速的最後和決定性環節。

拳術種類


中國傳統詠春拳有一種特殊的發力方式,叫做寸勁。所謂寸勁,是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動作即將完成的瞬間,才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剛脆的爆發力量。寸,即比喻發勁距離之短促。發好寸勁的關鍵,在於把握動作加速度的時機,這個時機應在拳頭放鬆出擊至粘貼對方皮膚(衣服)時,才突然加速爆發出最大的勁力,俗稱沾衣發力。在詠春門中,詠春高手能夠運用短橋手寸勁在近戰中佔據主動,雙方一旦接手,他們不用蓄勢就能發動連續緊湊的攻擊,隨粘隨打,在1至3寸距離甚至貼身狀態,發力將對方擊倒。
此種寸勁法在八極,心意,形意等中國傳統拳法中都能找到類似的技術結構,可以說寸勁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武術中,通過內外兼修,使意念力,呼吸力,運動力集中的一種武術勁力的表現方式,看似簡單平淡的一擊,卻足以產生致命的殺傷力!真正的寸勁拳高手可以在一寸到三寸的距離打破一個不著力的懸空紙箱。

李小龍


李小龍與寸拳
李小龍與寸拳
至簡至靈至猛的李小龍無敵寸拳,就是從詠春“寸勁拳”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的高級的殺手鐧技藝。李小龍寸拳技法原理與詠春寸勁拳技法原理是大體一致的,但在具體的訓練手段和技術運用變化上,李小龍宗師進行了大量獨特的改進和創造,使之脫胎於詠春————李小龍寸拳更易實際應用,修習更易且更具強悍之攻擊力。李小龍寸拳又稱為飄拳(因寸拳擊出過程中,動臂放鬆移動,猶如在空中直線漂游一般)根據發力距離不同,有1.一英寸拳(發力距離為一英寸),2.三英寸拳(發力距離為三英寸)和3.長距離飄拳(凡發力距離超過五英寸的寸拳)三種技術形式。除此之外,在表演場合,李小龍宗師以右腳領先(強壯的一側)稍微前傾出擊寸拳的方法,再李小龍寸拳中稱為“推拳”。此種用法能產生一種推出去的能量,(即將寸勁發力時間稍稍延長,即可避免殺傷對手,又能產生足夠的能量)這樣有控制的出手,對手對此的反應是在瞬間被猛擊,重心向後失去平衡飛出,表演效果非常理想。有時,李小龍宗師會將一把椅子置於對手身後,來增加表演效果(讓對手飛跌坐與椅子上),同時又借它來作為力度緩衝物,以保護受力者。
李小龍寸拳是截拳道者貼身近戰的殺手澗,亦是截拳道所有手法中發力距離最短,速度最快,穿透力最猛的特殊發拳技術。如上所述,寸拳不僅可以在1-3寸距離運用,實際上,它還可以應用於任何距離中。當然,寸拳最宜在近距離搏擊中應用,再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很難快速反應去防禦,而在中距離和遠距離,還有比運用寸拳更有利的擊打方法,比如蓄力爆發拳等,最主要的,如果你的寸拳技藝能達到身步一致,再攻擊中進擊或角度掌握不好的話,容易造成關節的損傷。長距離飄拳則虛假以時日進行修習,小心使用,直到你具有了相當準確的動作速度控制和協調。當然不容置疑的是,長距離飄拳較之近距離飄拳具有全面的靈活性,它可以各種相當放鬆自然的起始位子發動攻擊併產生巨大攻擊能量,是值得你去認真修習的。
李小龍宗師就是通過爆發拳技術與右上步發右拳的近身技術的不斷完善、補充,使隨時根據加深的理解與最新的發現相結合,才最後形成了他至簡,至靈,至猛的武學技能,使他有能力打敗任何的對手,而不管其技藝和體格如何。

