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苡

中國翻譯家

楊苡,1919出生於天津。先後就讀西南聯大外文系、重慶中央大學外文系。翻譯家,作家。

1徠936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呼嘯山莊》《永遠不會落的太陽》《俄羅斯性格》《偉大的時刻》《天真與經驗之歌》等。

簡介


楊苡,安徽盱眙(盱眙今屬江蘇淮安)人。曾先後就讀於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譯著長篇小說《呼嘯山莊》《永遠不會落的太陽》《俄羅斯性格》《偉大的時刻》《天真與經驗之歌》。哥哥楊憲益是著名翻譯家。

與巴金的友誼


十七歲給巴金寫信
楊苡與巴金的通信之始要追溯到“一二·九”學生運動。那年,楊苡十六歲。當看著身邊的一批批大中學生投身到救亡運動中去,出身封建家庭的她被牢牢地拴住了,成為這場運動的旁觀者。心中苦悶的她,就給當時最受中學生敬愛的巴金寫信。那時,她剛滿十七歲。巴金很快就給她回了信,不時地鼓勵這個苦悶的小女孩,告訴她未來總是美麗的。1938年7月,楊苡離開天津去昆明讀書。不久,日寇進佔天津租界,母親就把楊苡的存信給“處理”了。這其中包括從1936年到1938年期間,巴金寫給她的十多封信。八年的抗戰讓楊苡的生活顛沛流離,不停變化的生活讓她又丟失了幾封巴金的來信,這讓楊苡痛心不已。
為護巴金信文革挨耳光
1946年下半年,楊苡定居南京,原想著不該再有什麼損失了吧。十年的“文革”浩劫又無情地“卷”去了一批一直保存完好的信件,其中有兩三封巴金所寫的涉及對待文藝上的批判的看法的信箋。這還不算完,1969年一個炎熱夏天的下午,由於楊苡始終未主動交出僅存的巴金寫給她的二十三封信(當時生怕被抄走,便托可靠的朋友秘密保存。)一位紅衛兵在提審她的時候,狠狠地打了她一記耳光,這是她一生中所承受的惟一的耳光。當時,那記重磅級的耳光幾乎要把她打倒,但她還是在踉蹌中站定。突然間,她痛切地感到本不該那麼膽怯地聽任自己的家人,燒毀那麼多珍貴的信件,到末了還是躲不了這場羞辱。1970年,隨著紅衛兵對楊苡的審查再度升級,這二十三封信被迫交給了審查她的專案組。1972年4月,楊苡被“解放”了。這二十三封信又回到了她的身邊。
未來總是美麗的
楊苡說,她與巴金的關係,就是作家與讀者的關係。因為愛好文學得以和巴金相識,並有了書信的來往。幾十年裡,楊苡收藏了幾十封巴老的來信,但遺憾的是最早的一封她已經找不到了。
“那時我17歲,還在天津讀高中,受到如金絲籠般的家庭束縛,感覺到特別窒息與苦悶,於是就給巴老寫信,向他訴說這一切,並向他描述我的夢想。沒幾天巴老回信了,讓我感動的是,巴老對我這個從未見過面的小讀者十分耐心,他說,不要動不動就說離開家,你要懂得向前看,保持樂觀,多讀書,相信未來。未來總是美麗的。”如今這位當年的小姑娘也已經是滿頭白髮,想起久遠的年少時期能夠得到先生的教導十分感慨。楊苡說,先生一生寫了七千多封信,一大半都給了讀者。
愛護翻譯家
巴金自己愛翻譯,也鼓勵別人拿起譯筆來,而對別的翻譯家,他的態度總是格外尊重。作為翻譯家,楊苡清楚地記得巴老在看過她的一些譯稿后,曾很坦率地對她指出:“譯得有點草率”,“本來可以譯得更好一點”。
到現在楊苡還清楚地記得巴金對她說的話:“好好翻譯一本書,海明威的也好,別的也好,不要急,一星期譯幾百、幾千字都行,再長的書也有譯完的時候,慢是好的,唯其慢才可細心去了解,去傳達原意。”“只有自己熱愛並從事翻譯的人才會對其他翻譯家如此體貼,如此愛護。”
聽巴老的話講真話
現在,楊苡的家中還保存著一隻巴金送給她的瓷盤,上面印著巴金的手跡:“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用來維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們必須為別人花費它們,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道德、無私就是人生的花。巴金1994.6”,這是巴老寫給小朋友的話。
楊苡記得,巴老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在1997年11月22日,“那天我去華東醫院看望他,臨別的時候,巴金握著我的手十分吃力地說了兩個字‘多寫’,他的手很溫暖。”後來這幾年,她一直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反正我已經聽他的話聽了六十多年了,什麼都聽他的,這句話當然更是要聽了。”
“現在巴老去世了,他解脫了。如果說要紀念他,我認為要記住他說的話——講真話。”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曾先後就讀於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重慶中央大學外文系。

工作經歷

歷任中學教師,南京國立編譯館翻譯委員會翻譯。
1949年後歷任語文教師,原民主德國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東方語文學院講師,南京師院外語系教師。

寫作經歷

徠楊苡生活照
徠楊苡生活照
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譯著長篇小說《呼嘯山莊》《永遠不會落的太陽》《俄羅斯性格》《偉大的時刻》《天真與經驗之歌》,其中《呼嘯山莊》這個譯名是由她首創的,在她之前也就是梁實秋先生的譯本翻譯為《咆哮山莊》;著有兒童文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銀幕經歷


2021年5月29日,參與拍攝的紀錄電影《九零后》上映。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哥哥楊憲益是著名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