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樓
濃郁義大利風格的連排式里弄住宅
疙瘩樓建於1937年,是義大利建築師鮑乃弟設計。此樓原系英商先農公司營造,后出售。
該樓西沿河北路,北臨睦南道,位於兩街的交口處,南抵馬場道。建築面積6449.42平方米,為四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具有濃郁義大利風格的連排式里弄住宅。
疙瘩樓上的疙瘩磚原為20世紀初,天津西青龍潭某窯廠的產品,該窯廠主要生產黏土磚和大筒瓦,其中黏土磚包括青磚和紅磚,大同瓦有底瓦和蓋瓦。當時,該窯廠燒磚時沒有掌握好火候,焼過了頭,使所燒制的磚靠火的一面發生了融化變形,形成了廢品疙瘩磚而難以銷售。當時,在意工部局工程處工作並設計出回力球場(今馬可·波羅俱樂部)的保羅·鮑乃弟發現這種磚燒得時間長而且比耐火鋼磚還要堅硬,蓋樓肯定結實,於是他便以極低的價格將這些磚全部買了下來,並親自設計,砌築成了這幢“疙瘩樓”。他故意把那些疙瘩砌在牆面上,有規律的突出那些奇醜無比的疙瘩,疙瘩樓蓋好之後,名聲大噪,遠近聞名,結果以高價售出,狠狠的賺了一筆。![疙瘩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4/mf46d987738eca3887c1431d67c93ff3b.jpg)
![疙瘩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4/mf46d987738eca3887c1431d67c93ff3b.jpg)
疙瘩樓
原產權為佟光宗、楊慰忱、沈幼仁及恩光醫院等。“疙瘩”形容過火磚砌的粗糙質感外觀。現285號住宅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在津居住的地方。
上世紀末,北邊把角處裝修成了飯店,飯店老闆張連志把古董又堆滿了裡外,臉面上的疙瘩更多了,裡面人們在古董堆中吃著,賣點是“能吃的博物館”,現今飯店不開了,成了文物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