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集鎮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轄鎮

仁里集鎮地處齊河縣西南部,與茌平、東阿兩縣相鄰,總面積126平方公里,耕地10.5萬畝,轄99個行政村,1.2萬戶,4.7萬人,2006年實現財政總收入619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

歷史沿革


仁里集鎮地處魯西北平原,隸屬德州市齊河縣,轄99個行政村,人口5.1萬人,耕地7000公頃。舊名野鵲窩保,俗名野里,清末改名仁里集。原屬長清縣,1941年屬河西縣,1956年劃歸齊河縣。1958年為仁里集鎮公社駐地,1984年公社改鄉。2000年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與省會濟南市隔水相望,距齊河縣城37公里,距濟南市22公里;交通便利,北靠京滬鐵路、京福、濟聊高速公路和省道804線,東臨齊南路,胡潘路從腹地穿過。水資源豐富,引黃乾渠縱貫南北,趙牛河、中心河、新老巴公河分佈東西;畜牧、林業、食用菌和大蒜為四大主導產業,世安化工、青樺纖維、藍劍機械、情思織業為四大重點項目,實現了富民強鎮同步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經濟


土地政策

來該鎮工業園區興辦生產性企業、固定資產投資40萬元以上的,提供無償使用土地5畝,使用期50年;投資每增10萬元,提供無償使用土地增加1畝。
鎮政府負責辦理土地使用有關手續。

稅費政策

對引進無償資金者獎勵引進額的20%。
引進項目的主要聯繫人,獎所引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的6%;項目投產後,引進人享受該項目繳納地稅額10%的獎勵。

其它

投資興辦生產性企業的,可調節使用現有廠房,免除5人內外河工,免三年規費,優先子女入學,保證生產環境安全,保證電力供應,保證通訊暢通。
完成自營出口50萬元以上的企業,獎勵廠長1000元;每增10萬元,增加獎勵500元。
主導產業初成規模。食用菌產業,採取培龍頭、建基地、連農戶,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投資30萬元成立了仁和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建起6個層架式雙孢菇大棚,全鎮食用菌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有效面積4萬平方米,大蒜面積1萬畝,林地面積2萬畝,存欄肉牛6萬頭。
民營經濟穩步發展。個體工商戶達到380家,限額以上企業7家,2006年新增限額以上企業5家,民營經濟實現產值
2.3億元,利稅0.4億元,增加值0.8億元。世安化工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58萬元,上繳稅金48.7萬元,利潤4.2萬元。齊河縣大張毛巾廠實現銷售收入430.2萬元,上繳稅金11.2萬元。集貿市場繁榮活躍。擁有農村集貿市場12處,專業交易市場1處,其中董集棉花交易市場,2006年棉花交易量達2250噸,實現交易額1125萬元,吸引高唐夏津等地棉花加工企業定點收購。
仁里集鎮位於齊河縣西南部,東臨黃河,與省會濟南市隔水相望,西與茌平、南與東阿接壤。全鎮99個行政村,5.1萬人,總面積126平方公里,耕地10.2萬畝。2002年全鎮社會總產值6.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30元,財政收入1200萬元。

文化


“仁里”語出《論語.里仁》“里仁為美”。里者,民之所居,居於仁者之里,是為美。后稱風俗淳美的鄉里為仁里。仁里物阜民豐,人民熱情好客。清末年間,民間貿易活躍,商賈雲集,故為仁里集。

交通


交通優勢明顯。北靠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濟聊高速公路和省道804線,東臨濟濮國防路,省道014從腹地穿過,打通了與東阿、茌平兩縣的阻隔。境內公路交錯如織,四通八達,村村之間的公路網建設已經全面啟動。
農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在種植結構調整上,發展牧草1.5萬畝,蔬菜1萬畝,桑園1萬畝,棉花3萬畝,食用菌棚4000個,新植片林2.5萬畝,實現了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樹四元結構轉變。在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上,培大培強了以肉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新建擴建養牛小區98處,發展養牛專業村78個,全鎮肉牛存欄量8萬頭。

社會


投資100多萬元對引水骨幹河道南一干、二支幹等鎮級水利工程進行徹底清挖,確保了村村都能用上黃河水,規範完善了36個通村自來水工作。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中考成績再創新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全鎮村村通上了油路,通了客車,農村有線電視通村率達到100%、入戶率71%。深入開展抗震救災捐助活動,全鎮共捐獻救災款53萬餘元,湧現出德州市第一個農民志願者退伍軍人王德路,並對6名參與抗震救災的戰士的家屬進行慰問。

城鎮建設

啟動民資3200多萬元,完成了仁里街、辛屯街、張鋪街綜合開發建設,新增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重點抓好“一區三市四街”商埠建設,即:十里商貿開發區,中仁肉牛交易市場、董集棉花交易市場、大高禽菌交易市場和仁里、辛屯、張鋪、黃樓四街,達到四通一平。全鎮新建了3處數字基站,徹底解決了無線通信盲區和弱信號問題。投資300多萬元,組織實施了農村電網改造,6000伏變電站滿足廣大客戶用電需求。小城鎮建設推動了人口、資金、項目的集中,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仁里集鎮
仁里集鎮

教育事業

全鎮13所中小學全部進行了校舍改造,在校學生達5900人,有38個村建起了高標準的幼兒園,學前兒童入園率達到85%以上;計劃生育服務站實現了微機聯網,全鎮81個村達到了“六好”標準,200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9‰;社會治安實現了規範化制度化管理,全鎮呈現出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先後被評為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進鄉鎮,全市安全文明鄉鎮,信訪“三無”鄉鎮,養牛明星鄉鎮,綜合工作先進鄉鎮;全縣黨建、農業產業化、科技工作、社會穩定、小城鎮建設先進鎮,三元結構調整創新獎,林業生產一等獎,成為齊河縣西南部一顆燦爛的明珠。
齊河縣仁里集鎮中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前燕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南潘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大張中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大張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大王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松林趙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海子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田樓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肖姚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花趙中心小學
齊河縣仁里集鎮辛屯中心小學

衛生事業

培訓考試雙過關,計生主任強素質為夯實村級計生工作基礎,增強村計生專職主任工作能力,2008年3月7日—8日,仁里集鎮計生辦按照村級人口和計劃生育星級化管理的要求,對全鎮計生幹部進行系統的培訓,並開展了“培訓考試雙過關”活動,來自全鎮近100名村計生主任參加兩天的學習和考試。該鎮還通過大比武、大練兵,競爭上崗,擇優錄取,閉巻考試這一形式,在育齡群眾中選拔30歲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女性,擔任村計生幹部,對考試合格的村級計生主任由鎮政府統一發給聘書,對考試不合格的一律辭退。

獲得榮譽


先後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先進鄉鎮,山東省信訪工作先進鄉鎮,山東省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德州市信訪“三無”鄉鎮、“平安建設”先進鄉鎮、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鄉鎮。
被評為“2018年度經濟園區和鄉鎮綜合考評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