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賽車總動員的結果 展開

賽車總動員

2006年約翰·拉塞特、喬·蘭福特執導電影

《賽車總動員》是由約翰·拉塞特和喬·蘭福特聯合執導,歐文·威爾遜、保羅·紐曼、邦妮·亨特等人配音的動畫片,於2006年6月9日在美國、中國台灣上映,2006年8月2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講述了一部時髦拉風的賽車夢想在Route 66道路上展開的賽車大賽中脫穎而出,成為車壇新偶像。但不料他在參賽途中卻意外迷路,闖入一個陌生的城鎮,展開一段超乎想象的意外旅程的故事。

劇情簡介


閃電邁克奎恩,一顆賽車場上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因為在某次比賽中與兩位經驗豐富的前輩戰成平手,所以前往加州參加活塞杯錦標賽,希望在那裡與他們一決雌雄。然而就在趕往加州的路上,邁克奎恩因為意外闖入了一座與世隔絕的小鎮。驕傲自大的邁克奎恩把這個地方攪得天翻地覆,破壞了許多公物,鎮上法官裁定他必須完成一段時間的社區服務,在此之前都不許離開這裡。
年少輕狂的邁克奎恩當然不願意停留在這鳥不拉屎的偏僻鄉下,也想盡辦法逃脫勞動,更何況還有一座金燦燦的獎盃等著他去取,然而就是在這段停留期間,邁克奎恩開始認識這裡善良可愛又個性鮮明的居民:1951年出生的大黃蜂老爺車哈德森醫生擁有著神秘的過去,一輛破爛的老式吊車梅特成了邁克奎恩的新朋友,而後者則愛上了莎莉,一座02款的時髦保時捷大美女。
停留的時間長了,邁克奎恩逐漸在這些純真的居民身上學到了更多東西,他認識到生命的意義不僅僅是衝刺撞線奪取獎牌,而就在此時,居民們了解到邁克奎恩即將錯過那場比賽,於是他們同心協力,力爭在比賽前將閃電邁克奎恩送往他人生新的起點。

演職員表


演員表

閃電麥昆 配音 歐文·威爾遜、黃磊(國語)
莎莉 配音 邦尼·亨特、徐靜蕾
哈德森醫生 配音 保羅·紐曼、周志強
路易吉 配音 托尼·夏爾赫布、任亞明備註 卡布
雷蒙 配音 切奇·馬林、茅菁
板牙 配音 王牌接線員拉里、范偉
Guido 配音 Guido Quaroni
F徠lo 配音 詹妮弗·路易斯、林蘭 備註 芙蓉
Sarge 配音 Paul Dooley、葉保華 備註 士官
Sheriff 配音 Michael Wallis、陸建藝 備註 警長

職員表

製作人達拉·K·安德森、Thomas Porter
導演約翰·拉塞特、喬·蘭福特
編劇約翰·拉塞特、喬·蘭福特、Jorgen Klubien、丹·弗格曼、Kiel Murray、Phil Lorin、Robert L. Baird、Daniel Gerson、邦尼·亨特、Don Lake、史蒂夫·普切爾、丹·斯坎隆
攝影Jeremy Lasky
配樂蘭迪·紐曼
剪輯Ken Schretzmann
選角導演Kevin Reher
配音導演張雲明(漢語普通話)
藝術指導William Cone、鮑勃·保雷
視覺特效Jessica Giampietro McMackin

音樂原聲


曲序曲目演唱原聲帶封套
1Real Gone雪兒·克羅原聲帶封套
2Route 66查克·貝里
3Life is a HighwayRascal Flatts
4Behind the Cloudsbrad paisley
5Our Townjames taylor
6Sh-BoomThe Chords
7Route 66約翰·梅爾
8Find Yourselfbrad paisley
9Opening Race蘭迪·紐曼
10McQueen's Lost蘭迪·紐曼
11My Heart Would Know漢克·威廉姆斯
12Bessie蘭迪·紐曼
13Dirt Is Different蘭迪·紐曼
14New Road蘭迪·紐曼
15Tractor2 Tipping蘭迪·紐曼
16McQueen and Sally蘭迪·紐曼
17Goodbye蘭迪·紐曼
18Pre-Race Pageantry蘭迪·紐曼
19The Piston Cup蘭迪·紐曼發行公司:華納唱片
20The Big Race蘭迪·紐曼發行日期:2006年6月9日 

