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徠縣第一高級中學(南召一高),位於南召縣城李青街,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0餘平方米。學校修建於1938年,前身為國民黨左派人士張了且在開封創辦的現代中學,因當地淪陷被迫遷至南召縣李青店(今南召縣縣城),后改名為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為南陽市A類高中。

辦學歷史


南召一中
南召一中
1938年春,國民黨左派人士張了且在開封創辦的現代中學因當地淪陷被迫遷至南召縣李青店(今南召縣縣城),為培養抗日軍政幹部,中共南召黨組織通過校董袁俊峰在原國清寺(即該校前院)續辦現代中學。從1938年至1940年,先後培養出抗日幹部300餘人,現代中學因此被譽為“小抗大”,為中華民族之崛起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南召解放后,縣政府於1949年3月7日行文建立南召縣立中學,名譽校長郭來源(當時是教育科長),校長趙桂彬(教數學、理、化、生物),教師李賓南(教政治、史、地、語文),學生26人,設一個班,分一、二兩個年級,實行半日制複式教學,所以有“兩個校長,一個教師,半個學生”的說法。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到1952年,學校初中班發展到12個班,學生636人,教職員工34人。1953年,學校改名為南召縣第一中學,校長張紀功。1954年秋,學校建立了黨支部,張校長兼任支書。到1956年8月,增加了兩個高甲班,學生100名,初中發展到18個班,學生822人,教職員工增加到51人,學校更名為南召縣完全中學。這時中共南召縣委為了加強對南召完中的領導,先後選派縣委委員江德先,李東源到學校擔任黨支部書記。到1960年高中增加到14個班,初中增加到16個班,共有學生1291人,教職員工65人。1961年後,根據中央關於“發展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學校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1966年6月22日,“文化大革命”在南召完中開始了。校長、教導主任、總務主任、團委書記、教研組長、有名望的教師和歷史上多少有些污點的人統統被戴上種種罪名,被批鬥、靠邊站。1968年底,這所學校被拆散,有些教師被迫趕回家鄉或其他公社任教,學校財務(包括圖書、儀器、桌凳等)被9個公社分走,校舍被駐軍佔用大部分。1969年春學校改名為城關城郊完中,其中高中三個班,初中八個班,高初中學制改為二年,教職員工42人,學生共604人,校革委主任陳寶夫。1972年駐軍撤出學校,校舍有所增加,高中增為8個班,初中仍為8個班,共有教職員工68人,學生915人,校革委主任王之斌。從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為止,在這十年的浩劫之中,前三年基本沒有上課,后七年雖然斷續上課,但由於“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集團種種謬論(如“讀書無用論”、“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寧要無文化的勞動者,不要有文化的剝削者”、“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知識越多越反動”等)干擾和破壞,教師欲罷不忍,欲教不能,學生勤學則受批,不學則光榮,從而使學生所得甚少,貽誤了一代青少年。
粉碎“徠四人幫”以後,77年恢復了高考制度,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端正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澄清了理論是非和思想是非,平反了冤、錯、假案,逐步糾正了過去長時期的過左的不切實的做法,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逐步落實了知識分子政策,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78年秋,有把這所學校確定為縣的重點高中,定名為南召縣高級中學。到1983年,高中18個班,(每屆6個班,其中重點4個班,普通2個班),仍開設有初中6個班(每屆2個班),共有學生 人,正式教職員工126人,支書校長是王之斌,通過這幾年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學質量就原基礎來說,逐年有所提高,圖書、儀器、教學設備逐步有所增加,校榮校貌逐年也有所改觀。
到1966年,全校保留高中9個班(每屆3個班)、初中12個班(每屆4個班),共計學生1032人,教職員工85人。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學校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0餘平方米,學校設施先進,有儀器齊全先進的理化生實驗樓;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雙向評估系統、微機室和課件製作室;集辦公、教研、圖書館、閱覽室等於一身的綜合辦公樓;設施完善的學生餐廳和高標準學生公寓。學校現有教學班53個,學生3600多人,

師資力量

在職教職工260多名,其中專任教師220多名,中學高級教師40多名,中學一級職稱教師90多名,國家、省級優秀教師、省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90餘人。

硬體設施

有教學樓3棟,辦公樓1棟,學生宿舍樓5棟,餐廳樓1棟,計算機教室3個。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學校堅持“以善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從嚴治教”的辦學方針,強化管理,追求質量。高考成績連續三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年高考,凌艷華同學獲得南陽市第三名的好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2011年高考,一本上線人數首次突破百人大關,受到南陽市委市政府的通令嘉獎;2012年高考又實現了名校突破,喬虹同學以南陽市文科第三名的好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李穎瑜同學考入清華大學,隋東明同學考入北京大學,終結了南召縣十八年無清華北大學生的歷史;2013年高考,在全市一、二、三本均增長的學校中,我校增幅居全市前八名,尤其是文科成績位居南陽市第五名,僅次於南陽市一中、南陽市五中內鄉一高西峽一高等四所學校;繼2011年受到市委市政府通令嘉獎之後,再一次受到市委市政府通令嘉獎;2014年高考,我校一本上線人數達到129人,再創歷史新高。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學校榮譽

近幾年來,學校硬體建設不斷得到改善和加強,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日益提高,先後多次被評為河南省“衛生工作數學學科教學質量提高顯著獎”、“培優顯著獎”、“《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先進先進單位”,南陽市“文明學校”,南陽市“治安模範單位”。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文化傳統


辦學特色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南召縣第一高級中學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走開放辦學之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提出“以質興校,以德育人”的辦學理念,先後實施“目標管理考核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形成了“團結、嚴謹、求實、勤奮、進取”的好風氣,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堅持以德育為核心,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從不同角度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紀律法制教育,用《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來規範學生的行為,大力抓好養成教育,使學生人身邊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先後被南陽市教育局評為“全市普通高中(A類)教學工作先進單位”。被南陽市委授予“公民道德規範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獎學金

學校設有“袁峻峰獎學基金”、“校友獎優助學基金”、“張了且老校長基金”和明德獎學金,年級前30名學生每年均可獲得100—1000元獎學金。此外,學校千方百計為優秀貧困生排憂解難,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每年向上級、社會爭取大量學生資助款,每年爭取到各類無償資助款20餘萬元,使近200名學生得以順利進入高校深造。

目標

進入了新世紀后,學校將繼續注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著力於素質教育的深層運作,戮力同心,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向著“一流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設施,一流環境,一流質量”的現代化的示範性高中邁進。

知名校友


學校辦學60餘年以來,成績斐然,培養了三萬多名畢業生,為人民革命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現任第十八屆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國防部部長常萬全,廣州軍區副政委,廣州軍區空軍政委,空軍中將王玉發,現任中國科協委員、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王碼電腦總公司總裁王永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