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予恕

工程非線性振動專家

陳予恕,男,1931年3月29日出生於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區。1963年,獲得原蘇聯科學院機械所副博士學位。

主要從事工程非線性動力學理論及其在工程中應用研究工作。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50年9月至1956年7月天津大學機械系學士
1958年11月至1959年11月北京俄語學院俄語
1959年11月至1963年5月原蘇聯科學院機械所機械非線性振動博士

工作經歷

1956年7月至1958年10月,在天津大學材力教研室工作。
1963年5月,擔任天津大學機械學院振動所所長、教授。
1984年11月至1986年5月,在加拿大Guelph大學做訪問學者。
1986年8月,擔任天津大學一般力學博士點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教授。
1998年11月,當選為俄羅斯應用科學院外籍院士。
1999年3月至2003年10月,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9990510)主持人。
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2006年6月,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

主要成就


教學成就

截至2018年4月,帶出了120多位研究生、近百位博士生。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84年,到加拿大“動力系統”專家W,F,Langford教授處去學習理論,經一年半的努力,陳予恕與W,F,Langford教授共同提出了國際上命名的C-L方法ChenYushu(陳予恕)-Langford求非線性動力學系統周期分岔解方法的思想。
1986年,在國家基金委支持下,陳予恕指導研究生對C-L方法進行完善、深化和推廣,為該理論能解決工程中的一些非線性動力學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最後選擇“大型旋轉機械的非線性動力學問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支持下,聯合中國對該項目已有較好基礎的13個單位共同進行攻關,將大型旋轉機械的疑難振動故障以線性理論為基礎的故障治理技術(該技術往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提高到標本兼治,即以非線性理論為基礎上來。
● 承擔項目
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陳予恕主持完成了國家重要科技項目20餘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大項目“大型旋轉機械非線性動力學問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轉子系統的若干非線性動力學問題”。
20世紀70年代後期,陳予恕主持了機械工業部和煤炭工業部大型共振篩壽命問題的重大攻關項目,經過將近3年的努力研究,提出了新的解決雙質量非線性共振篩振動理論分析的處理方法,使得該共振篩同比節能50%,篩分率高20%,並大大了提高了設備壽命。
1995年至2001年,陳予恕主持了中國一般力學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型旋轉機械非線性動力學問題”,解決了7省市23台汽輪發電機組的疑難振動故障和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
2015年,陳予恕組織參與了航空發動機安全運行基礎的“973”項目。
2016年,陳予恕牽頭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學術論著
據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陳予恕發表的300多篇論文中收入SCI、EI共100多篇,出版專著4部。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1年7月《機械裝備非線性動力學與控制的關鍵技術》高金吉、陳予恕、黃文虎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年《非線性振動》陳予恕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0年《非線性動力學中的現代分析方法 第二版》陳予恕科學出版社
1993年《非線性振動系統的分叉和混沌理論》陳予恕北京高教出版社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86年1月加拿大圭爾夫大學、曼尼托巴大學客座教授
1986年1月至2004年1月中國振動工程學會非線性振動專業委員會主任
1986年1月至2004年1月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1986年10月大連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1991年01月至2003年中國力學學會一般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992年1月(美)《國際JVC學報》 編委
1993年12月《非線性動力學學報》主編
1994年6月至1998年6月美國JVC《國際振動控制學報》 編委
1994年10月至2003年IFTOMM非線性振動技術委員會委員
1998年加拿大韋仕敦大學客座教授
1999年4月同濟大學兼職教授
2001年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表彰
1998年俄羅斯應用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6年9月30日2016年度最美教師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名稱獎項名稱
2017年天津市科學技術獎
2005年大型旋轉機械和振動機械重大振動故障治理與非線性動力學設計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年共振篩動力學性能分析與調整技術天津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3年大型旋轉機械重大非線性故障機理分析與應用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3年複雜非線性系統的某些動力學理論與應用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2年複雜非線性系統的動力學理論與方法天津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人物評價


中國工程院:陳予恕是中國工程非線性動力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60年歲月滄桑,他(陳予恕)風雨無阻;一甲子歲月流長,他從未停歇;從教學、製造到應用,為中國產研學踏出了一條堅實而有力的道路;耄耋之年,仍腳踏三尺講台;一生只為動力學,正是他人生的寫照。(2016年度“最美教師”獲獎詞)
天津大學:(陳予恕)在學生們眼中,這個面色紅潤,時時都掛著笑容的長者,非常和藹;這個走路帶風,步伐鏗鏘的科學家,非常堅定;這個講話條理清晰,讓人茅塞頓開的師者,非常睿智。
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楊紹普:“先生貫穿始終的一個科研風格就是緊盯國家重大需求,理論聯繫實際。他用科學的理論來解決實際工程應用中的技術難題,這影響了我的一生。包括我在內,他的絕大多數弟子都延續和堅持了他這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