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渠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下轄鎮

安寧渠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下轄鎮,地處新市區北部,東與米東區古牧地鎮為鄰,南與喀什東路街道相連,西與六十戶鄉毗鄰,北與青格達湖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47.95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安寧渠鎮戶籍人口有23057人。截至2019年10月,安寧渠鎮下轄3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1950年,屬迪化縣二區(又稱西北區)。
1950年1月至4月,烏魯木齊縣成立11個區公所作為縣政府派出機構,各區建立初期均已數字先後順序稱謂。
1955年,改為群眾習慣的地名稱謂。第四鄉(安寧渠)隸屬第二區(西北區)公所管轄。
1956年9月,第二區(西北區)的第四鄉(安寧渠)、第五鄉合併組建安寧渠鄉。
1958年5月,劃歸米泉縣;同年9月,為米泉縣紅旗人民公社安寧渠生產大隊。
1960年1月,劃歸烏魯木齊縣,為安寧渠人民公社的安寧渠生產大隊。
1983年,建立安寧渠鄉。
1999年,撤鄉設鎮,轄安寧渠村、西戈壁村、濱湖村、北大路村。
2004年,西戈壁村和濱湖村合併成立河西村。
2006年1月,原四十戶鄉撤鄉劃歸安寧渠鎮。
2011年3月6日,安寧渠鎮劃歸新市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安寧渠鎮下轄8個行政村:安寧渠、北大路、河西、東戈壁、廣東莊子、西村、東村、保昌堡;下設3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安寧渠鎮下轄3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寧華社區、安馨社區、安泰社區,安寧渠村、北大路村、東戈壁村、河西村、保昌堡村、東村、西村、廣東莊子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寧渠鎮地處新市區北部。

地形地貌

安寧渠鎮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分為平原。境內最高峰海拔150米,最低點海拔141米。

氣候

安寧渠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3—5月氣溫回升,6—8月降水集中,7月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9—10月秋高氣爽,雨量開始減少;11月至次年3月,盛行西北風,氣候寒冷,以降雪為主,降水量為四季最少。城區風向季節變化明顯,春夏秋季盛行西北、東南風。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安寧渠鎮轄區總人口2312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214人,城鎮化率22.55%。另有流動人口1114人。總人口中,男性11542人,佔49.92%;女性11581人,佔50.08%。2011年,人口出生率14.28‰,人口死亡率1.51‰,人口自然增長率12.7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2人。
截至2018年末,安寧渠鎮戶籍人口有2305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安寧渠鎮財政總收入0.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03元。
2018年,安寧渠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業

2011年,安寧渠鎮農業總產值2.3億元,比上年增長24.1%,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8.1%。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0.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6.1%。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9000畝,其中防護林2486畝,經濟林6514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3.7萬株。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7萬畝,產量2991噸,主要品種有桃、葡萄、草莓,其中桃545噸,葡萄1906噸,草莓540噸。

工業

2011年,安寧渠鎮工業總產值達到0.9億元,比上年增長8%,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4%。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100人。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安寧渠鎮有商業網點355個,職工52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1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金融業

2011年,安寧渠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4%。農村信用社1家銀行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2.6億元,比上年增長13.4%;人均儲蓄15246.5元;各項貸款餘額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安寧渠鎮有幼兒園(所)2所,在園幼兒262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2所,在校生1418人,專任教師7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744人,專任教師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5所。
2011年,安寧渠鎮教育經費達17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50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00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5%、19.5%、21.4%、21.4%。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安寧渠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9個,建築面積360平方米,藏書2萬冊;文化藝術團體9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安寧渠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其中衛生院2所,衛生室8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86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7人,其中執業醫師1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8萬人次。
2011年,安寧渠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9萬人,參合率98%;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0歲,其中男性80歲,女性80歲。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安寧渠鎮有體育場地19處,8個村全部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農民籃球運動會。

社會保障

2011年,安寧渠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9戶,人數96人,支出22萬元,比上年增長0.9%,月人均191元;城市醫療救助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醫療96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3戶,人數359人,支出52萬元,比上年增長0.8%,月人均121元,比上年增長0.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人,支出3萬元,比上年增長0.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人,支出10萬元,比上年增長0.7%;農村醫療救助4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78人次,共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0.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萬元,比上年增長0.7%。

城鎮建設

1995年國家建設部將安寧渠鎮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試點單位之一;2000年又被自治區列為20家重點建設示範城鎮;同時被自治區科委確定為全疆首家依靠科技發展特色示範小城鎮。
縣第一中學(后遷入市區)、郵電所、縣醬醋廠、區醫院、變電所、區供銷社、農貿市場、糧站和西北石油地質局車隊等單位集中於此。1983~1993年,經過11年的建設,一個現代化農村集鎮雛型已形成。1990年,修建自來水塔,解決了工業用水和居民用水,擴建道渣石瀝青路面3公里,拓寬人行道8200平方米,更新公路兩旁樹木,安裝42盞路燈,建環鎮公路6公里。1991年,投資130萬元新建區文化娛樂中心。現鎮中心街道兩旁已矗立辦公樓、營業樓和居民住宅樓40多幢。
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安寧渠特色小鎮2017年07月16日開建,標誌著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文化旅遊集聚地和"創意時尚·城市記憶"中心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安寧渠文旅小鎮內作品
安寧渠文旅小鎮內作品
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安寧渠特色小鎮建設項目,是烏魯木齊市重點打造的特色現代化小城鎮之一,也是自治區2017年度重點建設項目。該特色小鎮位於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西北部,距離地窩堡國際機場約8公里,距離市中心約15分鐘車程,屬於城市建成區內的鄉鎮。
該特色小鎮建設包括新建區和建成區兩部分,計劃投資30億元,規劃總用地約1.8平方公里,其中北部新建區規劃佔地約0.97平方公里,南部建成區佔地約0.83平方公里,預計2至3年建成。建成后,這個以休閑度假為主的旅遊產業聚集地,不僅能成為首府周邊休閑旅遊熱地,還能幫助當地群眾創業、就業,致富增收。
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區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區長郝建民說,安寧渠特色小鎮將建成為集文化、創意、休閑觀光和特色餐飲等為一體的,具有民族融合特色的、全疆及國內示範性的"創意時尚·城市記憶"小鎮。建設好特色小鎮,對惠及安寧渠各族群眾,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構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城市建設"三大工作格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交通


安寧渠鎮境內有S102公路穿過。

文化


地名由來
清乾隆年間,在此屯田修建“安寧渠”引水,后沿用為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