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成中學

晏成中學

晏成中學由美國南浸信會始建於1906年,解放后,因晏成校址被借辦康復醫院,兩校合併于慧靈女中,稱晏慧中學,1953年人民政府接辦成為公辦學校,遂定名為“蘇州市第三中學”。

簡介


1907年在臨頓路謝衙前創辦的私立晏成中學和私立慧靈女子中學兩所教會學校之一。

歷史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晏、慧兩校曾遷滬與上海強明中學晏摩氏中學合併成浸會聯合中學;1938年,留在蘇州的部分
蘇州市第三中學
蘇州市第三中學
教師借晏成校舍開辦“成智私塾”;1942年至1945年先後辦“江蘇省立聯合中學”,“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及其附中,抗戰勝利后,晏、慧回蘇復校。

現況


學校從二十世紀之初至今的歷史形成其一定的發展特點。晏成、慧靈作為私立教會學校經營數十年而不輟,且漸成規模,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晏成中學還曾辦商科多年,為社會提供了很多財政、金融工商企業的經濟管理人才。
解放后,學校不斷充實師資力量,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嚴於治校、勇於革新,使這所老學校煥發蓬勃生機。1960年學校被確認為省市重點中學和江蘇省進行中學五年一貫制學制改革試點學校。學校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輝煌業績,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省市領導的重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設備、師資的潛力,承擔著繁重的社會義務,學校創導“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校風,健全教育教學管理,以改革推動各項工作,形成了外語見長、文理並重的教學特色,以有序有效的德育管理和切實的工作獲得“江蘇德育先進學校”稱號,學校追求辦學的社會效益,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贏得社會信賴和讚譽,自1987年以來連續被評為文明學校。
九十多年來,學校育成弟子兩萬餘名。歷屆校友在各自崗位上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為學校增添了光彩。
1999年蘇州市第三中學再次被江蘇省教委確認為省重點中學。
外語教學是學校最鮮明的特色,經過六年磨礪,已形成成熟體系;新開通的千兆校園網為現代化信息教育開闢了寬闊通暢的平台。近年來校園規模成倍擴大,辦學條件迅速優化,並於1996年創辦全市首家國有民辦公助全日制完全中學—— 平江中學,憑藉體制優勢,聲譽隨之鵲起。
“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最充分的發展。”這裡是有志少年走向成才的理想起點。
近百年來,蘇州市第三中學為社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社會精英,其中不乏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大家。中國神舟五號指揮部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院院士王禮恆教授;骨髓移植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教授在這裡留下了青春的步伐;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育種專家戴恩松;中國科學院院士、岩石專家王德滋在這裡汲取了知識的甘乳;中國工程院院士、艦船研究設計專家潘鏡芙;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冶金專家殷瑞鈺;中國工程院和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著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張祖勛在這裡放飛了自己的理想……。
學校坐落在古城區內,毗鄰全國名苑獅子林,擁有優美的教學環境,先進的辦學理念,雄厚的師資隊伍和一流的教學質量。全校現有包括特級教師、大市學科帶頭人和博士研究生在內的一支名師隊伍。此外,還有一大批獲全國、省、市級表彰的先進工作者和優秀班主任。多年來,學校一直致力於打造三中品牌教育,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質量立校和大力打造名師文化的基礎上,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採用多層次的辦班模式,以適應社會對教育的不同需求,不僅形成了以外語特色教育、科技創新教育為龍頭的鮮明的辦學特色,而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辦學成果。連續多年高考成績名列蘇州市的前茅。
學校堅持從素質教育出發,積極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從園林式校園環境的布置到開架式學生閱覽室的建立;從豐富的文娛活動的開展到現代籃球文化的引進;無一不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使其能在充滿著濃郁文化氛圍的校園中自由地翱翔於知識的海洋。
學校稱號:江蘇省四星級學校
江蘇省重點中學
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中央教科所外國語實驗學校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牛津英語實驗教材試驗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優秀生源基地
江蘇科技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和江蘇大學生源基地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室和蘇州大學外語教學實驗基地。
2006年10月4日~6日,蘇州市第三中學舉行了隆重的百年校慶的活動。十月六日上午,三中展示了百年歷史沿革,校名更替產生的各種校旗。市教育局副局長顧月華和三中黨委書記杜偉金為三中百年校慶紀念標誌揭幕。隨後市教育局局長鮑寅初、副市長朱永新致辭講話,希望三中師生繼承百年傳統,不斷創新。隨後,王德滋等五位院士校友也上台對學生們致以殷切希望。在主持人宣讀完溫家寶總理寄語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長嚴俊宣讀了將5013號小行星命名為“蘇州三中星”的國際命名公報,並與蘇州市科協主席陳維共同向三中校長鍾連元頒發了證書及紀念品。國際宇航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57屆校友王禮恆先生也向三中贈送“神舟6號”模型和宇航員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親筆簽名的“神舟6號”紀念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