力量訓練


外力訓練

可採用杠鈴、啞鈴、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練力及俯卧撐、深蹲跳等徒手練力,在這裡我僅介紹幾種既簡單又實用的啞鈴練力,其它一些練力方法,可參考別的教材或書刊。
(1)擴胸運動:雙腳分開同肩寬而立,雙手握啞鈴於胸前直臂做擴胸運動,擴胸時(手分開)鼻吸氣,還原時鼻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胸大肌力量,同時對發展三角肌、背闊肌有作用。
(2)曲小臂運動:端坐於凳子上,一手握啞鈴,肘部放置於膝上,另一手按置肘窩貼緊膝部,而後做手握啞鈴上下曲伸練習,曲肘時吸氣、伸肘時呼氣,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小臂肌力,同時對指抓力、大臂力亦有效果。
(3)俯身側平舉運動:上身向前俯約90°左右,雙手握啞鈴同肩側平舉成一線,而後還原成雙手握啞鈴朝地面方向,平舉時吸氣,還原時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背肌等。
(4)負鈴仰卧起坐:雙手握啞鈴於腦後,身體仰卧於板凳上,做仰卧起坐動作,起時呼氣動作快,卧時吸氣動作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腹肌力及腰力。
(5)負鈴深蹲:雙手握啞鈴至肩部,做上下起蹲動作,蹲時吸氣將啞鈴回收肩部,起時呼氣,同時將啞鈴直臂舉起,30次/組,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發展全身各部位功力。
(6)握鈴快速沖拳:雙手握啞鈴於胸前,快速向前做沖拳動作,出拳時噴氣,力竭而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功效:增強出拳的爆發力。做完上述動作后應深呼吸,拍打按摩全身進行放鬆。注意事項: ①呼吸:用力時吸氣,放鬆時呼(噴)氣,切記這很重要。 ②放鬆:不管是訓練時還是訓練后,均要放鬆肌肉。絕對避免練僵肌肉,尤其是練完力量后要迅速放鬆,方法有“拍打、按摩、熱水浴、意念放鬆(可參照大成拳樁功意念放鬆)。 ③要量力而行,有條件平時多加強營養。

內力訓練

所謂內力就是通過呼吸意念加特定的姿勢所培養出來的武術內勁,作用是培訓充實流動的內在能量,形成“意、氣、力”合一的強大內勁,至於內力理論方面本人在此就不多說,朋友們可參考其它教材,本人在此只想說一些實際的東西,以便讓學者迅速的、簡單地登堂入室,筆者根據經驗介紹二種方法。

站樁

習者雙腳分開一肩半寬而立,雙腳趾似抓非抓大地、足心含空、膝曲(不超過腳尖),臀部似后坐一高凳、重心穩固上身正直、涵胸拔背收腹,頭正目直,頭頂似被小線上掉,而後抬起雙臂曲肘環抱於胸前、手心向內、十指相對、做到沉肩墜肘、十指間距為一拳,手心距胸約一尺遠,十指自然分開似曲似直,做上述姿勢要求全身放鬆,而後意想雙手環抱一大樹,雙臂內側、胸腹、兩腿內側皆與樹似觸非觸。要求:姿勢保持穩固,心平氣和,呼吸自然,平心靜氣,全身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目視前方,排除雜念。

俯卧樁

站樁完畢后既可進行俯卧樁練習,姿勢同俯卧撐式要求雙腳跟併攏,腳尖觸地,雙拳撐地開立與肩同寬,從後腦到腳跟成一線,全身挺身,動作:身體慢慢下俯至胸幾乎貼地,全身仍然保持一線,下俯同時吸氣入丹田,而後身體慢慢撐起,同時呼氣,意想丹田氣經雙肩至雙肘至拳面,在身體上撐雙肘近乎伸直時,突然加速伸直雙肘,同時噴氣並意想氣達拳面,同時意想雙拳下各墊一磚塊氣到時磚塊即被我內氣擊碎,如此反覆練20次/組,力竭而止。

注意事項

①無論是站樁或俯卧樁均保持全身放鬆,排除雜念,精神集中,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但在俯卧樁力達拳面時,要求有意握緊拳頭,並有拳往下鑽的感覺(緊后既松)。
②內力練習每天最少保持練習兩次以上,先站樁后俯卧樁。
③飯前後一小時內最好不要練功,練功前解除身上一切緊身物及排除大小便。
④站樁后可拍打全身,深呼吸放鬆,俯卧樁后可快速沖拳放鬆。
⑤練習時保持循序漸進,不硬撐,慢慢延長練功時間,保持呼吸自然,不故意造作憋氣,保持精神集中,如雜念太多無法剋制,不要強求,可眼微閉想一些愉快的事,練習要持之以恆,只有勤加練習才能登堂入室,一般在1—3個月即感效果明顯。

爆發訓練


簡述

寸拳擊打手型
寸拳擊打手型
發力(技術)訓練 一聽發力,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將拳力打出去,但怎樣發力,怎樣正確的發力,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明白,武術追求的效果是爆發穿透力,但怎樣練出或者說發出爆發力呢?很多書刊教材上對發力的描述只局限在“腳蹬地、擰腰、送髖、順肩”等,試想這樣的描述對有一定武術基礎者是一聽就明白,但對那些武術初學者或一些悟性較差者來說,就不那麼好理解了,為此在介紹寸拳發力技術之前,我先介紹一下“現有之力爆發訓練”。

