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菜苔的結果 展開

白菜苔

小白菜在春季時節從菜芯里抽出的苔

白菜苔,是小白菜在春季時節從菜芯里抽出的苔,掐苔的尖部食用。菜薹的色澤翠綠,鮮嫩可口,功效和大白菜相同,春季養生必吃多吃各種綠色蔬菜,也是秋冬期間的重要蔬菜品種之一,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尤其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面積較大。一般秋季播種,初冬上市,以嫩苔供食。

簡介


菜苔,又名菜心、菜尖和苔心菜等,種類很多,包括有白菜苔、青菜苔(即油菜苔)、臘菜苔、紫菜苔和芥菜苔等。其性涼而味甘,屬性和味道各異,但都是十字花科植物二年生或兩年生草本菜類的花苔及嫩葉。
白菜苔,油料作物之一黃油菜的嫩莖。生於田間地頭產品遍布各地。每年春季採摘上市。產品色澤青翠,肉質細嫩。

形態特徵


生產上的主栽品種有:
早苔30。這是極早熟的白菜苔品種,且抽苔力極強,產量很高。播種后30天即可采苔上市,單株側苔10根以上,葉片深綠色,苔梗白色稍綠,商品性強,適合全國各地消費,抗病豐產,一般畝產量2500公斤左右。
早苔40。這是食味最純正、最柔軟的品種。播種后40天左右上市,葉片淺綠色,苔桿潔白,粗壯,商品性好,抗病豐產,一般畝產2000公斤左右。
早苔50。這是中晚熟的白菜苔品種。播種后50-55天上市,葉片深綠色,苔桿潔白,抗病性強,產量高,一般畝產2000公斤左右。
黃苔30。這是極早熟的白菜苔品種。播種后25-30天上市,葉片黃綠色,柔嫩,苔桿潔白,生長勢弱,抗病性中等,畝產1500公斤左右。
白菜苔
白菜苔

分佈範圍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尤其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面積較大。

主要價值


白菜苔是小白菜在春季時節從菜芯里抽出的苔,掐苔的尖部食用。菜薹的色澤翠綠,鮮嫩可口,功效和大白菜相同,春季養生必吃多吃各種綠色蔬菜。是秋冬期間的重要蔬菜品種之一。

營養成分


白菜苔每100克中含鈣596毫克,磷182毫克,維生素C 12毫克,維生素B10.08毫克,維生素B2 0.19毫克,能量為112千焦。

栽培技術


1、培育壯苗。長江流域一般於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種育苗。每畝大田需苗床面積15平方米,用種量150克左右。也可直播,畝用種量500克。出苗后宜及時間苗,剔除雜苗、弱苗、病苗,保持間距5厘米左右。
2、合理密植。播種后20天左右,幼苗達到3-4片真葉時,選壯苗于晴天定植。定植大田宜施足基肥,每畝施入三元複合肥50公斤,腐熟有機肥2500公斤,採用撒施與條施相結合。定植時,宜帶土移栽,栽培密度因品種而異。早苔30、黃苔30的株型緊湊,適於密植,每畝栽10000株左右,早苔40、早苔50的株型較大,栽植稍稀,每畝栽6000株左右。
3、管理與採收。定植后7-10天,應及時追施以氮素為主的提苗肥,每畝用量5公斤。進入采苔期后,每隔10天左右,追施一次稀薄糞水或複合肥,促進側苔生長。在肥水充足的條件下,採收期可延續至翌年3月。
4、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病蟲害特點及防治方法如下:
病毒病。花葉,葉上有濃綠與淡黃相間嵌斑,植株矮小,僵化,畸形,提早死亡。防治關鍵是在植株六葉期前,及時防治蚜蟲,主要藥劑有:40%樂果1500-2000倍液,10%吡蟲啉1500倍液,噴葯時主要噴在葉背和心葉部分。
霜霉病。葉上有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的黃斑,葉背具白色霜狀霉層,後期病斑呈褐色,葉片乾枯早落。在藥劑防治上,應注意噴到葉片背面。常用的藥劑有:75%百菌清600倍液,25%甲霜靈800-1000倍液。
軟腐病。感病部位先呈水漬狀,由淡黃變灰色,后變褐色,直至軟腐發臭,有菌膿。在藥劑防治上,噴葯以病株及其周圍為重點,尤其噴施近地表的病葉和莖基部,常用的藥劑有:100-200ppm農用鏈黴素,70%敵克松500-1000倍液,50%多菌靈600-700倍液。
菜青蟲。幼蟲啃食葉片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全葉吃光,僅留葉柄。防治藥劑主要有:Bt乳劑,每畝0.15公斤兌水250公斤噴霧。也可噴施2.5%溴氰菊酯5000倍液。

白菜


白菜為十字花科植物的幼株(又稱小白菜),或白菜的葉球(又稱大白菜)。白菜大致可分為普通白菜、大白菜和苔用白菜三大類。普通白菜又有十幾個品種,如長梗種,短梗種(小白菜),塌地種等。大白菜又稱結球白菜、捲心菜或黃芽白。苔用白菜,一般稱為菜苔,紅菜苔或白菜苔,廣州俗稱菜心。白菜“性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日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