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特
青年族群
尼特(英語:NEET)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其英文全稱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18歲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指的是15~34歲年輕族群。
尼特族是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主要在發達國家和經濟高增長、生活水平高國家的青年階層中產生。在香港則稱之為 雙失青年(失學兼失業的青年);在美國稱為 歸巢族(Boomerang Kids),意指孩子畢業又回到家庭,繼續依靠父母的照顧及經濟支援;在中國被稱為 啃老族,靠啃食父母老本生活;在台灣則被稱為家裡蹲。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畢業人數逐漸增加,因為高學歷的心態以及受到近年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有不少人求職困難四處碰壁,也不願低就高勞動低薪資的工作,造成心理受挫或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代部分被稱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不願去從事太辛勞的工作,要求工作輕鬆錢又多,常以參加國考等各項考試為拖延借口,對親友假裝為全職考生,呈現空等狀態,沒工作也沒升學進修。對於家庭生活的依賴和對於社會生活的不習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尼特族亦可以說是“自願性失業”的一種。
中國社會上流傳這樣一段對尼特族的形容:“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
可分為四類“眼高手低型、喪失自信型、自閉型和家庭溺愛型”。
眼高手低型 對於自己的現實工作有著超出能力的待遇要求,導致好的工作找不到,差的工作又不願意做。喪失自信型 因工作經驗失敗,對往後就業心存挫折,信心遭受打擊,不敢再面對就業。自閉型 從小與社會接觸環境自然隔閡造成。家庭溺愛型 從小受到家人的期待,升學只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擁有學歷卻不就業,有自己的想法,追求自由。
尼特族依附家人而不就業,除了本身沒有自行謀生能力外,也造成家人的負擔;而家人的生活供應,並不能長久養到生命結束那天,會加速家庭經濟的危機。不就業的人口增加,相對的社會上要救濟的人數也會增加,整個社會經濟曲線亦會呈現向下的趨勢。家庭氣氛也會連帶受影響,成天不做事的尼特族賴在家中,家人會擔心自己兒女的未來,除非是有錢人,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養活下一代;不然,多數家庭會產生爭吵,家庭不美滿,人的心理也會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