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雲寺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瑞雲寺

瑞雲寺,歷代為佛教勝地,民國初改為道觀。山門是單間無梁殿,“瑞雲觀”3字由曹錕所書。寺中保存元代“故大行禪師通圓懿公功德碑並序”碑。碑記文字有2600字之多。為房山區重點保護文物。

簡介


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沙家寺村。全部建築原有山門、鐘鼓二樓、東西廂房、瑞雲寶殿、大雄寶殿、謙公和尚壽塔、磚塔等。

地理位置


瑞雲寺遺址位於馬營庄鄉沙家寺村西南。
坐北朝南,東西長20米,南北寬30米,分佈面積600平方米。據寺內石碑記載瑞雲寺始建於元延祐五年(1318),由正殿、前殿、山門、謙公和尚磚塔組成。現僅存正殿基址和明萬曆五年(1577)磚塔一座。院內存清代嘉慶十九年(1814)布施石碑一通,石質為青石,高1.25米,寬0.60米,厚0.20米;古松樹一棵,高十八米,周長4.06米;磚塔一座,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總高11米左右,砌以樓閣式樣。瑞雲寺為當地寺廟建築的代表作,紀年清楚。該寺院於2001年11月5日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瑞雲寺
瑞雲寺

歷史


據舊志書記載,寺始建於金代明昌二年(1191),明、清、民國時期,皆有修葺。謙公和尚壽塔,建在瑞雲寶殿之後,為元延祐五年(1318)建造。
瑞雲寺[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瑞雲寺]
瑞雲寺[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瑞雲寺]
石制,其雕鑿手法不太講究,由塔身、塔座、塔頂以及剎桿裝配而成,高約2.5米,平面呈六角形。塔座上有雕刻,其花紋式樣殘蝕已壞,塔身上有銘文:“元延祐五年七月十五日謙公和尚壽塔,乃門資惠全等立石,五台山口州庵頭查峰寺講經律論賜紅沙門才吉祥撰並書。”塔身上承頂座,座身上刻仰蓮,再上立剎尖。壽塔古樸簡單,是研究元代墓塔的重要實例。
磚塔,創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總高約11米,外表樓閣式樣,其建築風格、造型、體例和早期塔完全不同。最下施磚砌塔座,不施須彌座式,上挑出塔檐。二層各面設佛龕,內置木雕佛像,盤膝端坐於蓮花寶座上,其雕刻水平較高,線條流暢自然,比例協調,是明代木雕佛像中較好的作品。塔的三層、四層、五層不設佛龕,上檐挑出磚雕椽飛、連檐、瓦口等。通體不用木材和斗拱。每層之間相距較大,立面形象簡樸平整,穩固莊重,對研究明代磚塔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