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潭

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城城南景點

長潭是位於梅州市蕉嶺縣城城南郊外大約三公里的一個小村子距蕉嶺縣城約5公里,面積20.5平方公里,是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有“形似巫峽,景似灕江”之稱。

徠該景區的主要景點有長潭水庫、沙蘿園、澳洲山莊等,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天開放,人口約6萬。

簡介


長潭
長潭
長潭是位於萍鄉城南郊外大約三公里的一個小村子。六十年代初,長潭風光刊載在《人民畫報》封面和《廣東畫報》上。從此,長潭風景名聲遠播,每年幾十萬海內外遊客慕名而來。長潭有寬闊的水域,水庫大壩把流水截成人工湖,湖水容量達1.6億立方米,流經20公裡外的平遠普灘和福建省的下壩鎮。湖面開展了多項水上娛樂項目,如:賽艇、游泳、釣魚等。

我的故事


三侯寺
三侯寺
我是喝萍水河的水長大的,小時候居然幼稚的以為王勃的“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中描寫的萍水是家門口的萍水河。長潭的名字任何由來聽長輩們說好像是這兒以前有個狹長的水潭叫“長潭”,故這個村落也被呼之為長潭啦。現在“長潭”已不存在,舊址也說法眾多,無從考證了。
長潭人很樸實,祖輩都在折騰腳下的泥土,向人類最古老的資源提供者索要。也有人出去闖蕩發了財,回鄉蓋了三層小洋樓。長潭人笑了笑,也不羨慕,依舊扛起祖輩都扛過的鋤頭下地去了。山是有的,長滿了灌木。煤礦在安源,長潭人分不到一杯羹。這是他的命運。偶爾從莊稼地里抬頭看了看北方的天,那是城市的所在,一片高樓。當鋼筋水泥的巨人一步一步向這個城市邊緣的村莊靠近時,長潭人吁了口氣,回家告戒孩子將書讀好。孩子漸漸長大,出息不大,父輩們嘆了口氣,依舊扛起鋤頭下地去啦。我家住在這個村莊的嵐山院。名字很有古韻,我一直覺得這是個古書院的所在。歷史上還是沒出過什麼能人,不像赤山出了個劉鳳誥。南門出了個文廷式,皆號稱萍鄉大器。到是嵐山院最近出了許多大學生,名牌大學的很多,我已經是很普通的了。短短的幾十戶人家就擠了一二十個多個大學本科生。這在當地是很少見的,於是皆傳這裡風水很好,誇張的是居然有大款買地在這兒蓋房。老人們不明白了,祖輩都期望努力賺錢了搬到城裡去,怎麼城裡人還跑鄉下拉一住啊?搖了搖頭,繼續雜巴著他們的旱煙袋
長潭有有一條老街,是清末留下的,因為這兒並不是什麼戰爭的集所,所以保存的也比較完整。古老的門窗刷著古老的漆。走在一百年前的石子路上有種扣問歷史的感覺。老街是長潭碼頭帶來的,至今碼頭尚存,是100年前光緒皇帝的愛妃珍妃的老師文廷式所修。主要原因是由於安源煤礦的開採與運輸,必須通過水路萍水河然後入湖南再進漢陽。於是在這修建了號稱“萍鄉第一碼頭”的長潭碼頭。睹其遺址,依可見昔日輝煌。可惜今日雜草亂石,又不的不感其悲。
有河必有橋的,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可在長潭的石拱橋“三候橋”上卻看到的另外一幅場景。石橋橫跨小河兩岸,而路卻與橋頭橋尾垂直,也也許是當地水網密集,丘陵眾多,村民都沿河居住,無奈而設計。雖人行車輛多有不便,可還是支撐了大把年個世紀。“三侯橋”是最近才取的,顧名思義是原於著名的“三侯寺”,此寺香火鼎盛,方圓幾十里都聞其名。而去三侯寺必經此橋。現它已經列為區級重點保護文物,受有關部門保護了起來。
長潭的蔬菜很有名氣的,有這麼個玩笑,長潭人有一天不賣菜,就要餓死一半的萍鄉人(指市區人)。萍城周邊是很少有一個地方的蔬菜直接成為一種品牌的。而長潭人卻做到了,沒有廣告,也沒有大肆的宣傳,靠的就是祖輩的積累。甚至在萍鄉眾多菜場有這麼種現象,顧客都詢問菜是不是產自長潭。而菜商居然還有冒充長潭人的。對於勤勞樸實的長潭人,這著實是有種莫大的鼓舞。現在到萍鄉每一個購物中心,都有“長潭千畝無公害蔬菜”的牌子,每次逛到這時,都讓我這個長潭人深感自豪!
美麗的長潭上村
美麗的長潭上村
我是很愛自己的家鄉的,這兒是繁華的萍鄉城的後花園,是最後的一抹綠色了。聽說在搞“贛西生態公園”,很開心。自己的家鄉終於能保留她最原始的美麗了。由於沒辦廠,所以不象湘東的一些地方,污染好重。雖然長潭的經濟沒怎麼象那些有廠的村鎮,可生態卻很完美。不幸卻成了萬幸。很想回家泛一次舟筏。順著萍水而下,從一中划至安源與湘東交界的“桐車灣”,那種感覺應該很溫暖很甜蜜。行的話我想在“桐車灣”那塊刻著安源與湘東分界線的大石碑前,用我的雙手去撫摩另外一個母親的臉。。
對面就是湘東,也許愛屋及烏,很有一種親切。。
她在安詳著,從遙遠的故鄉,輕輕的步入在南昌的我的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