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慈化寺的結果 展開

慈化寺

遼寧省鞍山市佛教寺廟

慈化寺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區甘泉鎮內(海城市北三十公里甘泉鎮鏡內。

位置


歷史


原名永安寺,始建於唐代,當時只是一座小祠堂。
相傳唐王征戰,路過此處,人困馬乏,饑渴勞累,無法起程,就在堂前設下十八口大缸,許下諾言,如果在明日早晨起來能讓這十八口大缸水,這回人馬得以充饑,繼續征戰並凱旋歸來,唐王傳下聖旨,派靜德監工找些能工巧大興土木擴建此寺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和十六間東西配殿。
后歷經明、清戰火及文革時期的破壞,已所剩無幾。改革開放后,國家落實宗教政策,恢復宗教信仰自由,僧人自籌資金,恢復慈化寺。
2002年,社會各界捐助及僧人自籌資金400萬元重建寺廟,現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和十六間配殿主體已完工。重建后的慈化寺規模宏偉,香火日盛,2002年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

尼眾乞食生


鞍山慈化寺位於鞍山市千山區甘泉鎮,是一座尼眾道場。屬臨濟宗普陀后寺法脈。現有比丘尼眾六人。
現任住持:釋彌覺,別號:永傳。
從2013年至2014年,永傳師先在江蘇揚州高旻寺參學禪法,後到五台山普壽寺學習戒律。
在二〇〇六年春季,因仰慕海城大悲寺妙祥僧團的道風,慈化寺尼眾開始依止大悲寺妙祥僧團修行。
依止妙祥僧團后,慈化寺尼眾持過午不食和日中一食。
每半月,慈化寺尼眾至大悲寺妙祥僧團請教誡。在安居結束后,解夏自恣,至大悲寺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見、聞、疑。
鞍山慈化寺尼眾持“不畜金錢戒”,寺院不設功德箱,初一或十五為十方眾生免費做吉祥、超拔。
行腳乞食
行腳乞食
寺院以“傳戒、禪修”為主。每年夏安居以後,進行為期一周的行腳乞食生活,現在已堅持多年。
每年正月的“藥師七”法會;秋節的“楞嚴七”法會;不定期的拜懺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