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瑛
東南大學物理學院優秀教師楷模
惲瑛(1925年4月3日-2022年2月10日),女,東南大學物理系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蘇常州人。1947年北平輔仁大學物理系畢業,1947-1948年為輔仁大學物理系研究生。1948年至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任教,院系調整后,學校改為南京工學院,后易名東南大學。惲先生先後任物理教研室主任,基礎科學系副主任及理化系主任等職,1990年退休。
惲瑛教授長期從事基礎物理教育工作,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1982年率先在國內招收“教材、教法研究(物理)”(后改名為“學科教學論”)研究生。對該學科碩士點的創設、研究生的培養,作了一定貢獻。從1982年至1988年先後培養了7屆10名碩士研究生,他們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工作頗有成績;在國內的同志也已是重點高校的骨幹教師。
2022年2月10日,惲瑛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7歲。
2022年2月10日,東南大學物理學院優秀教師楷模、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惲瑛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7歲。
現任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物理教育研究協會(CAPER)主任、《國際物理教育通訊》主編,第三世界婦女科學組織(TWOWS)、美國物理教師協會(AAPT)、歐洲國際物理教育研究會(GIREP)會員,中國高等物理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等職。
惲瑛教授參加AAPT會議合影
1987年起主持“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應用”研究課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接納並獲資助。主編出版的《大學物理學》(音像文字結合教材)系國內首創(1996年高教出版社出版),並獲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教材類)二等獎;其中《大學物理學電視插播片》(1995年高教出版社出版)於1996年獲新聞出版總署、國家教委首屆優秀教育音像出版物二等獎。先後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部分論文及電視片獲江蘇省教委、國家教委的一、二、三等獎多次,深得國內外知名物理教育專家的好評。
1990年退休后,仍致力於物理教育事業。1999年主編了《大學物理多媒體光碟》(英文版,2000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獲UNESCO的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資助,並得到教育部高教司的好評與資助,改進后,於2001年出版第三版(中文版,英文版各一)。
兩個“及早”教學理念與雙語物理導論課程
惲瑛教授的學生作展示
課程概況
"雙語物理導論"課程提倡自主與創新,創建了一種在教學過程中貫徹“自主、討論、研究 合作”四要素的研究型、互動型教學模式;要求大一新生主動查閱英文資料,研究課題,並用英語報告其研究成果,有效地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自2005年起連續五年選拔課程學習中的優秀一年級學生參加國際會議,共帶領26位學生參加杭州、日本、菲律賓、加拿大、美國召開的國際會議,引領一年級學生走上國際講壇,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的高素質本科人才。此舉為國內首例,國外也鮮見。
21 世紀以來,創建的"雙語物理導論"課程及研究型教學模式以及相關教材獲有以下獎項:
2011年9月江蘇省精品教材
2009年9月獲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8年8月獲國家級精品課程稱號;
2008年6月獲江蘇省精品課程稱號;
2007年度國家級首屆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
2007年12月獲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7年9月獲東南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7年8月惲瑛榮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指導委員會分委員會頒發的“物理基礎課程教學傑出貢獻獎”。
2003年獲“東南大學教學工作突出貢獻榮譽獎”。
學生認為該課程是一種“與高中學習模式迥異的全新教育模式”,專家組評價為“在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成果在2007年被世界著名科學雜誌《Science》專題報道:在7月出版的第5834期上,設立“全球本科教育”專欄,介紹了12個國家在大學本科科學基礎教育改革的情況。其中兩篇文章《ManyVoices, One Message》(“不同的表達,相同的信息“)和“It’sImportantTo Ask Students To Do SomeWork On Their Own” (“重要的是讓學生自主做些工作——惲瑛教授創建的一門課程,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物理和他們所需要的英語”),全文介紹了惲瑛教授在“雙語物理導論”課程中所進行的教改工作。文中指出:“這門課程不僅討論物理所用到的英語,而且也要求學生研究物理課題,並在課堂上報告他們的研究結果。相對於傳統的以記憶為主的科學課程,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變化。”《Science》文章中的點評,是對惲瑛教授創設的研究型、互動型“雙語物理導論”課程給予了極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