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城南過江隧道

位於長江皖江段“大拐彎”處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位於長江皖江段“大拐彎”處,隧道北連接蕪湖市鳩江區二壩鎮緯一路,下穿長江,南接蕪湖市弋江區大工山路。

工程設計為城市快速通道,線路全長5.96km,隧道採用盾構和明挖施工,隧道段全長4.94km(管片外徑14.5m的盾構隧道段長3.95km),接線道路及收費站長1.02km;隧道雙向六車道,單管行車道路寬度2x3.5+3.75m,限高4.5m,設計車速80km/h。

工程簡介


項目單位為蕪湖長江隧道有限公司,項目中標人為中國鐵建聯合體,項目總投資45.64億元,項目總工期54個月,約定單車通行費22.26元,項目收費期25年。

項目開工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開工現場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開工現場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已於2017年7月26日開工建設。

規劃審批


編輯
2004年,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工程就已經被國家發改委列入《長江幹流過江橋樑(隧道)建設規劃》中。
2004年,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工程就已經被國家發改委列入《長江幹流過江橋樑(隧道)建設規劃》中。
2004-2010年,按照既定規劃,長江二橋、長江三橋(商合杭公鐵大橋)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調研、設計、論證、評審……
2011年,蕪湖建設過江隧道的夢想再次被喚醒。
2011年8月,《安徽長江幹流橋樑(隧道)布局規劃》評審會在合肥召開,規劃根據會議意見修改完善,之後上報國家審批。
2012年,蕪湖過江隧道被正式列入國家發改委《長江幹流橋樑(隧道)建設規劃》(2012年修訂)。
2013年10月,過江隧道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完成。
2013年12月,過江隧道工程完成勘察設計單位招標,確定中標單位。
2014年4月,中鐵城市規劃院承擔設計的蕪湖城南過江隧道交通量預測研究通過評審,確定建設規模為雙向6車道。
2015年,蕪湖長江隧道有限責任公司揭牌儀式在鐵山賓館舉行,標誌著“皖江第一隧”——蕪湖城南過江隧道的項目公司正式啟動運作。
2016年4月,蕪湖市發布《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2016年10月,過江隧道工程環評獲批。
2017年2月,省發展改革委以皖發改投資[2017]121號文核准蕪湖城南過江隧道項目。
2017年7月,蕪湖城南過江隧道正式開工建設。
2018年12月,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工程首幅地連牆順利開工,標誌著該工程土建施工正式開工,並在兩日後首幅地連牆鋼筋籠成功下放,拉開了江北工作井及明挖段圍護結構施工的序幕,標誌著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工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
2019年3月,由蕪湖長江隧道指揮部代建的我國首個大盾構基地配套碼頭驗收通過,並在3月後開通運營。
2019年5月,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工程江北明挖段圍護結構(地連牆)順利完工,標誌著該工程施工正式進入主體開挖階段。
2019年6月,蕪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發布了國務院關於蕪湖城南過江隧道建設用地的批複,已批准通過蕪湖市修建城南過江隧道工程建設用地。
2020年4月,蕪湖城南過江隧道江北工作井深基坑開挖條件驗收通過,並在兩日後江北工作井深基坑開挖正式啟動,項目關鍵施工節點取得新突破,意味著蕪湖長江南北通道正式開始施工。

建設意義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是蕪湖市“兩縱四橫一環”的城市快速路系統的骨架線路之一,是由九華北路-弋江路、峨山路-206省道、長江大橋-通江大道、大工山路-緯一路、中江大道等五條快速路圍合形成的“日”字型城市快速路內環線南端過江段,同時直接為江北中心區、江南中心區和科教產業新城區服務,城南過江通道承擔蕪湖市內的過江交通,也具有城市環線的重要功能。隧道建成后對加速江北地區開發建設,促進蕪湖市兩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