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縣第一中學
1996年於河南創立的公立高中
尉氏縣第一中學簡稱尉氏一中。2005年11月,尉氏三中和原尉氏一中、原尉氏一中分校合併,組建成新的尉氏三中,現尉氏縣第一中學稱尉氏三中南校區。
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 尉氏縣令徐勛在縣城東北角創辦“蓬池書院"。光緒三十年(1905年),知縣程錫族在書院的基礎上創辦“時氏縣高等小學堂”。1923年以後,國民黨政府先後在此開辦過“尉氏師範講習所”和“時氏縣城廂小學”。
1948年春,尉氏縣城解放,在此辦起了私立的“蓬池中學”。1949 年,當時,經尉氏縣人民政府將私立“蓬池中學”和蔡庄區南席鎮(現屬長葛市)的私立“大公中學”接受合併,由縣政府接管,定名為“尉氏縣立中學”,最初幾任校長均由縣長兼任。
1953 年4月,經省政府教育廳批准,改為“尉氏縣第一初級中學"(簡稱尉氏一中)。同年12月,中共鄭州地委組織部任命了尉氏中領導班子。從1956年秋起,又將校名改為“尉氏縣第一中學”, 成為一所包括初、高中為一體的完全中學。1969 年初至1971年4月,改為城關人民公社“五七”中學。
1971年4月恢復“尉氏縣第一中學”校名,1978 年被開封地區定為地市級重點高中。1982 年停辦初中,成為單一的高級中學尉氏一中1955 年5月成立黨支部(今尉氏師範),負責人王富章。1967---1972 年2月黨支部被取銷,1972 年2月恢復黨支部。
自1996年8月至今,尉氏一中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一舉扭轉了被動落後的工作局面。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從“縣級衛生先進單位”跨入“省級衛生先進單位”行列,從“縣級文明單位”跨入“市級文明單位標兵”、“省級文明學校”的行列,教學質量從高一、高二市級調研考試不到1/3的學科進入市屬5縣10所重點中學前三名到2/3學科進入市5縣10校前三名,高考從1996年的上省划大專線93人上升到2000年的上省划大專線405人,連續四年高考成績均屬全縣第一。1996年以來先後有4名學生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標兵,2名學生被表彰為省文明學生,1名學生被評為省優秀團員。同時學校每年表彰學雷鋒先進分子300名,評出先進班集體7個、學生優干65人,模範團員130名,三好學生200名。
2020年高考中一本上線 468人,體育藝術一本雙過線 36人,共計 504人,一本上線人數較2019年增長 15.6%,其中理科 690分以上 3人,理科670分以上6人,650分以上24人,文、理科600分以上161人, 張澤垚同學以 693分獲 得全縣理科總分第1名(在全省排名 377,較2019年第一名位次提升 2120名)袁婷婷同學以 613分獲得 全縣文科總分第一 名。
尉氏一中已是省級文明學校,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標兵,市級綠色學校,市級督導評估優秀學校,尉氏縣職業道德雙十佳先進單位,學校黨支部連年被評為縣級優秀黨支部。
尉氏一中
為保證每位教師和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學校一年四季堅持上好“兩操一課一活動”,每年組織一次田徑運動會、體育達標運動會、在職教工運動會、老年運動會、廣播操比賽,每學期組織一次班級籃排球友誼賽,學生體育達標率90%以上,師生的身體健康得到了保證。
地址: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文化路
截止2000年11月尉氏縣第第一中學有教學班27個,在校學生2000人,教職工128人,其中黨員36人,一線任課教師90人,本科達標率為90%,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23人,中學級教師36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青年優秀教師1人,市級優秀教師8人,市級青年教師新秀8人。縣級優秀教師12人,縣級青年教師新秀12人。
學校佔地面積110畝,其中教學建築面積7353平方米,辦公建築面積710平方米,學生住宿建築面積 6873平方米。運動場地20000餘平方米,綠化美化面積 1200平方米,教學區地面硬化率達95%。擁有微機教室兩個82台,語音教室兩個128座,圖書資料3萬餘冊,理化生實驗室6個。
現尉氏縣第一中學稱尉氏三中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