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粉葛的結果 展開

粉葛

豆科葛屬植物

粉葛(學名: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 var. thomsonii (Benth.) Vaniot der Maesen)是豆科葛屬植物。多年生落葉藤本。根肥大。莖枝被黃褐色短毛或雜有長硬毛。三出複葉,具長柄;托葉披針狀長橢圓形,有毛。總狀花序腋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鍾狀。莢果長橢圓形,扁平;長10-12厘米,寬1-1.2厘米,密被黃褐色長硬毛。種子腎形或圓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佈於不丹、緬甸、寮國、緬甸、菲律賓、琉球群島、越南和印度(德里古吉拉特邦曼尼普爾邦梅加拉亞那加蘭邦、錫金、西孟加拉邦);在中國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藏南地區、台灣和香港等地。生長於山野灌叢或疏林中,或栽培。

粉葛以根入葯,中藥名為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昇陽止瀉,透疹;主治外感發熱頭痛,項強,口渴,消渴,瀉泄,熱痢,高血壓頸項強痛,麻疹不透。粉葛是一種營養獨特、葯食兼優的綠色食品。粉葛渾身是寶,莖皮纖維可以織葛布,也可作造紙原料,葛渣可作食用菌栽培基,葉片是優良的青飼料。葛花可製成葛花茶,具有解酒功效,同時具有美容效果。

物種簡介


正名:粉葛
英文名:Fenge
拉丁名:Puerariae Thomsonii Radix
別稱:葛根、黃葛根、葛麻茹、干葛、甘葛、葛條根、葛子根、雞齊根

形態特徵


粉葛
粉葛
多年生落葉藤本。根肥大。莖枝被黃褐色短毛或雜有長硬毛。三出複葉,具長柄;托葉披針狀長橢圓形,有毛;頂生小葉片菱狀卵形至寬卵形,有時3裂,長9-21厘米,寬8-18厘米,側生葉片斜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截形,全緣或具2-3裂片,兩面均被黃粗伏毛。
總狀花序腋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鍾狀,長1.2-1.5厘米,萼齒5,披針形,較萼筒長,被黃色長硬毛;花冠紫色,長1.3-1.8厘米;旗瓣近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兩短耳,翼瓣狹橢圓形,較旗瓣短,通常僅一邊的基部有耳,龍骨瓣較翼瓣稍長。

生長繁殖


進入冬季,選取充分木質化、無病蟲害、粗0.5厘米以上、生長粉葛(5張)健壯的中下段、無損傷藤蔓作為種源,挖坑儲藏催芽1-2個月,12月至翌年2月育苗,移栽苗齡100天左右。選取健壯的芽節(上端留3-4厘米、下端留6-7厘米),用鋒利的枝剪切斷,上端剪口用油漆封口。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退菌特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泡芽節5分鐘進行消毒,斜插於營養袋中。此外,芽節下端用生根粉5克對水2-3升(或6-糖基氨基嘌呤 0.2毫克、6-苄基氨基嘌呤0.2毫克、萘乙酸0.2毫克對水2升)浸根處理的方法,促進生根,提高成苗率。

栽培技術


整地
粉葛具有適應性廣,從砂質土至黏土均可栽培,由於其根系發達和塊根肥大,種植地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壤pH值6-8、非連作的地塊,如春季水源豐富,光照資源充足的緩坡耕地或荒山、荒坡等均可。整地時清除石塊、樹根等雜物,注意捕殺清除土蠶。按南北向、行距1米的規格要求開挖種植溝,溝寬60厘米、深60厘米。
移栽
元旦過後選擇晴天移植。栽種時葛仔斜插、豎插均可,下部土壤壓緊,根頭蓋鬆土,淋足定根水。移栽前,在做好的土墩中央開南北向的種植溝(深15厘米),將葛苗斜插在種植溝內,芽向上,蓋土至露出幼芽為宜,可施磷肥0.1千克/株,壓實土壤。
撫育
補苗:按行距1米、株距0.6米,栽植1.65萬株/公頃。移栽后,應及時檢查植株成活情況,發現缺苗的要儘快補栽。補苗最好用帶葛塊的一類苗,缺苗時也可用壓條法將缺苗處旁邊的苗下部莖就近壓入土內,待莖長出新苗后,再在新苗與莖頂端苗之間切斷。
搭架整蔓:粉葛是一種藤本攀援植物,需要搭架以利其攀援生長,盡量減少葛藤與地面接觸,促進塊根膨大,獲得高產。當葛藤長至50厘米時,應及時搭架引蔓,每株留蔓1-2條,利用2米長的竹竿或木杆搭成“人”字形棚架。及時進行修剪整蔓,及時摘除主蔓1.5米以下的側蔓、老葉,1.5米以上側枝任其生長。翌年春后,及早修剪,每株保留2-3條藤蔓培養形成主蔓,1米內不留分枝側蔓。
土肥水管理:適時中耕鋤草,一般根據雜草生長情況進行2-3次中耕除草即可。整地時施基肥,一般中等肥力的耕地施適量的農作物秸稈及三元複合肥750千克/公頃、磷肥750千克/公頃、優質腐熟農家肥30噸/公頃。粉葛具有固氮作用,生長過程中不需太多的肥料。栽后20天進行第1次追肥,薄施水肥,可施複合肥60-75千克/公頃,以後每隔7-10天施1次,促進根系生長;3月以後,每隔30天追施複合肥450千克/公頃。培土清溝,及時排出積水。粉葛為旱地作物,根系發達,耐旱不耐澇,雨季要保持排水暢通。
採收
每年冬季(12月至翌年1月)粉葛已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此時採收最佳。其中,廣州地區一般在7-8月收穫、上市。採挖時注意保持葛根完整,除凈泥土、葛頭鬚根和雜物,分級上市銷售。