現有之力爆發

什麼叫現有之力爆發呢?就是在自身沒有練習武術功力之前將自身原來所具備的功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功力)發出去,體會、學習發力技術,為以後學習寸拳發力,更高層次的發力技術服務。

腳蹬力與腰力

面前準備一沙袋或讓同伴持腳靶站立面前,動作要領:取截拳道警戒式站立(強側置前前,一般是右手右腳在前),右肘(后肘)抬平,肘尖朝外,前臂回收靠近大臂、左手扶右手拳面,隨後,以前腳為軸,後腳掌猛蹬地面,同時後腳掌後轉,上體左轉,髖左擰,肩內轉,同時右肘以小臂為力點,隨同全身轉動,由右側向左正前方(鼻子正前方)橫擊沙袋,噴氣發力。
注意:①擊打目標時,雙眼始終盯著要打的位置,擊中目標(沙袋)后,立即回復原來位置。
②重點體會:“腳蹬地與擰腰力”,切記!
③你在練習前可先按自己想象中的方法用肘擊沙袋,再按此方法擊沙袋試比威力如何,體會什麼叫發力。

現有爆發拳力

仍然面對沙袋,取截拳道警戒樁站立(右手、右腳在前),仍然以前腳為軸,後腳掌猛蹬地,同時後腳掌內轉上體左轉,髖左擰,肩內轉,肩催動大臂,大臂催動小臂,小臂催動拳頭,同時噴氣發力擊中目標,目視沙袋,如此反覆練習,直至熟練。
注意:①拳擊中目標一定是在鼻子正前方的位置。
②拳擊中目標前全身均放鬆,只是在拳頭擊中目標的一剎那有意握緊拳頭,而後迅速放鬆恢復至警戒樁式,再做下一次練習。
③必須嚴格按照要領練習,練習時一下一下的來,不要用連續,等熟練后,體會到正確爆發出拳后再連續出拳。現有之力爆發兩個步驟只是由簡單的肘擊過
渡到拳擊,你就學會了爆發出拳,也就是學會了發力(重點:腳蹬地力與腰擰力),在學習“現有之力爆發”前,你可先按原來的方法擊沙袋,再嚴格按照此方法擊沙袋,比一比便知武術中的爆發力跟平時死力氣是不能相比的。學習“現有之力爆發”后,你再學習其它拳法就輕而易舉了,像“直、擺、勾、彈、鞭、栽”等,再學寸拳發力技術就更容易了,如果等練習了寸拳功力后,你再按此方法將“現有之力”爆發后,你的攻擊威力將會更加無比強勁。

發力要領

你練習了內外合一的寸拳功力,又學會了現有之力爆發,再根據本方法練習寸拳,你就可以毫不猶豫的試驗寸拳威力了,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展示“絕技”了。動作要領:習者仍然持截拳道警戒式站立(注意:將有力的拳腳置於前方,下面以右手右腳在前為例)。首先度量距離,伸直前手臂,指尖觸目標,為合適站位,然後前手輕握拳,拳眼向上,拳面向目標,回收身前離目標13CM處,松握拳並塌腕,肘貼肋部,正對目標,後手拳置下頦處,同時將身體重心后移,前腳掌輕著地,重心大部分在後腳,做好上述動作后,目視目標,做幾次深呼吸,以放鬆身心,然後深吸一口氣入丹田,而後後腳猛蹬地面(並微向外轉動),同時向外(右)擰腰,轉髖、展胸、順(轉)肩,以肩催動大臂,大臂催動小臂,小臂催動拳頭,並將原來塌腕之拳猛上翹擊中目標,同時重心前移將原來之高虛步變成前弓后箭之弓箭步,在拳擊中目標的一剎那,拳頭猛握緊,內部呼吸猛下沉,短促的爆喝一聲(聲音:“哈”、“嘿”、“哼”等),壓縮橫隔膜,使腹腔突然膨漲,同時意想丹田之能量通過前臂達拳面噴射而出,其勁力洞穿目標。

