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三級乙等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是一所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學附屬醫院。醫院前身為1904年英國人創建的“西人隔離醫院”,1945年收歸國有,1960年,醫院整體搬遷至閔行區鶴慶路。2010年12月,醫院通過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評審。2018年5月,醫院正式成為“上海市紅十字第五人民醫院”。

早在1948年,醫院就與原國立上海醫學院簽訂教學協議,1961年成為原上海第一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基地。1989年,經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衛生局和上海醫科大學再次認定為原上海醫科大學教學醫院。1998年9月,閔行區人民政府和原上海醫科大學正式簽訂區校共建協議。2004年10月,經上海市衛生局和上海市教委考核后批准,醫院正式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

醫院現佔地54044平方米(約81畝),建築面積近12萬平方米,資產總值4.87億元,設備總值2.44億元,開放床位750張,年住院病人超3.3萬人次,年門急診量超210萬人次,在職職工約1709人,專業技術人員約1532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160人,碩博士238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6人,上海市“小百人”計劃培養對象2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3人次,閔行區領軍人才21人次。

歷史沿革


1904年7月,英國人在舊公共租界工部局管轄區建立“西人隔離醫院”。
1937年12月,日本同仁會華中支部接管醫院,改稱為“同仁會上海醫院”。
1945年10月,抗日戰爭勝利后,醫院改名為“上海市立第五醫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1949年7月,上海解放后,醫院改稱為“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1960年2月,根據上海市政府決定,醫院遷址閔行,院名為“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院址閔行區鶴慶路221號。
1964年,閔行區併入徐匯區,醫院改稱為“上海市閔行醫院”,定為區級中心醫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醫院改稱為“上海市工農醫院”。
1984年11月,醫院恢復“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名稱。
1994年12月,醫院被上海市衛生局審定為二級甲等醫院。
1995年,閔行區傳染病醫院併入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1998年,閔行區政府和上海醫科大學簽訂區校共建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協議。
2004年10月,醫院正式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同時,閔行區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簽訂第二輪合作共建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協議。
2004年起,醫院開始獨立招收培養復旦大學臨床醫學碩士、博士研究生。
2010年9月,閔行區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簽訂第三輪合作共建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協議。
2010年12月,經上海市醫院綜合評價(評審)中心組織評審,上海市衛生局認定,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成為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
2016年4月,華山醫院與市五醫院、閔行區衛計委簽訂三方合作框架協議,“華山—五院—閔行”醫療聯合體正式成立。
2017年4月,獲批成立復旦大學社區健康研究中心(籌)。
2018年5月,獲批冠名“上海市紅十字第五人民醫院”。

科室設置


部門科室
臨床科室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腎內科、消化內科、心內科、血液內科、老年科、感染性疾病一科、感染性疾病二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麻醉科
醫技科室核醫學科、放射科、超聲醫學科、病理科、檢驗科、藥劑科、營養科

特色科室

一、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泌尿外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
二、上海市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藥劑科。
三、閔行區醫學特色專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神經內科、腎內科(糖尿病腎病)、婦產科、胃腸結直腸外科、神經外科、骨科、眼科、放射科。

醫護團隊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姓名: 揭志軍
職務與職稱: 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感染學組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感染學組副組長。
診治範圍: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及其它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姓名: 劉軍
職務與職稱: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大內科主任、內分泌科主任。上海市糖尿病學會委員、上海市內分泌學會肝病與代謝學組委員、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代謝專業委員會委員、糖尿病康復協會委員。
診治範圍: 內分泌疾病的診斷治療。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姓名: 吳丹紅
職務與職稱: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神經內科主任。中國卒中學會血管認知障礙分會委員、上海神經內科質控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康復醫學會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委。
診治範圍: 腦血管病、認知障礙等對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的規範診斷治療。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姓名: 潘勤聰
職務與職稱: 主任醫師、消化內科主任、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
診治範圍: 肝硬化、功能性胃腸病的診斷治療。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黨委領導行政領導
姓名職務姓名職務
 施曉軍 黨委書記 呂飛舟院長
 呂飛舟黨委副書記周健副院長
盧一飛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洪洋副院長
宓錚黨委副書記
馮亮
副院長
周健黨委委員
 劉軍
副院長
洪洋黨委委員
馮亮黨委委員
李劍勇
黨委委員 工會主席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醫院有70餘年的重點高校教學醫院歷史,每年承擔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皖南醫學院、蚌埠醫學院等高校臨床教學與實習任務,每年在院實習醫學生約300人。醫院有授課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系列31名;教師數量近400名;設有博士點5個、博導8人;碩士點12個、碩導31人,目前在培研究生100餘人。同時,擁有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專業基地10個,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10餘項,2017年9月,醫院獲得美國心臟協會授權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2018年5月,醫院獲得中國醫師協會授牌的中國基層醫生培訓中心。
近五年來,醫院共發表論文969篇,其中SCI論文230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省部級以上課題25項;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19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擁有有效專利百餘項,成功轉化專利3項;獲得上海市優秀髮明選拔賽金獎1項、銀獎2項、銅獎7項,職工技術創新銀獎1項、入圍獎2項。獲得國家級、市級成果獎共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上海中西醫結合科技獎二等獎1項,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2項。醫院與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IBS)合作,在科研合作、課題論文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
醫院有九個專業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2017年醫院獲“上海市衛生系統知識產權示範單位”。醫院老年慢病管理科普教育基地先後獲得“閔行區科普教育基地”稱號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稱號。2017年4月,醫院獲批成立復旦大學社區健康研究中心(籌),以“社區健康體系的建設、社區健康服務能力建設、社區健康業務創新、社區健康科技創新、社區健康管理創新”作為主要研究方向,著力打造成國內一流的社區健康研究高地。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院訓
團結 務實 創新 奉獻
宗旨
患者利益優先
願景
區域醫療中心的領跑者

獲得榮譽


2020年9月29日,被評為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醫院地址


上海市閔行區瑞麗路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