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羖大夫
聊齋志異篇目
五羖大夫,出自《聊齋志異》卷二十四的篇目。山西河津縣人暢體元,字汝玉。作秀才時,夢見有人稱他為"五羖大夫"。他很高興,認為這是自己仕途顯達的一個好兆頭。後來,因他有明經科頭銜,朝廷授他為雒南知縣。這是畢載積先生記載的。
河津暢體元,字汝玉。為諸生時,夢人呼為“五羖大夫”,喜為佳兆。及遇流寇之亂,盡剝其衣,閉置空室。時冬月,寒甚,暗中摸索,得數羊皮護體,僅不至死。質明,視之,恰符五數。啞然自笑神之戲己也。
后以明經授雒南知縣。畢載績先生志。
山西河津縣人暢體元,字汝玉。作秀才時,夢見有人稱他為“五羖大夫”。他很高興,認為這是自己仕途顯達的一個好兆頭。
有一年,碰上流寇之亂。他被流寇逮住,剝光了衣服,關在一間空屋子裡。正值隆冬季節,天氣寒冷。他在黑暗中摸索,摸到幾張羊皮子,用來裹護著身體,才不至於凍死。等到天明一看,恰巧正是五張羊皮。他啞然失笑,知道這是神靈在戲弄自己。
後來,因他有明經科頭銜,朝廷授他為雒南知縣。這是畢載積先生記載的。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