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製管理條例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製管理條例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製管理條例》是為了規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加強編製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據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6號頒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編製管理條例
第486號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編製管理條例》已經2007年2月14日國務院第169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總 理 溫家寶
二○○七年二月二十四日

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486號)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製管理條例》已經2007年2月14日國務院第169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總 理 溫家寶二○○七年二月二十四日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製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加強編製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據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的設置、職責配置、編製核定以及對機構編製工作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製管理工作,應當按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適應全面履行職能的需要,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
第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機構編製工作,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地方分級管理的體制。
第五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履行管理職責,並對下級機構編製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六條 依照國家規定的程序設置的機構和核定的編製,是錄用、聘用、調配工作人員、配備領導成員和核撥經費的依據。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機構編製、人員工資與財政預算相互制約的機制,在設置機構、核定編製時,應當充分考慮財政的供養能力。機構實有人員不得突破規定的編製。禁止擅自設置機構和增加編製。對擅自設置機構和增加編製的,不得核撥財政資金或者挪用其他資金安排其經費。
第七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不得干預下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置和編製管理工作,不得要求下級人民政府設立與其業務對口的行政機構。
第二章 機構設置管理
第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應當以職責的科學配置為基礎,綜合設置,做到職責明確、分工合理、機構精簡、權責一致,決策和執行相協調。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應當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適時調整。但是,在一屆政府任期內,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門應當保持相對穩定。
第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合併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由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審核后,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併,還應當依法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職責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則上由一個行政機構承擔。
行政機構之間對職責劃分有異議的,應當主動協商解決。協商一致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備案;協商不一致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提出協調意見,由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第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議事協調機構,應當嚴格控制;可以交由現有機構承擔職能的或者由現有機構進行協調可以解決問題的,不另設立議事協調機構。
為辦理一定時期內某項特定工作設立的議事協調機構,應當明確規定其撤銷的條件和期限。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不單獨設立辦事機構,具體工作由有關的行政機構承擔。
第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和精幹的原則,設立必要的內設機構。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的設立、撤銷、合併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由該行政機構報本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審批。
第三章 編製管理
第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編製,應當根據其所承擔的職責,按照精簡的原則核定。
第十五條 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編製的不同類別和使用範圍審批編製。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應當使用行政編製,事業單位應當使用事業編製,不得混用、擠占、挪用或者自行設定其他類別的編製。
第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編製總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經國務院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審核后,報國務院批准。
第十七條 根據工作需要,國務院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報經國務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編製總額內對特定的行政機構的行政編製實行專項管理。
第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調整職責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編製總額內調整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編製。但是,在同一個行政區域不同層級之間調配使用行政編製的,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報國務院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審批。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議事協調機構不單獨確定編製,所需要的編製由承擔具體工作的行政機構解決。
第二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領導職數,按照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確定。
第四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對機構編製管理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必要時,可以會同監察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對機構編製管理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嚴格執行規定的程序,發現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應當如實向上級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提交機構編製年度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偽造。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應當定期評估機構和編製的執行情況,並將評估結果作為調整機構編製的參考依據。評估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制定。
第二十五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機構編製管理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機構編製管理機關、監察機關等有關部門舉報。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應當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機構編製管理機關給予通報批評,並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擅自設立、撤銷、合併行政機構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機構職責的;
(三)擅自增加編製或者改變編製使用範圍的;
(四)超出編製限額調配財政供養人員、為超編人員核撥財政資金或者挪用其他資金安排其經費、以虛報人員等方式佔用編製並冒用財政資金的;
(五)擅自超職數、超規格配備領導成員的;
(六)違反規定干預下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置和編製管理工作的;
(七)違反規定審批機構、編製的;
(八)違反機構編製管理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七條 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工作人員在機構編製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本條例所稱編製,是指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核定的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的人員數額和領導職數。
第二十九條 地方的事業單位機構和編製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擬定,報國務院機構編製管理機關審核后,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布。事業編製的全國性標準由國務院機構編製管理機關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十條 本條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答覆


中央編辦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製管理條例》有關問題的答覆意見
寧夏自治區編辦5月17日《關於執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製管理條例>有關問題的報告》(寧編辦發〔2007〕112號)收悉。經研究,對你區執行《條例》中遇到的兩個問題提出如下意見,供參考。
一、略。
二、關於縣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設立必要的內設機構,如何與《公務員法》第十六條有關領導職務層次最低為鄉科級副職的規定相銜接的問題。我們認為,機構規格與領導職務層次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縣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可以根據《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設立必要的內設機構;同時,在確定行政機構工作人員的行政級別時,應遵循《公務員法》第十六條的規定。至於縣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是否設立內設機構,由自治區黨委、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決定。
(中央編辦編綜函字〔2007〕1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