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0條詞條名為趙亮的結果 展開

趙亮

中國內地導演

趙亮,1971年出生於遼寧省,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攝影師、製作人,先後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

1995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告別圓明園》。1996年,趙亮因對上訪人的狀態感興趣而開始拍攝了紀錄片《上訪》,其後堅持了12年,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完成拍攝,該片獲得夏威夷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人道獎。2001年,執導紀錄片《紙飛機》 ,該片獲得第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影帶競賽優等獎。2004年,執導紀錄片《城市場景》,該片獲得德國卡塞爾紀錄和錄象藝術節金鑰匙獎、德國奧本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07年,執導紀錄片《罪與罰》,該片獲得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氣球獎。2010年,執導紀錄片《在一起》 ,該片獲得第6屆中國獨立紀錄片交流周獨立精神獎。2015年,執導紀錄片《BEHEMOTH》,該片為2015年華語唯一一部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的作品,也是亞洲紀錄片首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單元的作品。2018年,執導紀錄片《孤寂的聲音》。2019年,擔任紀錄片《中國孩子》的製作人。

人物經歷


趙亮
趙亮
1992年,趙亮從魯迅美術學院畢業后在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深造。 1995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告別圓明園》。1996年,趙亮因對上訪人的狀態感興趣而開始拍攝了紀錄片《上訪》,其後堅持了12年,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完成拍攝,該片獲得夏威夷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人道獎。
2000年,執導短片《無聊青年》。2001年,執導紀錄片《紙飛機》,該片記錄了一群年輕人在北京的故事,獲得第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影帶競賽優等獎。
2004年,執導紀錄片《城市場景》,該片獲得德國卡塞爾紀錄和錄象藝術節金鑰匙獎、德國奧本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05年,執導紀錄片《在江邊》;同年,執導紀錄片《Return to the Border》。2007年,擔任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活動影像工作室的總監;同年,執導紀錄片《罪與罰》,該片獲得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氣球獎。
2010年,執導紀錄片《在一起》,該片獲得第6屆中國獨立紀錄片交流周獨立精神獎。2015年,執導紀錄片《BEHEMOTH》,該片為2015年華語唯一一部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的作品,也是亞洲紀錄片首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單元的作品。
2018年,執導紀錄片《孤寂的聲音》,趙亮把S. A.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切爾諾貝利的悲鳴》中人物訪談的內容重新剪輯,塑造一種老人家“回憶”“內心迴響”“夢囈”的情境,展現核悲劇發生給人類造成的深深地苦痛和無法挽回的內心創傷。2019年,擔任紀錄片《中國孩子》的製作人。

個人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8年《孤寂的聲音》紀錄片
2015年《BEHEMOTH》紀錄片
2010年《在一起》紀錄片
2007年《罪與罰》紀錄片
2005年《Return to the Border》紀錄片
2005年《在江邊》紀錄片
2004年《城市場景》紀錄片
2001年《紙飛機》紀錄片
2000年《無聊青年》短片
1996年《上訪》紀錄片
1995年《告別圓明園》紀錄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0年《在一起》紀錄片
2004年《城市場景》紀錄片
2000年《無聊青年》短片

攝影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0年《在一起》紀錄片
2007年《罪與罰》紀錄片
2004年《城市場景》紀錄片
2001年《紙飛機》紀錄片
1995年《告別圓明園》紀錄片

剪輯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7年《罪與罰》紀錄片
2004年《城市場景》紀錄片
2001年《紙飛機》紀錄片
1995年《告別圓明園》紀錄片

監製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9年《中國孩子》紀錄片

錄音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6年《告別圓明園》紀錄片

獲獎記錄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2015 第72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BEHEMOTH》 (提名)
柏林電影節
▪2011 第61屆 柏林電影節全景展映單元 《在一起》 (提名)
其它獎項
▪2010 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人道獎 《上訪》 (獲獎)
▪2009 夏威夷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上訪》 (獲獎)
▪2009 戛納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最佳紀錄片獎 《在一起》 (獲獎)
▪2009 第6屆 中國獨立紀錄片交流周獨立精神獎 《在一起》 (獲獎)
▪2007 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氣球獎 《罪與罰》 (獲獎)
▪2004 德國卡塞爾紀錄和錄像藝術節金鑰匙獎 《城市場景》 (獲獎)
▪2004 德國奧本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城市場景》 (獲獎)
▪2001 第3屆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影帶競賽優等獎 《紙飛機》 (獲獎)

人物評價


關注底層、苦難,還有苦難中的溫暖,是趙亮一直的堅持。從外表上看,紀錄片導演趙亮是個打扮光鮮,走在時尚前線的“潮人”,但他一直在用攝影機執著記錄下那些苦難的人群。抬起攝影機時,這是一個歇斯底里的工作狂,但放下攝影機之後,他卻始終流露出一種精疲力盡的無力感。他多年來拍攝的題材,多是人與體制的關係。可以看出,他與其他的紀錄片工作者有一個不同的地方,他跟當代藝術有著緊密的接觸,所以能夠利用前衛藝術多年來沉澱下來的資源(《南方人物周刊》、中國網、《經濟觀察報》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