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V測光系統
UBV測光系統
UBV測光系統(UBV photometry system)由許多標準星的整體組成的一種寬頻測光系統,是H.L.約翰遜和摩根在1953年提出的。
他們用光電方法精確測量了分佈於全天的約 400顆恆星。這些恆星的光譜型和光度極不相同,但基本上未受星際紅化的影響。他們列出大氣外的星等V、色指數U-B和B-V。U為紫外星等,B和照相星等相近,V類似目視星等。為了實現UBV系統,H.L.約翰遜等使用了鍍鋁的卡塞格林望遠鏡和 RCA1P21Image:光電倍增管,對應U、B、V星等分別使用了不同型號的濾光片。
對觀測結果作大氣消光改正時,H.L.約翰遜假設U-B的消光係數和恆星的顏色無關。星等和色指數的零點規定如下:令 10顆北極星序恆星的V星等和早先用光電方法校準過的仿視星等相同,並且規定6顆A0V型標準星的平均色指數為零。
U星等包含氫的巴耳末跳變,它反映星際紅化程度,B-V是恆星色溫度的標誌。UBV三色系統為研究星際消光、銀河系結構和天體演化等提供極有用的資料,因而被普遍採用。照相測光中也引用UBV系統。利用UBV系統觀測了大量銀河星團、球狀星團、星協和其他恆星。1978年發表的光電UBV星表已列出5萬多顆恆星的相應數據和可靠程度的級別。UBV系統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標準系統。
其平均波長和波帶半寬見下表:
星 等 U B V
平均波長(埃) 3500 4300 5500
波帶半寬(埃) 600 950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