幕後花絮


● 賽車(Nascar)手理查德·佩蒂、達雷爾·沃奇普和小戴爾·厄恩哈特都參與影片獻聲。
● 該片是皮克斯公司成立20周年的紀念之作。
● 預告片中的配樂是1998年的《蟲蟲危機》的主旋律。
● 影片的名字最開始叫做《66號公路線》,但因為1960年有個劇集也叫這個名字,為了不混淆,才改成《汽車總動員》的。
● 皮克斯的美工人員,為影片中所有的汽車角色總共畫了43000張設計圖紙。
● Lighting McQueen這個人物參照了Glenn McQueen,他是2002年去世的皮克斯著名動畫師。他曾經是《玩具總動員》的動畫師,還有《蟲蟲危機》、《玩具總動員2》以及《怪獸電力公司》的動畫監督,2003年的《海底總動員》就是為紀念他而推出的。
● 在開場的汽車追逐大賽中,有一輛84號賽車,它通體蘋果白,且在車身前還有一個大大的蘋果LOGO。它在比賽中的號碼是第84號,而1984年恰好是蘋果正式發布Macintosh的時候。原來的Macintosh電視廣告在超級碗現場播出后被譽為50年最佳廣告。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屆數頒獎典禮獎項名稱獲獎人、獲獎方結果
2007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蘭迪·紐曼提名
最佳動畫長片約翰·拉塞特
第60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動畫片
第64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動畫長片《賽車總動員》獲獎
第34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
最佳動畫電影配樂蘭迪·紐曼
最佳動畫電影導演約翰·拉塞特提名
最佳動畫電影編劇丹·弗格曼
最佳動畫電影角色動畫Bobby Podesta、Carlos Baena
最佳動畫效果Keith Daniel Klohn、Erdem Taylan
最佳動畫電影藝術指導William Cone
第33屆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電影歌曲Gary LeVox、Jay DeMarcus、JoeDon Rooney獲獎
最受歡迎家庭電影《賽車總動員》
最受歡迎電影提名
最受歡迎電影歌曲雪兒·克勞
土星獎最佳動畫電影《賽車總動員》

