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坪鄉
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轄鄉
金果坪鄉是清江水布埡庫區最大的移民鄉鎮,是湖北省300個重點老區鄉鎮之一,是恩施州“五八思源工程”巴東唯一的老區鄉鎮。金果坪鄉位於巴東縣最南端,地處清江南岸,東與五峰縣牛庄鄉、南與鶴峰縣鄔陽鄉、西北與建始縣官店鎮接壤,自古有“一腳踏四縣之稱”。
鄉因駐地而得名。駐地原名馬家溝,1981年地名普查更名為金果坪。1949年後為第八區(楊柳池區)馬家鄉。1958年為楊柳公社馬家管理區。1975年撤區並社後為馬家公社。1984年撤社設區建鄉。1988年撤區並鄉,分屬金果坪鄉(原支所、金果、連天、后河4個鄉合併)、泗井水鄉。
1996年,金果坪鄉面積75.5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楓香淌、長沖、小溪灣、江家村、金果坪、下村灣、連天村、大房坪、鄢家墩、沙嶺、水溝11個行政村;泗井水鄉面積97.4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十字路、塘坊坪、石柱山、下卜龍、五淌坪、桃李溪、石板水、沙淌坪、土地坪、泗井水、王龍溪11個行政村。
1996年,撤銷泗井水鄉,併入金果坪鄉。2004年,鄉政府駐金果坪,人口24499人,面積173平方千米,轄金果坪、江家、下村灣、連天、大房坪、鄢家墩、小溪灣、長沖、楓香埫、十字路、塘坊坪、石柱山、下卜龍、沙嶺、水溝、泗井水、土地坪、五埫坪、五龍溪、桃李溪、石板水、沙埫坪22個行政村。
巴東縣轄鄉。位於縣境南部。面積1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164人(2010年六普)。轄2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金果坪
金果坪鄉位於湖北省巴(東)、建(始)、鶴(峰)、五(峰)四縣交匯處,地處巴東縣南端,距長江黃金水道巴東港(縣城)180公里,距鶴峰縣城75公里,距滬蓉西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90公里,省道巴鶴公路貫穿全境,2007年清江蓄水后,清江水運碼頭距集鎮中心地帶2公里,交通便利。
國土面積177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36339畝,其中水田2677畝。全鄉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250米,境內有綿延不斷的山嶺,有群山環抱的小盆地,還有交織的河流小溪。呈梯狀分佈的地形,為該鄉發展農、林、牧、特等多種經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集鎮位於海拔500米處,雨量充沛,地勢開闊,山清水秀,氣候怡人。
金果坪鄉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現已探明,黑石板鐵礦儲量達3.8億噸,屬含鐵量達54—58%的富鐵礦,煤炭儲量210萬噸,發熱量可達5300大卡。此外,全鄉境內河流交織,水能豐富。鐵礦開採和后河電站建設已全面啟動。
全鄉共轄
金果坪 | 江家 | 下村灣 | 連天 | 大房坪 |
鄢家墩 | 小溪灣 | 長沖 | 楓香埫 | 十字路 |
塘坊坪 | 石柱山 | 下卜龍 | 沙嶺 | 水溝 |
泗井水 | 土地坪 | 五埫坪 | 五龍溪 | 桃李溪 |
石板水 | 沙埫坪 |
全鄉按照“品種特色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市場品牌化”的發展思路,突出抓好煙葉、茶葉、魔芋、蔬菜等產業建設,截止6月底,全鄉已實現財政收入68.5萬元,全鄉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境內土壤肥沃,物產豐富。金果坪鄉素有“糧倉、油庫、煙海”之稱。2004年末,全鄉糧食總產量達1.4萬噸,油料660噸,煙葉5500畝130擔,魔芋5000畝1萬噸。魔芋精粉等深加工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粉葛系列保健產品也直銷上海、廣州等地;“金果雪芽’’系列富硒有機茶暢銷全國;畜牧業發展也是欣欣向榮,2004年共出欄生豬1.97萬頭,山羊0.35萬隻,投資300萬元的金潤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為全鄉畜牧業發展帶來無限生機。20004年,該鄉被定為恩施州2002—2010年特色農產品開發重點基地。
在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傾心幫扶下,特別是自1999年5月8日全縣老區工作會議在金果坪鄉召開以來,全鄉的發展更是翻開了全新的一頁。全鄉上下團結一心,弘揚老區精神,克難奮進,深化“二次創業",老區金果坪的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至2004年末,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93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8056萬元,實現財政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78元,比上年增長262元,民營經濟總收入2084萬元。全鄉各項事業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巴鶴公路升級改造、水布埡工程、后河流域水資源開發、滬蓉西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的興建、即將復建的翟家河大橋以及國家西部大開發等,為金果坪鄉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金果坪鄉正步入全面、快速、可持續發展時期,以矯健的步伐闊步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康庄大道上。
該鄉完善了基層組織建設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強化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的目標管理,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年初,鄉黨委出台了《金果坪鄉2009年組織工作要點》、基層組織建設考評細則,把黨員發展納入崗位目標考核責任制內容之一,調整充實了鄉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黨委中心學習組、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了駐村聯絡組黨總支等組織機構。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得到提升。
該鄉建立了“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工作聯動、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的工作機制,有效推動了綜治工作和平安建設。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元帥曾率部五次屯兵駐紮於金果坪鄉,曾設紅三軍軍部於金果坪鄉江家村。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著名軍事家、共和國第一號烈士段德昌將軍殉難於此,在革命戰爭年代有500多志士投身革命事業,有100餘名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段德昌烈士墓、紅三軍革命烈士紀念塔以及紅三軍軍部舊址、紅三軍槍炮局等,現已成為金果坪鄉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同時也是金果坪鄉推出的紅色旅遊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