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杜市鎮的結果 展開

杜市鎮

重慶市江津區下轄鎮

杜市鎮,隸屬於重慶市江津區,距江津區人民政府駐地75千米,區域總面積89.44平方千米。

清初,杜市鎮境域屬杜市裡;1993年12月,由杜市鄉、屏麓鄉合併建杜市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20967人。截至2020年6月,杜市鎮下轄3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三才社區中心街37號。

2018年,杜市鎮有工業企業5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歷史沿革


清初,屬杜市裡;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境域屬三都;清宣統二年(1910年),境域屬三才鎮。
民國十年(1921年),屬第三區第四團。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分區設署,屬一區杜市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撤銷聯保,設立杜市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杜市鄉屬五區。
1950年,屬第八區。
1953年3月,杜市鄉析置新場鄉。
1958年9月,杜市鄉改為杜市公社。
1984年3月,杜市公社改為杜市鄉。
1993年12月,杜市鄉、屏麓鄉合併建杜市鎮。
2001年3月,高歌鎮併入杜市鎮。
地名由來
清乾隆年間(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杜市鎮一帶因當地杜姓人多,名杜氏場,后遭異姓反對,改為杜市場,由此而得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杜市鎮地處江津區東部,東與巴南區安瀾鎮、綦江區新盛鎮相鄰,南與廣興鎮相接,西鄰夏壩鎮、賈嗣鎮,北與珞璜鎮、巴南區一品街道接壤。

地形地貌

杜市鎮境內地形大部屬丘陵,地勢東、北、西三面高,中間低,海拔380米;境內最高點位於太公山,海拔801米;最低點位於雷子凼,海拔276米。

氣候

杜市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2度,1月平均氣溫8.0℃,極端最低氣溫-2.0℃(1991年12月27日);7月平均氣溫28.0℃,極端最高氣溫43.2℃(2006年8月12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7.2℃;生長期年平均220天,無霜期年平均338天,最長達347天,最短為32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16小時,年總輻射8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最大降雨量1992毫米(1998年),最少降雨量635毫米(2006年)。

水文

杜市鎮境內河道屬綦河水系;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響灘溪河,發源於巴南區龍崗分水嶺,經黑灘、胡家、湘萍、龍鳳、梅灣村,至五岔場匯河,境內長20千米,年均徑流量20.6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杜市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泥石流、滑坡、崩塌、大風、冰雹。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6年7月3日,5小時降雨量達217.3毫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55.2萬元。

自然資源


杜市鎮境內已探明的礦藏資源主要有煤、鐵礦、石灰石、天然氣;煤礦主要分佈在下塘壩至燕尾山一帶。2011年,杜市鎮有耕地面積2.9萬畝,人均0.8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8年11月,農建村、大塘村劃歸夏壩鎮。
2011年末,杜市鎮下轄三才、新場、高歇3個社區,屏麓、梅灣、湘萍、龍鳳、月壩、胡家、黑灘、永隆、新化、王家10個行政村;下設10個居民小組、36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杜市鎮下轄3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三才社區中心街37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00116121001121三才社區居民委員會
500116121002220新場社區居民委員會
500116121003220高歇社區居民委員會
500116121200122月壩村村民委員會
500116121201220湘萍村村民委員會
500116121202220龍鳳村村民委員會
500116121203220胡家村村民委員會
500116121204220梅灣村村民委員會
500116121205220屏麓村村民委員會
500116121206220永隆村村民委員會
500116121207220黑灘村村民委員會
500116121208220新化村村民委員會
500116121209220王家村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杜市鎮總人口35370人,城鎮化率35.5%;總人口中,男性18259人,佔51.6%;女性17111人,佔48.4%;16歲以下4060人,佔11.5%;16—64歲20112人,佔56.8%;65歲以上11198人,佔31.7%;以漢族為主,達35348人,佔99.9%;有苗族等3個少數民族,共22人,佔0.1%。2011年,杜市鎮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2.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95.2人。
2017年末,杜市鎮常住人口為27035人。
截至2018年末,杜市鎮戶籍人口為33245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2096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杜市鎮財政收入370.2萬元,比2010年增長1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5.6萬元,比2010年增長10.1%;人均財政收入288.5元,比2010年增長30.5%。2011年,杜市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144元。
2018年,杜市鎮有工業企業5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杜市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花卉苗木、蔬菜為主。2011年,杜市鎮農業總產值2.6億元,比2010年增長21.1%,農業增加值1721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23.9%。杜市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杜市鎮生產糧食2.5萬噸,人均714.3千克,其中水稻9565噸,玉米4935噸,紅苕5433噸;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1.5萬噸。杜市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杜市鎮生豬出欄2.9萬頭,年末存欄2.7萬頭;家禽出欄21.3萬羽,存欄3.1萬羽。2011年,杜市鎮生產肉類2865噸;畜牧業總產值7000萬元;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6萬畝,年產值達1.8億元。2011年,杜市鎮水果種植面積0.7萬畝,產量8067噸,主要品種有葡萄、李子、梨、桃、枇杷等。杜市鎮漁業以養殖鯉魚、草魚、鰱魚為主。2011年,杜市鎮漁業總產值4000萬元。

工業

杜市鎮工業以機械加工、建材日用為主。2011年,杜市鎮實現工業生產總值8.4億元,工業增加值2388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33.2%。2011年,杜市鎮有工業企業13家,職工624人;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23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

商貿

2011年末,杜市鎮有商業網點150個,職工310人。2011年,杜市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4億元,比2010年增長21.1%;城鄉綜合市場4個,年成交額達1755萬元。

金融

2011年末,杜市鎮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7.1億元,比2010年增長21.1%;人均儲蓄2007元;各項貸款餘額3210萬元,比2010年減少1.2%。

交通


杜市鎮有210國道過境,境內長30千米;有杜市至江津、杜市至高歇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26千米;有劉高路、胡萬路、龍鳳路、月高路、王家路、高明路、三下路等村級公路。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杜市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31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3所,在校生1298人,專任教師13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771人,專任教師9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杜市鎮教育經費達95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00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杜市鎮有各類科技人才7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人,經營管理人才21人,技能人才23人,農村實用人才22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杜市鎮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4個,農家書屋10個,社區書屋3個,39個書屋外借點,藏書4.5萬餘冊。2011年末,杜市鎮學校塑膠操場2個;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每年組織“綦河之春”、綦河片區運動會、“農民運動會”等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2011年末,杜市鎮100%的自然村開通了廣播,有線電視用戶數為4500戶,入戶率4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杜市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衛生室)10個;床位210張,固定資產總值7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85人,其中執業醫師70人,執業助理醫師137人,註冊護士178人。2011年,杜市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3萬人次,住院手術250台次,出院病人0.4萬人次。杜市鎮重點醫院有江津區精神病醫院。2011年,杜市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9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5萬人,參合率99.8%;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杜市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783戶,人數1370人,支出339.7萬元,比2010年增長8.4%,月人均206.6元,比2010年增長94.3%;醫療救助74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68人,共支出9.4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15戶,人數785人,支出159.5萬萬元,比2010年增長10.9%,月人均169.4元,比2010年增長115.5;農村醫療救助25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97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3.5%;農村臨時救濟350人次,支出8萬元,比2010年增長3.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7.1萬元;社會福利費204萬元,比2010年增長6.2%;有敬老院、五保家園5個,床位183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76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3.5萬人,參保率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