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

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羅成,男,湖南長沙人,1982年生,文學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文藝學教研室主任。200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2009年7月至今,任教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文藝學教研室,2009至2011年曾在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近年學術興趣主要集中於現代中國的文藝思想、歷史實踐、文化研究。學科方向:文藝美學與文化研究。

人物簡介


羅成,男,湖南長沙人,1982年5月生,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200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導師為美學泰斗王一川教授)。2009年7月,任教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文藝學教研室,同時進入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主要從事文藝美學研究,中國近現代文論研究,當代文化研究。羅成老師是中山大學中文系08級以來學生最歡迎的老師之一,擔任中文系最重要的必修課——美學的連年教學任務,博學多識,在學術上通古今、明中外,對時政、社會感知靈敏,洞察清晰,授課語言幽默風趣,其開的選修課達到了座無虛席的熱度。另現任2012屆本科生班主任。

開設課程


美學(本科生必修課)
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本科生專選課)
大學語文(本科生公必課)
美學導論(本科生公選課)
批評的魔方:文藝解讀的多重視野(本科生公選課)
批評的魔方:文藝解讀的多重視野(本科生博雅課程)
文化研究(研究生課程)
西方美學史(研究生課程)
審美文化學(研究生課程)

主要論文


論文
1.《文藝復興的隱暗面——作為硬幣兩面的“文藝復興”與“殖民掠奪”》,《新京報》,2016年3月19日,“文化”B09版。
2.《社會史與精神史:“人民中國”的再理解》(會議評論),《人間思想》第5輯,台北:人間出版社,2016。
3.《儒學傳統與中國社會再造實踐——以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歷史理解為中心》(會議評論),《開放時代》,2016年1期。
4.《走向“公民感通”的精神倫理——移動網際網路文化癥候的“霧霾討論”》,《探索與爭鳴》,2015年12期。
5.《當“美學”遭遇“文化研究”——傳統學科的“再政治化”教學實踐》,《熱風學術》第九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6.《“文”與“學”的現代性焦慮——讀<文學如何成為知識?>》,《美育學刊》,2014年2期。
7.《作為方法的廣州——中國城市化的現代性問題》,《文化研究》第14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8.《“性格”改造與“靈魂”危機——1980年代“文學主體論”的正當性否思》,《文化與詩學》第16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9.《哪種生態,怎樣研究?——從“存在論”到“生活論”的審美研究範式闡釋》,《華文文學》,2012年4期。(另收錄於:《文化溯源與詩學探幽》,王柯平、胡繼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
10.《靈魂品性·認同幻覺·全球公民——“身份政治”想象的古今之爭》,《文藝美學研究》(2012年卷),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
11.《隱匿的社會想象:論審美的現代性與公共性》,《文化與詩學》第13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2.《哪種差異?如何認同?——啟蒙的身份政治》,《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11期。
13.《從“寂寞”走向公民美學——對中國美學發展歷程的反思》(合撰),《探索與爭鳴》,2010年6期。
14.《追尋“美好”:建國60年美學政治意識審思》,《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2期。
15.《感通視閾中的美學嬗變——回望美學30年》,《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2期。
16.《現代性祛魅話語現象之反思——兼重申文學正當性》,《當代文壇》,2009年1期。
17.《盲目與洞見:論新世紀文論教材建設》,《文藝理論與批評》,2008年4期。
18.《“理論旅行”視野下的中國“文化研究”》,《江淮論壇》,2008年3期。
19.《象徵暴力的反思批判——評布迪厄<關於電視>》,《文化與詩學》,第6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0.《話語密林叢中的精神漫遊——論<啟蒙時代>》,《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2期。
21.《歷史風尚與人文價值之辨——<文心雕龍·體性>再解讀》,《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4期。
22.《獨立姿態背後的價值牴牾——對《致橡樹》的互文性再解讀》,《理論與創作》,2005年6期。
轉載
1.《作為方法的廣州——中國城市化的現代性問題》,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13年第7期全文轉載。
2.《從“寂寞”走向公民美學——對中國美學發展歷程的反思》(合撰),人大複印資料《美學》2010年第10期全文轉載。

參撰教材


獨撰
1.《回心與轉意——新時期中國美學的復甦(1978—1985)》,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參撰
1.《藝術學原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版,撰寫、修訂第四章“藝術品”。
2.《藝術學原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撰寫第四章“藝術品”。
3.《文學批評新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撰寫第十章“意識形態批評”。
4.《20世紀西方文學理論新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撰寫第六章“西方馬克思主義”、第八章“結構主義”、第十二章“女權主義”。
5.《文藝心理學新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撰寫第八章“馬克思主義論藝術與社會心理”。
6.《大學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編撰第十四章“審美與藝術體制”。

科研項目


1.主持:教育部重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重大項目“中國文學藝術思想通史·現代卷”子課題“現代中國左翼文藝思想研究”(2013-2015)。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審美現代性視野中的公民社會想象”(2010—2015,已結項)。
3.參與:教育部重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重大項目“西方文學理論”子課題,撰寫“俄國形式主義與巴赫金”(2013-2015,已結項)。
4.參與:教育部重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橫向項目“廣東虎門鎮文化名城建設規劃(2011-2020)”(2010,已結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