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重慶大學二級學院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成立於2013年12月26日,是以力學學科為基礎,重慶大學充分發揮工程學科的優勢,適應國家和西南地區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需求。主要從事工程力學、基礎力學、空天工程等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

徠學院教師隊伍素質優良。現有教職工4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專任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引進人才3人、國家海外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巴渝學者1人、“王仁先生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

辦學條件


學科體系

重慶大學力學學科具有悠久歷史和學科優勢。 
學院擁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點、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航空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力學博士后流動站。 

師資隊伍

至2019年10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1人,講師14人。專任教師中,96%以上具有博士學位;有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1人、國家海外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1人、洪堡學者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重慶市“百人計劃”2人、巴渝學者2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科技銀星獎獲得者1人,軍隊院校育才獎獲得者1人,2人連續5年入選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榜單,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學院還積極拓展海內外人才資源,聘請了5位院士、8位知名教授作為高級兼職專家。

院系概況

1、學院辦公室
2、工程力學系
重慶大學工程力學專業於1978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當時屬於重慶大學機械工程一系。1985年從機械工程一系分離,創建了工程力學系。1998年學校院系調整後下屬於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2013年12月26日,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學院成立,工程力學系成為航空航天工程學院的一個機構。本系擁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包括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與基礎力學四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力學博士后流動站,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與基礎力學四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力學重慶市重點學科。擁有國家教育部力學標準化實驗室,面向21世紀基礎力學教學實驗基地。有一支出色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講師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海外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巴渝學者1人。本系承擔學校工科專業基礎力學課程的教學和工程力學專業本科培養任務。全系教師在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承擔了大量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橫向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為企業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問題,創造了直接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受到國家、省市和企業的高度評價和獎勵。自1978年設立工程力學專業以來,本係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生。他們正在全國和世界各地的企業單位、設計單位、科研單位和高等工科院校中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科研和教學等工作,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基礎力學系
基礎力學系承擔全校工科基礎力學的教學工作,主要承擔的課程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等。 
4、航空航天工程系
正在組建中 
5、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是市科委認定的市級重點實驗室,依託重慶大學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了一般力學及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等四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力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重慶市力學一級重點學科。長期以來,重慶大學力學學科支撐了重慶大學機械、材料、礦業、土木、動力等優勢學科。1980年重慶大學成立工程力學研究所,首任所長為著名力學專家張汝清教授,現任所長為著名力學專家陳景秋教授,兩任所長帶領團隊致力於包括非均質材料力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該校力學學科的開拓者楊旭燦教授在材料動態力學性能的研究擁有廣泛的影響力。1983年重慶大學成立工程材料本構關係理論及應用研究室,是國內較早系統性開展非均勻材料力學研究的主要單位之一,范鏡泓教授的修正內時理論分析在國內外均有重要影響。1986年設立工程力學系。2003年更名為工程材料力學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校級力學實驗中心,2006年該中心被確定為重慶市示範中心。在此基礎上,依託重慶大學力學學科優勢及該校在非均質材料力學領域的國內外影響,於2010年建立了重慶大學非均質材料力學重點實驗室,2012年成立了現代力學中心。2013年實驗室被市科委認定為市重點實驗室。在支撐全校工科教學和科研的基礎上,實驗室已培養了工程力學專業人才1000餘人,形成了一支以范鏡泓、陳景秋、彭向和、劉占芳等知名學者帶領的30餘人的團隊,培養了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廣東工業大學校長張湘偉教授、中科院力學所副所長黃晨光教授、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易志堅教授、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清華大學馮雪教授、吳堅副研究員等一批傑出人才。在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的支持下,通過力學學科與該校資源、環境、機械、材料、生物、動力、電氣、土木和信息等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融合,已在非均質材料宏微觀及多場耦合基礎理論及其應用、陶瓷複合材料的動態力學性能與結構優化、非均質材料力學行為的高性能計算和工程模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已成為非均質材料力學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6、工程力學研究所
重慶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簡稱工程力學所)是該校最早的校級科研機構之一。文革結束后楊燮燦教授、張汝清教授、殷學綱教授等先後任該所所長,陳景秋教授自1997年起任所長至今。 作為校級科研機構,工程力學所一直就是該校工程力學各位正教授之間,以及他們與國內外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協調的有效平台和基地,在該校力學科研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內外同行中有一定的影響。
力學所主要任務是繼續維護好該校力學學科良好的學風,提供好力學教授之間的科研合作以及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合作的平台,發現並培養好年輕的科研人才,建設好科研基地,以實現力學學科建設規劃中的具體的科研目標為己任。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緊密結合力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國家與區域經濟發展與建設,尤其是西部地區建設和重慶成都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需要,重點研究資源、環境、新能源、材料、建築、道橋、水利、交通、汽車、製造、重大裝備以及國防軍工領域的關鍵力學問題 
7、力學實驗中心
8、工程力學專業實驗室
9、重慶市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0、ABAQUS-重慶大學聯合培訓中心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至2019年10月學院官網顯示,自2013年學院成立5年來,科研產出連年保持穩定增長。承擔了200餘項國家級和部省級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6項。並在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上屢獲突破,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1項、重點項目3項、聯合重點項目2項,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重大專項基礎研究項目1項等。
學院教師發表論文480餘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9篇,專利獲權40餘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0餘本,獲得包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在內的二十多項國家和部省級獎勵。 

科研平台

學院擁有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力學重點學科、重慶市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並已建成航空航天工程教學實驗室、力學與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二個一級學科的科研實驗平台。包括:虛擬模擬實驗室、航空複合材料成型及性能實驗室、高溫金屬實驗室、結構靜強度實驗室、結構振動實驗室、教學風洞實驗室、微小飛行器實驗室、MTS力學測試實驗室、飛行模擬實驗室、電池化學實驗室等。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院長劉人懷
黨委書記萬玲
院長胡寧
黨委副書記程樂
副院長劉占芳、嚴波

校園環境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