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石

廣西興安奇石

靈渠開鑿工程的主持人是秦代的監祿,又稱史祿

簡介


靈渠開鑿工程的主持人是秦代的監祿,又稱史祿。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繼續打擊奴隸主殘餘勢力,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推行郡縣制度。當時,全國分為三十六郡,每郡分成若干縣。郡設郡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掌管全郡政務。郡守以下設有郡尉,以輔佐郡守,並負責一郡的軍事,又設有監御史負責監察。秦始皇“使監祿鑿渠運糧”,就是任命那個名叫祿的監御史負責開鑿靈渠。古代有以官職為姓的習慣,因此,那個名叫祿的監御史就被稱為監祿或史祿。《史記》和《漢書》都稱之為監祿,大概在唐代才使用史祿這個稱呼。此後,監祿與史祿的名稱雖然同時使用,但史籍中稱史祿的更多一些。靈渠岸畔,流傳著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當史祿主持鑿渠時,有張、劉、李三個著名石匠,是鑿石建堤的能手,也是從事鑿渠的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靈渠堤岸千萬塊石頭,是他們鑿的,也是他們砌的。當時,有一隻豬婆精出來作怪,堤岸剛修好,它就來拱倒。三個石匠對豬婆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拱倒一次,重建一次,不斷拱倒,不斷重建。他們不畏困難的頑強鬥志終於感動了“神仙”。一天夜裡,風雨大作,從四川峨眉山飛來一塊大石,將豬婆精鎮壓住,堤就修好了。三個石匠死後,合葬在靈渠岸邊,日夜守護著渠堤。他們被尊稱為“三將軍”。 “三將軍”墓至今猶存,“飛來石”還留在秦堤之上。

史料記載


關於“三將軍”鑿渠的事迹,史書沒有記載。張、劉、李三個石匠,不是歷史人物,而是神話傳說人物。所謂“飛來石”,不過是開劈城台嶺時遺留在堤邊的一塊大石。“飛來石”所在堤岸,距中江很近,中江水急,激流拍岸,築堤很不容易。古代勞動人民開鑿渠道時,特意留下這塊巨石作為屏障,再沿著巨石築堤,就比較牢固了。這無疑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巧安排,而不是出於什麼“神仙”的善心,讓巨石從天外飛來。任憑風吹雨打,水急浪高,千年的歲月過去了,“飛來石”卻巋然不動,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一個象徵。“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①。在兩千多年前,人們要征服自然,開山劈嶺,修建靈渠,是一項很艱巨的工程。“三將軍”和“飛來石”的神話傳說,想象出人們對自然力的征服,表述了人們對國家的統一和興修水利的渴望。因此,鑿渠有功的三個石匠,贏得了讚揚和懷念,而破壞靈渠的豬婆精則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飛來石[廣西興安奇石]
飛來石[廣西興安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