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海底總動員的結果 展開
- 2007年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圖書
- 美國2003年安德魯·斯坦頓執導電影
- 美國迪士尼公司著,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圖書
- 益智類手機遊戲
海底總動員
美國2003年安德魯·斯坦頓執導電影
《海底總動員》是一部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並於2003年由華特迪士尼發行的美國電腦動畫電影。這部電影的故事和劇本是由安德魯·史丹頓編寫的,導演則是史丹頓以及李·安克里治兩人。
故事主要敘述一隻過度保護兒子的小丑魚馬林和它在路上碰到的藍唐王魚多莉兩人一同在汪洋大海中尋找瑪林失去的兒子尼莫的奇幻經歷。在路途中,瑪林漸漸了解到它必須要勇於冒險以及它的兒子已經有能力照顧自己了。
該片於2003年上映。
主角是一對可愛的小丑魚(Clownfish)父子。父親瑪林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在一場意外中妻子珊珊和大部分孩子都被鯊魚吃掉,只剩下唯一的兒子尼莫。他們一直在澳洲外海大堡礁中過著安定而"幸福"的平靜生活。但在那巨大的打擊后魚爸爸瑪林一直謹小慎微,行事縮手縮腳,雖然已經身為人父,卻絲毫不會影響它成為遠近聞名的膽小鬼。也正因為這一點,兒子尼莫常常與瑪林發生爭執,甚至有那麼一點瞧不起自己的父親。直到有一天,在父親瑪林的不信任眼神中,游向了停在海上的游輪底部。正當尼莫回返時,卻被潛水員捉住了。並將它帶到了澳洲悉尼灣內的一家牙醫診所。
《海底總動員》劇照
雖說是已下定決心,但這並不代表瑪林可以在一夜之間拋棄自己怯懦的性格。途中與大白鯊布魯斯的幾次驚險追逐,很快便令它萌生退意,險些使父子重聚的希望化為泡影。但幸運的是,瑪林遇到了來自撒馬力亞(Samaritan)的藍唐王魚(Regal Blue Tang)多莉(Dory)。多莉是一隻熱心助人、胸懷寬廣的大魚。雖然嚴重的健忘症常常搞得瑪林哭笑不得,但是有多莉在身邊做伴,卻也漸漸令瑪林明白了如何用勇氣與愛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也懂得了一生中有一些事情的確是值得自己去冒險去努力的道理。
就這樣,兩條魚在遼闊的太平洋上的冒險使它們交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樣的危機。而魚爸爸瑪林也終於克服萬難,與兒子團聚並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過去那個讓自己兒子都瞧不起的膽小鬼瑪林,經過這次的考驗后成為兒子眼中真正的英雄!一場親情團聚的大戲,就此在充滿淚水的眼睛中落下了帷幕。
角色 | 配音 |
瑪林 | 艾伯特·布魯克斯 |
多莉 | 艾倫·德傑尼勒斯 |
尼莫 | Alexander Gould |
吉哥 | 威廉·達福 |
Bloat | 布拉德·加瑞特 |
小桃 | 埃里森·傑尼 |
Gurgle | 奧斯汀·彭德爾頓 |
Bubbles | 斯蒂芬·魯特 |
雷老師 | Bob Peterson |
Deb/Flo | 韋基·劉易斯 |
雅克 | 喬·蘭福特 |
奈傑爾 | 喬弗瑞·拉什 |
柯路西 | 安德魯·斯坦頓 |
卡洛兒 | 伊麗莎白·帕金斯 |
Squirt | Nicholas Bird |
製作人 | 約翰·拉塞特、Jinko Gotoh 、Graham Walters |
監製 | 葛拉罕·華特斯 |
導演 | 安德魯·斯坦頓、 李·安魁克 |
副導演(助理) | 李·安克里治 |
編劇 | 安德魯·斯坦頓、 Bob Peterson、 David Reynolds |
