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
軍隊培養中高級政工幹部的軍事院校
1954~198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中、高級政治工作領導幹部和政治理論研究人員的高等院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培養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中、高級政治工作領導幹部,經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批准,在北京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直屬中央軍委領導。
目錄
其基本任務是:提高全軍中、高級政治工作幹部和部分軍事、後勤工作幹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素養、黨的政策水平和社會主義覺悟,增強黨性;學習現代化的軍事科學基礎知識和軍隊政治工作,使之能更好地擔負起現代化建設中的領導工作任務;有效地加強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建設,以適應現代化建軍和作戰的需要。學院經過2年多的籌建工作,於1954年4月開始舉辦高級幹部文化補習班。1955年3月16日,首期開學。羅榮桓領導了政治學院的創建工作併兼任院長。1963年後,莫文驊、蔡順禮先後任院長,孔石泉任政治委員。建院初期,學院機關設訓練部、政治部、學術研究部、隊列部、物資保障部等部門;教學科研機構設中共黨史、蘇共黨史、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政治工作、文化、外語、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戰役、戰術、特種兵、技術等9個教授會;學員培訓管理機構設基本系和速成系。主要招收團職以上政治工作幹部和部分軍事、後勤工作幹部,系統進行政治理論、政治工作、軍事理論等課程的教育。基本系學製為2年半,速成系學製為1年半。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貫徹教學與思想建設相結合、學與用相結合、學習外國經驗與本國情況相結合的方針。1957年以後,隨著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學院的編製體制、教學內容幾經調整,但始終堅持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繼承和發揚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光榮傳統,為部隊培養了近萬名中、高級政治工作領導幹部。1966年10月起,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學院停止了教學活動。1969年,政治學院和高等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後勤學院被撤銷,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
1977年12月,中共中央軍委為加強軍隊中、高級幹部的培訓,決定以軍政大學軍事系、政治系、後勤係為基礎,分別組建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1978年1月,政治學院重新成立,唐亮任院長。12月,林浩任院長,唐亮任政治委員。1980年8月,謝有法任政治委員。1983年6月,劉志堅任院長兼政治委員。學院機關設訓練部、政治部、院務部等部門;教學科研機構設中共黨史、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工作、第1軍事、第2軍事和科學文化等教研室;學員培訓管理機構設培訓班、輪訓班和理論班。其中,培訓班主要招收師、團職政治工作幹部,學制2年;輪訓班主要招收師級以上政治工作幹部,學制1年以內;理論班主要招收部隊理論宣傳幹部和院校政治教員,學制1年以內。學員主要學習中共黨史、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軍隊政治工作、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毛澤東軍事思想、戰略、戰役和現代軍事科學知識等課程。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堅持以讀原著為主、以自學為主,實行啟髮式、研究式教學,努力提高學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政治工作領導水平和組織指揮能力。政治學院重新建立的7年間,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合格政治工作領導幹部和理論研究骨幹,建立了一支素質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隊伍,編寫和出版了大量政治、軍事理論和政治工作教材或學術專著,不僅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6年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在北京舉行授旗、開學典禮。國防部副部長譚政代表國防部授旗;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和總政治部主任兼政治學院院長羅榮桓在典禮上講話。政治學院籌建於1951年底。1953年6月4日破土動工建校舍。1954年4月,開始舉辦高級幹部文化補習班。11月11日,中央軍委任命羅榮桓兼任院長。1955年2月19日,速成系第一期開課。建院初期,機關設訓練部、政治部、學術研究部、隊列部、物資保障部等部門;教學科研機構設中共黨史、蘇共黨史、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政治工作、文化與外語、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戰役戰術、特種兵技術等9個教授會;學員培訓管理機構設基本系和速成系,基本系學制2年半,速成系1年半。主要招收團職以上政工幹部和部分軍事、後勤幹部。學院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全軍中高級政治幹部和部分軍事、後勤幹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素養、黨的政策水平.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增強黨性鍛煉,學習現代化軍事科學基礎知識和軍隊政治工作,使之能夠更好地擔負起現代化建軍中的領導工作任務.有效地加強軍隊政治工作建設。以適應現代化建軍和作戰的需要。
1985年1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政治學院和軍事學院、後勤學院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