近種區別


粉葛和葛根功效一樣嗎
粉葛和葛根都來源於豆科植物,功效基本相同,可以替換使用。
粉葛和葛根都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的功效,二者都可用於治療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痹心痛、酒毒傷中。

防治方法


粉葛抗病蟲害的能力很強,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病害可選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退菌特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700倍液防治。害蟲可選用敵殺死、敵敵畏樂果等普通的高效低毒殺蟲劑防治或人工捕殺。

主要價值


藥用:粉葛以根入葯,中藥名為葛根,主要含有黃酮類皂苷等成分;增加腦及冠狀血管血流量,有益心肌代謝,抗心肌缺血,抗高血壓,抗心律失常,降血脂,益智,解痙,解熱,降血糖。味甘辛,涼。解肌退熱,生津,昇陽止瀉,透疹;主治外感發熱頭痛,項強,口渴,消渴,瀉泄,熱痢,高血壓頸項強痛,麻疹不透。
食療:其肥大的肉質為可食部分。粉葛是一種營養獨特、葯食兼優的綠色食品,澱粉含量高達40%,含有黃豆甙、葛根素等異黃酮類物質以及鐵、鈣、硒、鍺等微量元素和人體必需的13種氨基酸,具有抗炎解熱、擴張血管、清心明目、抗腫瘤及清除氧自由基等方面的功效。

功效與作用

粉葛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的功效。
粉葛可用於治療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痹心痛、酒毒傷中。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有粉葛過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夏季汗多表虛者,禁止服用。
胃寒者,請謹慎服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降血糖類藥物或其他藥物,請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粉葛
粉葛需煎汁服用,服用時務必遵醫囑,不可自己增加或減少藥量。
煎汁服用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0~15克。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避免寒涼、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和茶類等,以免影響藥效,具體請諮詢醫生。
粉葛含有澱粉類成分,如儲存不當,容易吸潮,一旦出現發霉等變質現象時,請停止使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目前未見粉葛毒性報道,但是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請務必諮詢醫生。
過量或長期服用粉葛,可造成胃部不適,引起嘔吐等,需及時停葯。
如何選購粉葛
粉葛一般為圓柱形、類紡錘形或半圓柱形,有的為縱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粉葛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沒有去除外皮的為灰棕色。粉葛質地硬,橫切面有淺棕色同心環狀紋理,縱切面有數條縱紋。粉葛氣味小,味道微甜。
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注意防蟲蛀。
以粉葛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有哪些
利腦心膠囊:具有活血祛瘀、行氣化痰、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氣滯血瘀、痰濁阻絡所致的胸痹刺痛、絞痛,心悸不寧,頭暈頭痛;還可用於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動脈硬化、腦血栓的治療。
當歸拈痛丸: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閉阻所致的痹證,緩解關節紅腫熱痛或足脛紅腫熱痛;也可用於治療瘡瘍。
氣血康膠囊:具有益氣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適用於貧血者氣血兩虛證。
葛山降脂顆粒:具有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瘀阻滯兼肝腎不足所致的原發性高脂血症,緩解頭暈、胸悶、肢困、納呆、腹脹、失眠、健忘、腰酸等。
用藥誤區
誤區:粉葛只能治療風熱感冒
粉葛具有解表退熱的功效,不僅可治療風寒感冒,還可治療風熱感冒。與麻黃紫蘇等配伍,可以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緩解發熱、頭痛、惡寒等;與薄荷、菊花等配伍,可以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改善發熱、頭痛等。
其他注意事項
請記住: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