攝影 | 沙倫·卡拉漢、 傑洛米·拉斯基 |
配樂 | 湯瑪斯·紐曼 |
剪輯 | 大衛·伊恩·沙特 |
選角導演 | Matthew Jon Beck、Mary Hidalgo、Kevin Reher |
藝術指導 | 拉夫·埃格爾斯頓 |
發行 | 華特迪士尼 |
角色介紹
瑪林(Marlin)
是一隻生活在大堡礁的小丑魚,生性膽小、懦弱,自從在一次鯊魚襲擊中失去了他親愛的妻子和除尼莫外的所有孩子后,變得更加謹小慎微,非常深愛自己的兒子尼莫。
多莉(Dory)
是一隻雌性藍唐王魚,熱心、樂觀,但卻有一個健忘的小毛病,好心地帶瑪林尋找兒子,卻常常帶錯路。她是瑪林尋子途中遇到的一位朋友、幫手。
尼莫(Nemo)
片中小主角、瑪林之子,是一隻橙色帶條紋的公子小丑魚,愛冒險的它調皮而頑強。
布魯斯(Bruce)
一隻崇尚素食主義的大白鯊。
奈傑爾(Nigel)
一隻奇特的鵜鶘,對除海鷗以外的任務物種都懷有好感,這隻年紀不小的老鳥居住在澳洲雪梨港口一帶。
柯路西(Crush)
是一隻綠海龜,與生俱來十分準確的方向感,從不迷路。
吉哥(Gill)
有點黑社會老大性質的神仙魚,討厭人類,原來來自大海,臉上有傷疤,右鰭有殘,像是經歷過很多磨難,在牙醫的魚缸里生活,渴望自由的大海,教會尼莫很多道理,最後與魚缸里的幾位魚蝦弟兄逃往大海。在《海底總動員2》里結尾客串出現。
《海底總動員》專輯曲目 | 海底總動員劇照 | ||
---|---|---|---|
序號 | 曲名 | 時長 | |
01 | Wow | 2:31 | |
02 | Barracuda | 1:29 | |
03 | Nemo Egg (Main Title) | 1:16 | |
04 | First Day | 1:15 | |
05 | Field Trip | 0:57 | |
06 | Mr. Ray, Scientist | 1:28 | |
07 | The Drivers | 1:56 | |
08 | Lost | 1:03 | |
09 | Short-Term Dory | 0:43 | |
10 | Why Trust A Shark? | 1:17 | |
11 | Friends Not Food | 1:51 | |
12 | Fish-O-Rama | 0:29 | |
13 | Gill | 1:40 | |
14 | Mt. Wannahockaloogie | 1:20 | |
15 | Foolproof | 0:32 | |
16 | Squishy | 1:32 | |
17 | Jellyfish Forest | 1:32 | |
18 | Stay Awake | 1:47 | |
19 | School Of Fish | 1:03 | |
20 | Filter Attempt | 2:05 | |
21 | The Turtle Lope | 2:04 | |
22 | Curl Away My Son | 1:28 | |
23 | New Travels | 1:13 | |
24 | The Little Clownfish From The Reef | 1:15 | |
25 | Darla Filth Offramp | 2:22 | |
26 | Lost In Fog | 1:05 | |
27 | Scum Angel | 1:22 | |
28 | Haiku | 1:41 | |
29 | Time To Let Go | 2:22 | |
30 | Sydney Harbour | 0:28 | |
31 | Pelicans | 1:12 | |
32 | Drill | 0:50 | |
33 | Fish In My Hair! | 1:29 | |
34 | All Drains Lead To The Ocean | 1:36 | |