訓練注意

(1)動作前應全身放鬆,集中精神,凝神定意,注視目標;
(2)拳擊向目標時應像離弦之箭飛速射穿目標;
(3)擊中目標的勁力是由全身肌肉力量,自身體重、內力和寸拳特定的技術動作發出的瞬間爆發穿透力(切記腳蹬地之力用上);
(4)拳擊中目標后應迅速放鬆還原成警戒式,再進行下一次練習;
(5)習者練習前應仔細閱讀弄懂動作要領。此即為“神秘”的寸拳技術,勤加練習即可掌握,練習時可讓同伴持雙層腳靶(單層容易受傷)於胸前,試驗寸拳威力。

訓練方法


你閱讀了寸拳技術一文後,即可進行練習,在此我為習者列以學習方案,僅供參考:
1、如果你自身具備了一定內外合一的功力和一定的武術基礎,可直接按寸拳要領練習即可,不幾日你就能全面地掌握寸拳絕技。
2、如果你是一個武術初學者,就得一步一個腳印的練習了。首先,每天早晚進行功力訓練,可同時輔以“現有之力爆發”和“寸拳要領”體會,給自己訂立一個訓練計劃表,持之以恆的練習,60天左右,您就能基本發出寸拳威力了。外力訓練部分應隔天訓練(或者今天用器具(啞鈴)訓練,明天徒手訓練,不用隔天),內力訓練部分應每天堅持練習,練力時應以滿負荷為佳,不要做太大的超負荷運動。60天後,你可讓一同伴(壯實一點的)手持雙層腳靶放置胸前試驗寸拳威力,可一拳將他擊倒)。
3、在練習寸拳時可同時兼練截拳道其它技術,特別是當你掌握了“現有之力爆發”后,即可根據發力要領輕而易舉的掌握其它拳法發力。
寸勁(短距)爆發60天訓練
寸勁是越來越吃香了,什麼打前放后,放人於丈外,簡直讓武迷們做夢都想學到手練到家。那麼,寸勁到底難不難練?我認為: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中等素質的朋友經過2個月左右的練習,人人都可以達到一定或相當的寸勁水平。
寸勁的訓練可份為二大類:一類是實力訓練,一類是技術訓練,技術訓練又分為協調訓練,發勁訓練和發勁的深化訓練等(操械發勁)。下面簡要介紹如下:
實徠力訓練可參照平易功和簡易功中的俯卧樁,俯卧屈伸,俯卧搖身,揉球及擰抓功等等。每天可滿負荷練習至力勁為止,也可俯卧樁,俯卧搖身,屈伸與揉球及擰抓功每天交替練習。

技術練習


協調練習
(1)手法的前立雲。
(2)身法的前立搖。
(3)手法的前立雲與身法的前立搖複合練習。
發勁練習
左實戰式,右腳蹬地,左腳前刺,身法前搖,同時帶動雙掌向前猛力拋射,一發即發,循圓向下輕鬆彈回,反覆練習。
深發練習
抖桿練習,左實戰式,雙手握桿(雙手心向下,對握都行)平置與胸前,右腳蹬地,左腳前刺,身法前搖,同時,雙手握桿向前方猛力拋抖,順拋彈回還原,反覆練習。
壯板練習
左實戰式立於壯板前,右腳蹬地,左腳前刺,同時以身法帶動雙掌向壯板猛力拋抖,反覆練習。
寸勁練習
寸勁練習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把發勁練習與發勁深化練習的運動軌跡縮短(距離)就是寸勁(或稱短距爆發)。比如你在練習雙撞掌時的手法軌跡是30厘米,那麼30厘米的發力過關之後你再逐漸進行20厘米,10厘米練習,直至達到微動發力。怎麼樣?就這麼簡單,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吧?明白了嗎?朋友們,還需要我詳細地細述嗎?

塌掌方法

有人講,既然我雙掌貼身已經可以放人,那麼,如果以手尖接觸身體后,猛力一塌掌可產生透力傷人,,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通過實踐證明:我認為掌握了技術並不等於精熟了功夫,不信,你現在按這種方法試一試,你同樣傷不了人,為什麼呢?專項功夫,必須專項訓練嘛!這正如有的人可以一擊把對方打倒,打飛,打的吐血,但有的人儘管你知道怎麼打,但如果沒有專項苦練的話,打在對方身體上,對手同樣會若無其事,所以說:懂了並不是擁有了,想縮短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兩個字:實踐。

