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樹

遠志科黃葉樹屬植物

黃葉樹(學名:Xanthophyllum hainanense Hu)是遠志科黃葉樹屬植物,喬木,高5-20米;樹皮暗灰色,具細縱裂;小枝圓柱形,纖細,無毛。葉片革質,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至鈍。總狀花序或小型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長3-9厘米,總花梗及花梗密被短柔毛。核果球形,淡黃色,具種子1粒;果柄圓柱形,粗壯。種子近球形,淡黃色,徑約8毫米。花期3-5月,果期4-7月。

分佈於中國、越南、加里曼丹島和馬來半島;在中國分佈於廣東中南部、海南、廣西。生長於海拔150-600米的山林中。

該種木材堅硬緻密,適用於膠合板、傢具室內裝修、地板、建築用材,可代替黃楊木做木尺和繪圖板等,但較黃場木結構粗,密度小。

形態特徵


黃葉樹
黃葉樹
喬木,長4-12厘米,寬1.5-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至鈍,全緣,有時波狀,兩面均無毛,干時黃綠色,主脈及側脈在兩面突起,側脈每邊9-11條,弧曲,於邊緣網結,細脈網狀,上面明顯,背面突起;葉柄長6-10毫米,具橫紋,上面具槽。
總狀花序或小型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長3-9厘米,總花梗及花梗密被短柔毛;花小,芳香,具披針形小苞片1枚,早落;萼片5,兩面均被短柔毛,具緣毛,花后脫落,外面3枚小,卵形,長約2毫米,先端急尖.裡面2枚大,橢圓形至圓形,長約4毫米,先端圓形;花瓣5,白黃色,分離,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先端鈍,具細緣毛;雄蕊8,長4(-8)毫米,分離,下部被長柔毛,花藥橢圓形,長約0.5毫米,基底著生,子房瓶狀,密被柔毛,徑約1毫米,具胚珠4粒,花柱長3-6毫米,基部疏被柔毛,柱頭頭狀。
核果球形,淡黃色,徑1.5-2厘米,被柔毛,后變無毛,基部具1盤狀環和花被脫落之疤痕,具種子1粒;果柄圓柱形,粗壯,長約5毫米,被短柔毛。種子近球形,淡黃色,徑約8毫米。花期3-5月,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600米的山林中。為中國海南熱帶山地雨林中的常見樹種,亦有見於山頂苔蘚矮林群落中,年平均氣溫19.5-23.5℃,極端最低氣溫0℃以上,年降水量1800-2600毫米。常與盤殼櫟、密花校羅木、吊鱗苦梓、油丹、白木香等樹種混生。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越南、加里曼丹島和馬來半島;在中國分佈於廣東中南部、海南(白沙東方、樂東、瓊中、屯昌、昌江保亭陵水、三亞等地)、廣西。

繁殖方法


果實成熟時,由綠色轉為黃綠色,多結集於小枝頂端。採回后不必再加處理,略經攤開晾乾便可播種。每千粒重800克。用一般清水浸種12小時后晾乾,撒播在床面上,用小木板輕壓實,然後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用遮光網搭蔭棚遮光,約15天開始發芽,新鮮種子發芽率達95%。苗高3-5厘米可進行間苗分床或移入營養杯培育,適當遮蔭,加強管理,1年生苗高50-60厘米,可出固栽種。

栽培技術


栽植

造林地宜選在熱帶山地雨林的基地,海拔600米以上的坡地及溪流兩旁,要求溫暖、重霧、濕度大、土壤肥沃、濕潤的環境。造林前先砍除雜灌木,清燒乾凈,用穴狀整地方法,植穴規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2米×3米或3米×3米。選在7-8月雨季栽植。

撫育

在定植后當年雨季末期,結合穴狀鋤草、鬆土每穴施複合肥50克。第2-3年,每年砍伐雜灌、除草、穴狀鬆土、擴穴、施肥等2次,4年後每年撫育砍雜灌木、穴狀除草、鬆土等1次,直至鬱閉成林。

病蟲防治


蚜蟲、夜蛾等危害嫩枝葉及頂芽,用2.5%敵殺死5000倍液、20%速滅殺丁2000-3000倍液噴灑。或用40%氧化樂果溶液800-1000倍液噴灑。

主要價值


木材紋理交錯,結構細緻,稍硬,很重,加工性能良好,各切面平滑,乾燥后稍開裂和變形,略能耐腐,但較易為變色菌侵染;材色清淡均勻。適於作梁、柱、門、窗等用材,亦可供製作農具、傢具、把柄、器具等用。在乾燥和加工技術上,宜注意避光變形和防變色菌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