35 | P. Sherman, 42 Wallaby Way, Sydney | 0:39 | |
36 | Fishing Grounds | 1:41 | |
37 | Swim Dowm | 1:46 | |
38 | Finding Nemo | 1:19 | |
39 | Fronds Like These | 1:57 | |
40 | Beyond The Sea | 4:26 |
海底總動員劇照
• 在牙醫診所中候診的男孩看的漫畫是《超人特攻隊》,這是皮克斯公司為當時即將上映的《超人特攻隊》打廣告呢。
• 《玩具總動員》中比薩星球的卡車,當時還沒上映的《汽車總動員》中的一輛車都從牙醫診所門口經過。
• Gill的臉部造型借鑒了其配音演員威廉·達福的臉部特點。Gill臉上的傷疤跟《疤面人》中Tony Montana的和《獅子王》中刀疤的位置一樣。
• 鯊魚布魯斯喊的那句“Here's Brucey!”源自傑克·尼克爾森在《閃靈》中用斧子破門時那句大名鼎鼎的台詞“Here's Johnny!”。
• 牙醫診所候診室的造型來自一個坐落在加州皮克斯總部附近的牙科診所。
• Darla這個名字來自皮克斯的製片人Darla K. Anderson。據說角色的靈感就來自於她。
• 海鷗進攻的場面模仿了希區柯克的電影《鳥》,Darla出場時的音樂來自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
• 《海底總動員》是皮克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作品。
• 《海底總動員》是皮克斯第一部“見血”的電影,來自多莉的鼻子。
• 《海底總動員》最初從1997年開始準備,2000年投入製作,製作組超過180人。
• 在製作《海底總動員》中水母場面時,皮克斯專門負責海洋部分的動畫師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陰影方法,叫做模糊透視法(transblurrency)。用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畫面既透明但又很模糊,就像被凍住的浴室玻璃。影片中整個水母區擁有74472隻水母,每個鏡頭中都有超過8000隻水母。
• 在《海底總動員》海龜遷徙的畫面背景中,一共有200隻海龜,雖然影片中沒有說它們會游到哪裡,但在DVD版本中主創透露它們的目的地是夏威夷。
• 多莉在《海底總動員》中只叫對7次尼莫的名字,其中四次多莉原本叫錯了後來又改過來了。不過由於健忘,多莉給尼莫改了一堆名字,分別是:Chico, Fabio, Bingo, Harpo, 和Elmo。
• 電影的一秒擁有24幀畫面,而在製作《海底總動員》時一幀畫面需要渲染4天時間,因為水下環境、水下透光和魚群呈現起來都太複雜了。
• 《海底總動員》里的大白鯊叫做Bruce,Bruce原來是《大白鯊》里那隻鯊魚模型的昵稱,名字還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以他的律師Bruce M. Ramer命名的。
• 主創們在設計馬林和多莉時,就計劃讓兩個角色擁有相反的個性,而他們的顏色——橘色和藍色,也正好成反色。
• 多莉患有的短期記憶喪失症,來自主創對廣泛誤傳的“金魚只有三秒記憶”這一認知的調侃。
• 在拉丁語中,Nemo的意思是無名小卒,這個名字也致敬了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中的尼莫船長。
• 兩隻海龜的名字——Crush和Squirt,是美國兩家最受歡迎的橘子汽水的品牌名。
• 《海底總動員》系列的動物有各地的口音,比如第一部中的龍蝦有波士頓的口音,因為負責製作影片的動畫師之一就來自於馬薩諸塞州,讓片中小角色用家鄉的口音也算是主創享有的小福利。
