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0條詞條名為劉家村的結果 展開
-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大過口鄉蠶豆田村委會
-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萬家鎮下轄村
- 山東青島市樓山街道下轄村
- 山東省東營市辛店街道劉家村
- 河北邯鄲市涉縣井店鎮下轄村
- 雲南鎮雄縣羅坎鎮下轄村
- 山東省兗州市大安鎮下轄村
-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市派潭鎮下轄村
- 湖南省郴州市資興市州門司鎮州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劉家村
-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龍海鄉劉家村
-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董集鄉劉家村
- 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武水鎮下轄村
- 貴州黔東南自治州丹寨縣劉家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大海鄉劉家村
-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梅溪鎮劉家村
-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莽山鄉下轄村
- 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木桐鄉劉家村
- 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河道鄉劉家村
-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路家村鎮下轄村
- 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三塘鄉劉家村
-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灃水鎮下轄村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上禿亥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黃泥河鎮劉家村
-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中村鎮劉家村
- 雲南省祿勸縣則黑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墨紅鎮劉家村
- 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西九吉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陸良縣馬街鎮劉家村
-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巨口鋪鎮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劉家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迤車鎮劉家村
- 山西省垣曲縣毛家灣鎮下轄村
- 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劉家村
- 雲南省楚雄楚雄市西舍路鄉朵苴村委會下轄村
- 山東省萊西市河頭店鎮劉家村
- 楚雄市東瓜鎮詹家社區下轄村
- 遼寧省鞍山市岫岩縣三家子鎮劉家村
- 雲南省紅河州彌勒縣虹溪鎮劉家村
- 雲南省麒麟區三寶鎮下轄村
- 雲南省祿勸縣撒營盤鎮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火紅鄉劉家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樂業鎮劉家村
- 黑龍江省依蘭縣劉家村
- 廣西區南寧市隆安縣屏山鄉劉家村
- 楚雄市東瓜鎮桃園村委會下轄村
- 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劉家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竹園鎮劉家村
- 江西省吉水縣八都鎮劉家村
-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高里鎮下轄村
- 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洪井鄉下轄村
- 雲南富民縣散旦鄉下轄村
-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全州鎮劉家村
-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珠山鎮下轄村
- 新平縣者竜鄉峨毛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東瓜鎮劉家村
- 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麻江鄉下轄村
- 山西省高平市三甲鎮下轄村
-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青羊鎮下轄村
- 山東省膠南市濱海街道辦事處劉家村
-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仁灣鎮下轄村
-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竹山橋鎮劉家村
- 山東省平度市店子鎮下轄村
- 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馬場鎮劉家村
- 吉林省集安市台上鎮劉家村
-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蔣辛屯鎮下轄村
- 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黃店鎮下轄村
- 湖南省桃江縣大栗港鎮劉家村
- 壽光市田柳鎮下轄村
- 山東省煙台市海陽二十里店鎮下轄村
劉家村
雲南鎮雄縣羅坎鎮下轄村
該自然村隸屬鎮雄縣羅坎鎮大廟行政村,轄劉家、火草村民小組。距鎮政府所在地19公里,距行政村2公里,道路為土路,交通較為方便。該自然村國土面積1.99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年平均氣溫21度,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
截止2徠006年底,該自然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四通。有5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6.2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戶,分別佔總數的51.72 %和36.21 %。該自然村到行政村的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全自然村擁有農用車1輛,摩托車3輛。到2006年底,該自然村有2個村民小組已通電;有2個村民小組已通路;有2個村民小組已通電視;有2個村民小組已通電話;有2個村民小組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自然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在校學生89人,距離羅坎中學3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9人,其中小學生83人,中學生6人。
截止2006年底,該自然村有耕地總面積132.5畝,其中,田30畝,地102.5畝,人均耕地0.5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457.1 畝,草地600畝,荒山荒地1000畝,其他面積800畝。
該自然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4.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 萬元,佔總收入的29.57%;畜牧業收入8.1萬元,佔總收入的14.9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4頭;林地收入12萬元,佔22.18%,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佔總收入的7.39%;工資性收入9萬元,佔總收入的16.64%。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占勞動力的9.03%),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20人,其它收入5萬元,佔9.24%。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77人,其中男性146人,女性131人。其中農業人口277人,勞動力15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人口為186人,其他民族人口為9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3人,參合率84.12 %;享受低保2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兩委"的收支情況、社會保障資金、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補貼的發放情況等,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4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徠該村共有黨員5人,少數民族黨員1人,其中男黨員4人、女黨員1人。
一、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是全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總量小,加快發展的基礎很薄弱,經濟形勢嚴峻,建設資金嚴重缺乏。二是基礎設施依然滯后,大部分村組人畜飲水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三是貧困面大、返貧率高,勞動者素質低,農民增收難,扶貧攻堅和小康社會建設任務艱巨。四是人口負荷重,教育辦學條件差,科技、文化、衛生事業發展滯后,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弱,就業、再就業壓力大,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任重道遠,社會事業發展任務十分艱巨。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面對未來,該村將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再鼓幹勁,確保全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是全力做好農民增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教育培訓等工作,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是抓好防汛、防火和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三是採取有力措施,全力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努力做好人口文章。四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協調服務力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努力為民辦實事。五是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六是切實實現幹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工作機制三個轉變,為促進農民增收搞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