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三級甲等專科醫院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腫瘤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腫瘤防治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癌症中心)創建於1985年,是廣西唯一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社區服務與康復為一體的省級腫瘤防治研究機構和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

2018年12月4日,被國家衛健委公布為首批腫瘤多學科診療試點醫院。

歷史沿革


20世紀60年代初期,著名腫瘤學家葉馥蓀、莫志純、嚴瑞琪等在廣西某縣扶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肝癌高發現場研究點,成立了廣西醫學院腫瘤研究小組。
1975年,韓鶴鳴到南寧主持腫瘤醫院的基建工作。197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同意建廣西壯族自治區腫瘤防治研究所。
1985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腫瘤防治研究所正式成立,劉啟福任腫瘤所所長,秦偉新任副所長。
1990年,腫瘤所增掛“廣西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 1991年4月1日,腫瘤所與原廣西醫學院附院正式分開並獨立開診。溫文釗任腫瘤所所長、醫院院長;梁積恆任黨總支書記、副院長。
1995年10月,唐步堅任研究所所長、醫院院長,李德鳳任黨總支書記。本屆班子完成了腫瘤所、腫瘤醫院規劃用地審批,並完成醫院新大樓的建設。
1999年12月28日,增掛“廣西壯族自治區腫瘤醫院”牌子。通過了廣西首家三級甲等腫瘤醫院的評審驗收。 2000年,增掛“廣西醫科大學腫瘤醫學院”牌子。梁安民任腫瘤所所長、醫院院長,李德鳳任黨總支書記。
2002年9月,李力任院長;2003年5月,劉劍侖任書記。本屆班子進一步將醫院推向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等為一體的省級腫瘤防治研究結構和三甲腫瘤醫院,改擴建原藥劑大樓為住院大樓。
2008年,黎樂群任院長、林源任書記,明確以建設“以腫瘤專業為特長的,大綜合,強專科教學型綜合性醫院”的目標,新建門診行政大樓。
2016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機構編製委員會同意我院(所)由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管理調整為廣西醫科大學管理,同時增掛廣西壯族自治區癌症中心牌子。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韋長元任書記,唐衛中任院長,籌備新院區建設,基本完成新院區用地規劃與審批,完善醫院學科設置,擴大醫院規模。
2018年9月至今,潘靈輝任書記,唐衛中任院長,新院區奠基開工,加強學科建設和完善人才梯隊建設,推進醫院外延建設與內涵協調發展,建設“立足廣西、輻射東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型腫瘤醫院”。

科室設置


醫院(所)設實驗研究部和臨床部兩大部分。臨床部設有放療科一病區、放療科二病區、放療科三病區、化療一科、化療二科、化療三科、化療五科、乳腺外科一病區、乳腺外科二病區、胃腸外科、婦瘤科一病區、婦瘤科二病區、肝膽外科、頭頸外科、胸瘤外科、泌尿外科、介入治療科、中醫科、綜合內科、骨軟組織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等22個臨床科室和12個醫技科室,實驗研究部設實驗病理、分子生物學、免疫、化學黴菌、流行病學、病毒與鼻咽癌、腫瘤病理等7個研究室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黨委領導行政領導
姓名職務姓名職務
潘靈輝黨委書記唐衛中院長
唐衛中黨委副書記余紅平副院長
黃天壬黨委副書記

學術研究


科研結果

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廣西重點實驗室1個,廣西中醫藥科研二級實驗室1個,廣西高校“十二五”重點實驗室1個。是廣西唯一設有實驗研究部的三級甲等醫院,有流行病學、基礎實驗、臨床研究、轉化醫學等四大研究平台。近五年,全院共承擔科研項目556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項目2項,其他國家級項目51項,2019年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5項,在廣西科研院所排名第三,全校第一。2017 年、2019年兩次獲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SCI論文總數628篇、出版教材和專著103部;中國醫院科技量值位列全國52名。

學術交流

國際合作日趨活躍。是“一帶一路”國際腫瘤防治聯合培訓基地,醫院常態性舉辦中國(廣西)—東盟國際腫瘤精準醫學大會、東盟國家區域性高發腫瘤防治技術國際培訓班等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

醫院地址


地址:廣西南寧市河堤路71號
琅東客運站下車后可乘坐:25路、52路、609路,在“醫科大一附院”站下車;701路,在“醫科大腫瘤醫院”站下車;
江南客運站下車后可乘坐:29路,在“醫科大一附院”站下車;
南寧火車站下車后可乘坐:10路,在“醫科大一附院”站下車;
金橋客運站下車后可乘坐:215路,在“醫科大一附院”站下車;
北大客運站下車后可乘坐:10路,在“醫科大一附院”站下車;
大沙田客運站下車后可乘坐:29路、607路,在“醫科大一附院”站下車;
安吉客運站下車后可乘坐:32路,到終點站下車;
五一客運站下車后可乘坐:219路,在“醫科大一附院”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