• 導演安德魯·斯坦頓在兩部《海底總動員》中都為海龜Crush配音。斯坦頓最初本來沒想在成片里用自己的聲音,只想在初剪時配著玩。但是配音在試映時很受歡迎,於是斯坦頓決定還是繼續用自己的聲音。後來他躺在自己的辦公室的沙發上完成了海龜的配音。
• 給《海底總動員》中海龜Crush兒子Squirt配音的是布拉德·伯德的兒子尼古拉斯·伯德。之前布拉德·伯德在皮克斯辦公室給大家放自家拍的家庭DV,結果安德魯·斯坦頓相中了伯德兒子的聲音。
• 《無恥之徒》里的老爹威廉姆·H·梅西最初被指定為馬林配音,他還錄完了第一部所有台詞和對白,不過最後他還是被艾伯特·布魯克斯替代了。
• 皮克斯動畫師Glenn McQueen在製作《海底總動員》過程中去世,為了紀念他皮克斯就以McQueen作為《賽車總動員》里主角的名字。
• 《海底總動員》成功的關鍵在於水下世界給觀眾的直觀感覺,為了保證逼真,主創們經常跑去參觀水族館,還特地去蒙特利和夏威夷潛水。皮克斯公司內部有一個25加侖的水族箱,動畫師們經常在水族箱前開會研究各種魚類,而且還被安排學了不少魚類學知識。
• 為了準備製作馬林和多莉被困在鯨魚里的那組鏡頭,負責陰影效果的藝術總監羅賓·庫珀和美工師伯特·貝利爬進了一隻在馬林郡北部擱淺死掉的灰鯨的體內。工作人員解剖了死鯨的屍體來研究它的結構——肌肉、心臟、肺、魚鰭、肝臟等等。
• 製作《海底總動員》時,主創們本來已經製作出了特別寫實特別逼真的海洋表面的畫面,但由於害怕觀眾以為他們用了實物鏡頭,團隊不得不把畫面弄的假一點。
• 動畫師們在創作《海底》時學習了狗的表情,觀察狗狗眼睛的變化,然後再把這些運動和反應運用到魚身上。
• 以“研究”之名,約翰·拉賽特堅持讓《海底》主創考了潛水證,還讓他們去大堡礁潛水。
• 《海底總動員》中展現海浪動畫的電腦程序曾在《怪獸電力公司》中用來做Sully的頭髮。
• 《海底總動員》最初被前迪士尼CEO認為會是一部失敗的電影。根據James Stewart所著的一本名叫《迪士尼之戰》的書里透露,在看完由梅西配音的初剪版后,當時迪士尼CEO邁克爾·埃斯納私下跟董事會成員們表示,這部電影肯定會撲街:“電影挺好的,但是沒法跟皮克斯之前的電影比。當然他們覺得這部電影很棒,但相信我,它根本不行。”後來導演安德魯·斯坦頓讓艾伯特·布魯克斯重新配音,而影片上映后得到了皮克斯動畫有史以來最好的評價,也在當時成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
• 《海底總動員》一上映,美國當地的熱帶魚就開始供不應求,需求量最大的是影片中倆主角的品種——小丑魚和藍吊魚。但是也像片中的小孩Darla一樣,很多寵物新手不知道怎麼照顧好這些寵物魚,所以最終把魚養死的不在少數。人們最後發現生長在鹽水裡的熱帶魚需要至少30加侖的水族箱,並且嚴格控制水中鹽度,否則都會導致魚死亡。
• 為了防止孩子們學習《海底總動員》里尼莫從下水道逃生的做法,美國幾家下水道修護機構聯合發布了一項警告,要求小孩不要將寵物魚從下水道沖走,雖然下水道都最終通向大海,但是管道中水流強勁,加上內部生長的一些植物,很有可能會把魚給碾碎。
• 《海底總動員》上映之後,一名法國兒童圖書作家起訴影片侵權。這位名叫Franck Le Calvez的作家在影片上映的一年前出國一本書,講的是一隻小丑魚經歷千辛萬苦尋找他不熟悉的母親的故事。事實上,這個故事原本是Calvez在1995年寫的劇本,但是沒人對故事概念感興趣所以一直沒有賣出去。在《海底總動員》上映后,Calvez起訴皮克斯侵犯故事版權,但是最終他連嘗兩次敗訴,還被要求交納8萬美元的破壞費和法庭費用。
• 珊瑚魚體積應該比瑪林大。而小丑魚的雌性體積比雄性大。一般是雄性的2倍。
• 潛水員的船船尾有2個推進器。發動的時候它們的方向一致,而實際上應該是方向相反的。
• 牙醫把尼莫從魚缸撈出來裝進了一個頂部有封口的袋子,而後來的鏡頭中袋子上的封口沒了。
有關水母
水母的出現跨出了動畫海洋生物的一大步。這種果凍狀的海洋生物是由莉莎·佛賽爾和丹尼爾·菲恩博格製作的,這一場面的複雜係數除了做出那種半透明的凝膠效果,再有就是其數量之巨。
