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土

綠洲土

綠洲土,在極端乾旱的新疆地區,有水就是綠洲,無水就是荒漠。勞動人民在戈壁灘與沙漠之間的河流兩岸,引水灌溉,發展農業,形成了荒漠中的綠洲,被譽為塞外江南。綠洲上的土壤曾命名為“綠洲土”,現改稱“灌淤土”。“綠洲”是荒漠地區的古老農業區。綠洲上經過長用灌溉、耕作和施肥,土壤肥力不斷提高,除種植春小麥、大豆、青裸、甜菜外,並盛產瓜果,如哈密的瓜、庫爾勒的梨、伊犁的蘋果,吐魯番的葡萄、都聞名全國。

概述


又稱灌漠土,主要分佈於新疆及河西走廊的漠境地區的綠洲中,是乾旱地區的主要耕作土壤。灌溉淤積層甚至可厚達1.0~1.5米;在引用坎兒井灌溉地區,灌淤層不超過1米。這些厚層灌溉淤積層土壤層次分化不明顯,上部土層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2%,下部可達0.5~0.7%。磷鉀含量均較豐。碳酸鈣含量一般在10-20%,且分佈均勻。但易發生板結,有次生鹽化問題。採取灌溉與排水相結合,營造防風林帶與林網,合理輪作倒茬,多種綠肥、牧草,是提高肥力的主要途徑。
草甸、沼澤土系列 即濕土。為水成、半水成土壤類型。

相關條目


灌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