方法如下

(1)左實戰式:左手掌指尖輕觸壯板,右腳蹬地,身法前搖,同時帶動手掌,向前抖臂(坐腕發力)以掌跟猛擊壯板,反覆練習。
(2)徒手單操
以上述模式抖臂坐腕發力練習,反覆進行,力盡為止。
60日寸勁訓練安排如下:
1---3天手法練習
4---8天身法練習
9---10天手法與身法的反覆練習
10---20天發勁練習
20---30天發勁深化練習
30---60天強化練習所有內容。
註:(1)實力必須每天練習。
(2)所學過的技術(內容)每天功前複習100次。
(3)每天早晚各練習(全力)1小時左右。

練習方法


寸拳是截拳道中發力距離最短,穿透力最強的拳法。寸拳發力十分簡捷,但支具有入表透里的攻擊效果,被打擊中擊者往往凌空飛出,寸拳之所以威名遠播,原因就在於此。

身體素質

1、肩部柔韌性訓練:要想將拳勁完整地爆發出來,必須使肩部變得柔韌,靈活、靈活,具體方式如壓肩、拉肩、臂繞環等。 2、爆發力訓練:截拳道寸拳需要一觸即發的爆發力,這主要通過動力性爆發肌力訓練和靜力性肌力訓練獲得。 3、動力性肌力訓練: (1)腕部力量訓練:卷腕運動,啞鈴繞環。 (2)胸背臂肌力訓練:a.可以運用傳統的仰卧推舉杠鈴練習法,但要注意重量應適當。b.雙拳俯卧撐跳躍,即雙拳觸地成俯卧撐,撐起時雙臂及胸大肌用力,全身肌肉收緊,向上猛然一躍為一次,連續數次。 4、靜力性肌力訓練:雙手握單杠略寬於肩,用力上拉至後頸部貼杠,堅持一會兒,身體略下降,使頭頂部微觸杠,再堅持一會兒。

流動能量

所謂流動能量(能量流),也可以理解為通常所講的內氣、內力。長期以來,很多人以為截拳道沒有內力訓練。其實,截拳道的寸拳即脫胎於詠春拳,而詠春拳正是一種拳功一體的拳術,即在練習拳術套路的同時伴隨著內氣的收放。所以截拳道的寸拳才具有巨大的攻擊力。流動能量具體練法如下:全身放鬆,雙腿並立,雙手自然下垂。雙拳抱於肋側。屈膝,使身形略沉,以腳跟為軸,雙腳同時外旋成“一”字形。以腳尖為軸,腳跟處旋成“二字鉗羊馬”,臂部忌突出。左拳貼身而出,同鼻尖平齊,向胸前打擊。注意動作應慢,意念內氣(能量流)由丹田送出,併流至雙臂,雙手,似要噴涌而出,用意不用力,逐步達到“力不斷而若止,形似靜而實動”的境界。本節如能配合詠春拳的“一攤三伏”,動作效果會更好。

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是由精神力量激發人體潛能所產生的力,也稱“念力”。一種簡便而又功效顯著的訓練方法是:手握一根約一公斤重的金屬棒,以警戒式站好,前手握棒徑直地向鼻子前方出擊數次,直至能做到拳如鞭擊般迅速而有爆發力。此法既能增強出拳力量又能提高出拳速度,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后,你會感到在空手打出一拳時,會有更大的衝擊力,這便是“精神創造的奇迹”。通過上述三步的修鍊,應具備“機械力、能量力、精力”這三種最基本的力。然而還需要在正確的技戰術指導下協調運動,將這三種力同收同發,這個境界就我們通常所講的“合”、“順”、“整”、“本能”、“意發”。下面談談這幾個問題。

拳架發力

以截拳道警戒式站好,前手向假想目標快速打出,同時後手猛地抽回,並貼向身體,書刊號轉髖部,後腳用力把整個身體向前推進,在將要擊中目標的剎那,握緊拳頭,腕部翹起;在擊中目標時,拳頭突然向內一扭。完成發力后,手臂應迅速回收。掌握了正確的發力動作后,便可進行發力練習了。寸拳的發力練習來源於中國武術的“撞板功”,方法如下:取彈性好的木板,在距牆一磚遠處固定,地上部分同身高,木板上端纏軟布,以防傷手。以木板為目標,用正確的發力技術進行發力練習。若能輕鬆地將板頭擊碰牆上時,便可在木板與牆之間加磚,切記須循序漸進。需要注意的是,寸拳的應用能否成功,不但取決於正確的發力,更重要的一點便時機。出拳可能過早或過晚均可能是錯過戰機,以致由優勢變為劣勢。最後請記住:近身與發力是統一的整體,一旦掌握並運用好這一點,定能成為“寸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