每隻水母都有三大部分:冠可以在水面上浮動;觸鬚是帶刺的部分,從冠的外部懸吊下來;手臂則是從冠中間垂下來。而冠有時是手動的,軟體自動將懸掛在冠上的物體挪開。為了創建計算機控制的運動,藝術家們必須手繪出基本的形狀,然後技術人員利用基本的形狀創建三維模型,以用來調整運動以獲得理想自然的外觀。
海洋設計
曾經有人認為燃燒的火焰效果是無法虛擬的,不過事實證明了高科技軟體的無所不能。於是,皮克斯又將下一個目標定位於流動的水,這是一個更難超越的模擬境界。當然,這次的海洋不能再是《海的女兒》中那如空氣一般清澈、透明的海水了。安德魯·斯坦頓創造出了一種很自然的海底影像。
動畫片中出現的燈光和色彩要比實際海洋中的色彩豐富一些,海底通常是昏暗深沉的,陽光是無法通過海水達到海底的,海底的物體會隨著距離的遠近而呈現不同的顏色,但電影中的海水始終保持著一種飽和的顏色,雖然有些不真實,但效果的確不錯。
魚的模仿
如何製造出一條活靈活現的虛擬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拉爾夫·艾格雷斯頓說:“魚是一種濕滑、多鱗的動物,我希望觀眾能夠喜歡我們創造出的動畫形象。什麼樣的形象才能讓觀眾接受,最後我們選擇了三種材質——膠性、天鵝絨狀和金屬效果。”小丑魚瑪林和尼莫的皮膚屬於膠性材質,而道瑞的皮膚明顯帶有天鵝絨的柔軟效果,而金屬質感的皮膚則賦予了成群的金槍魚。
每個人認為魚遊動的時候必然會搖動尾巴,所以,即使現實中藍倒吊遊動的時候並不搖動尾鰭,但應用到動畫片中,實際效果看起來就會特別蹩腳,後來布朗還是添加了道瑞搖動尾鰭的動畫。
動畫片中運用了大量的肢體語言,魚鰭就相當於手臂,在適當的時候插入鰭的動作,這樣使魚的動作看起來很自然。如何製作鰭的動作也是一個問題:在水下舉起手的話,身體就會後移,如果魚兒在某地旋動,藝術家們就必須找到魚兒正確遊動時的平衡點,讓它遊動動作看起來真實可信。除此之外,魚兒豐富的表情讓其更具人性化。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海底總動員劇照 |
加拿大 | 2003年5月30日 | 美國 | 2003年5月30日 | 新加坡 | 2003年6月6日 | |
韓國 | 2003年6月6日 | 台灣 | 2003年6月14日 | 阿根廷 | 2003年7月3日 | |
巴西 | 2003年7月4日 | 墨西哥 | 2003年7月4日 | 挪威 | 2003年7月5日 | |
香港 | 2003年7月17日 | 巴拿馬 | 2003年7月23日 | 菲律賓 | 2003年8月13日 | |
菲律賓 | 2003年8月20日 | 澳大利亞 | 2003年8月28日 | 紐西蘭 | 2003年8月28日 | |
埃及 | 2003年9月3日 | 立陶宛 | 2003年9月5日 | 法國 | 2003年9月13日 | |
希臘 | 2003年9月14日 | 巴林 | 2003年10月1日 | 泰國 | 2003年10月3日 | |
英國 | 2003年10月10日 | 愛爾蘭 | 2003年10月10日 | 比利時 | 2003年10月17日 | |
挪威 | 2003年10月19日 | 捷克 | 2003年11月13日 | 斯洛伐克 | 2003年11月13日 | |
丹麥 | 2003年11月14日 | 挪威 | 2003年11月14日 | 瑞典 | 2003年11月14日 | |
瑞士 | 2003年11月19日 | 匈牙利 | 2003年11月20日 | 德國 | 2003年11月20日 | |
科威特 | 2003年11月25日 | 比利時 | 2003年11月26日 | 法國 | 2003年11月26日 | |
荷蘭 | 2003年11月27日 | 西班牙 | 2003年11月28日 | 芬蘭 | 2003年11月28日 | |
冰島 | 2003年11月28日 | 日本 | 2003年11月29日 | 義大利 | 2003年12月3日 | |