幕後製作


故事來源
拉塞特是在1998年決定製作一部有關汽車的動畫長片的,起因源於他當時觀看的一部有關州際高速公路的紀錄片,內容大致講述的是公路對旁邊的小鎮產生了什麼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當雷斯特因為這部紀錄片而動容時,一個故事靈感迅速形成,他不停地想象那些坐落在公路旁邊的小鎮,應該生得何等模樣。
這個想法雖然時常在他的腦海中飄浮,卻始終無法形成具體的形狀,就這樣一直被擱置到2001年,直到拉塞特在妻子的勸說下和家人做了一場公路旅行。
考察公路
影片正式開始製作之前,在歷史學家邁克爾·沃利斯的幫助下,約翰·雷特斯帶領著創作團隊對現實生活中的“Route 66”高速公路做了一次為期九天的考查。“Route 66”本身就代表著在美國你所能選擇的最長的公路之旅,在沃利斯的指點下,雷斯特考查了這條路中幾個最重要、最具歷史意義的路段,並重新認識到它在美國民眾心中的地位。
製作技術
《汽車總動員》是皮克斯公司使用“光線追蹤”的第一部動畫作品,這種技術可以幫助汽車角色本身以及他們所處的大環境更加真實可信。約翰·拉塞特還是個“用真相說話”的主兒,他要求美工師必須想辦法還原所有型號的車,影片中提及的汽車角色已經超過100個。所以,美工師們為此專門做了許多測試,為了使角色更加真實,同時還能增強故事的娛樂性,他們巧妙地藉助汽車輪胎說事,將它們的功能描繪成人的四肢,使汽車角色不喪失與生俱來的特質的同時,還具備了相應的人性。
“環境渲染繪製”是最浪費時間的一道工序,這也是皮克斯公司在2005年“輪空”的根本原因。雖然在進行這項工作時,約翰·拉塞特選用的是優秀的程序師,同時操作3000台電腦進行複雜的工作——時間要比渲染《超人特攻隊》時快上四倍還多,可是平均下來,每一幀的“渲染工作”平均都在17個小時以上,用如此繁雜的工序完成一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動畫長片。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2006年3月14日(西部博覽會)
2006年5月26日(夏洛特,北卡羅來納)(首映)
澳大利亞、菲律賓、新加坡2006年6月8日
加拿大、中國台灣、美國2006年6月9日
瑞士2006年6月14日(法語區)
法國2006年6月14日
匈牙利、波多黎各、俄羅斯、烏克蘭2006年6月15日
烏拉圭2006年6月16日
荷蘭2006年6月21日
玻利維亞、哥倫比亞、以色列2006年6月22日
波蘭2006年6月23日
阿根廷、葡萄牙2006年6月29日
巴西、墨西哥、巴拿馬、委內瑞拉2006年6月30日
智利、日本2006年7月1日
比利時2006年7月5日
捷克共和國、西班牙2006年7月6日
中國香港、秘魯2006年7月13日
南非2006年7月14日
韓國2006年7月20日
義大利2006年7月22日(吉福尼電影節)(首映)
英國、愛爾蘭2006年7月28日
保加利亞、印度、拉脫維亞2006年8月4日
愛沙尼亞2006年8月11日
科威特2006年8月16日
克羅埃西亞2006年8月17日
立陶宛、越南2006年8月18日
中國大陸2006年8月22日
芬蘭2006年8月23日(艾斯堡電影節)
義大利2006年8月23日
斯洛維尼亞2006年8月24日
瑞士2006年8月25日(義大利語區)
芬蘭、挪威2006年8月25日
斯洛伐克2006年8月31日
丹麥、瑞典2006年9月1日
埃及2006年9月6日
德國2006年9月7日
瑞士2006年9月14日(德語區)
希臘2006年9月14日
羅馬尼亞、土耳其2006年9月15日
馬達加斯加2006年11月22日
多哥2006年12月10日
突尼西亞2007年1月3日
不丹2007年3月21日
蓋亞那2007年5月1日
希臘2012年5月24日(三維版本)(重映)
澳大利亞2015年3月14日(皮克斯電影節)

影片評價


該片不是一部哄小孩作品,雖是CG動畫,但皮克斯的“全年齡理念”,在一路走來的玩具、螞蟻、怪物、小魚、超人等身上表現過。小鎮不僅是CG技術的拓荒,更見證著歷史。可惜,在節省10分鐘的車程與保護一座小博物館之間,現代文明毅然選擇了前者。在《撞車》里曾探討的問題,再次擺在眼前:社會個體之間的距離。被密不透風的鋼和玻璃與節節攀升的車速,阻隔得越來越遠。曾經的公眾關係幾乎不復存在,傳統文化終於在現代文明的尾氣背後力不從心地望塵興嘆。
擬人、賦予小汽車的肢體語言、思想性格,最經典的設定莫過“爆牙”拖車、“甲殼蟲版”小飛蟲,以及客串登場的“呆瓜”拖拉機、“怪獸”康拜因。久違的純真被悄然喚醒后,一直處在喜怒哀樂里的觀眾,很快進入“神形俱滅”的忘我狀態。
幾乎是被“監禁”在世外桃源的“高處不勝寒”的閃電,接受著原本無暇體驗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洗禮。友誼為自私自利塗上顏色;平等讓歧視老弱病殘的傲慢相形見絀;愛情則令功利主義佔據的腦袋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當他再次被拖回現實世界時,才真正理解“放下”的幸福。(新浪娛樂評論
該片是一個經典的美國式故事,發動汽缸,點燃情感以及富有活力的冒險。影片的視覺營造值得買票進場觀看,但是它構成了那些製造商不合適的市場行為。但沒想到1951年的大黃蜂居然跟保羅·紐曼本人如此神似,即使是動畫片也不可能這麼像。(《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芝加哥太陽時報》綜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