葡萄牙 | 2003年12月5日 | 希臘 | 2003年12月5日 | 日本 | 2003年12月6日 | |
斯洛維尼亞 | 2003年12月11日 | 俄羅斯 | 2003年12月25日 | 土耳其 | 2004年1月23日 |
製作公司 | 1.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美國] (presents) 2.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美國] (copyright owners) 3. Disney Enterprises Inc. [美國] (copyright owners) |
發行公司 |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美國] (presents) |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所獲獎項 | 結果 |
2003 | 歐洲電影獎 | 歐洲電影獎 | 安德魯·史丹頓 李·安克里治 | 國際場景獎 | 提名 |
2003 | 好萊塢電影節 | 好萊塢電影節 | 安德魯·史丹頓 | 好萊塢動畫電影獎 | 獲獎 |
2003 | 國家電影評論協會 | 國家電影評論協會 | - | 最佳動畫電影 | 提名 |
2004 | 奧斯卡金像獎 | 奧斯卡金像獎 | 安德魯·史丹頓 | 最佳動畫電影 | 獲獎 |
湯瑪斯·紐曼 蓋瑞·雷斯同 邁克爾·席維爾 安德魯·史丹頓、鮑勃·彼德森 大衛·雷諾茲 | 最佳原創音樂 最佳音效剪輯 —— 最佳原創劇本 —— | 提名 | |||
2004 | 美國金球獎 | 美國金球獎 | 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 | 提名 | |
2004 | MTV電影大獎 | MTV電影大獎 | 艾倫·德傑尼勒斯 | 最佳喜劇演出 最佳電影 | 提名 |
2004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 | 安德魯·史丹頓、鮑勃·彼德森 大衛·雷諾茲 | 最佳原創劇本 —— | 提名 |
2004 | BMI電影電視獎 | BMI電影電視獎 | 湯瑪斯·紐曼 | BMI電影音樂獎 | 獲獎 |
2004 | 安妮獎 | 安妮獎 | —— 道格·斯威特蘭德 李奇·尼爾瓦 安德魯·史丹頓 李·安克里治 馬丁·古葉 湯瑪斯·紐曼 拉夫·埃格爾斯頓 艾倫·德傑尼勒斯 安德魯·史丹頓 鮑勃·彼德森、大衛·雷諾茲 | 最佳動畫片 最佳動畫角色 最佳動畫角色設計 最佳動畫導演 —— 最佳動畫效果 最佳動畫音樂 最佳動畫製作設計 最佳動畫配音 最佳動畫編劇 —— | 獲獎 |
2004 | 土星獎 | 土星獎 | —— 艾倫·德傑尼勒斯 | 最佳動畫電影 最佳女配角 | 獲獎 |
2004 | 青年藝術家獎 | 青年藝術家獎 | —— 亞歷山德·古德 艾莉卡·貝克 | 最佳家庭動畫電影 最佳年輕男配音表現 最佳年輕女配音表現 | 獲獎 |
海底總動員劇照
• 觀看皮克斯作品最大的樂趣在於,不僅是小觀眾,陪他們一起來的大觀眾也會有收穫。——《華盛頓郵報》
• 一座海底大寶藏,也是充滿視覺感染力的天才作品。——《華爾街日報》
• 讓這部老少咸宜的卡通給那些缺乏動作,樂趣和新意的真人影片上一課吧!——《滾石》
• 所有皮克斯電影中最好的一部,這裡說的所有包括《玩具總動員》第一部和第二部,《蟲蟲特工隊》以及《怪獸電力公司》。尼莫給家庭觀眾們獻上了一場甜蜜愉悅、引起共鳴的盛宴以及視覺上美輪美奐的享受。——《今日美國》
• 一部非常聰明又有想象力的影片,畫面如此的美以致於只看畫面就值得再看第二遍了。——《好萊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