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難
因為各種災難而導致死亡
遇難,漢語詞語,讀音為yùnàn,因為各種災難而導致死亡。
(1).遭遇災難,(2)因迫害或發生意外而死亡。
《史記·孔子世家》:“﹝公良孺﹞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是雖暴戾,而善事其姑,然則遇難不死有由矣。”
丁玲《水》:“到鎮上去,想找鎮長,局長也好,先給我們一些吃的,我們是昨夜晚上遇難的。”
《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興平元年,從袁術。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策徑到壽春見袁術,涕泣而言曰:‘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使君會於南陽,同盟結好,不幸遇難,勛業不終。’”
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陳卧子》:“﹝陳子龍﹞於順治丁亥,筮得《明夷》,五月遂遇難。”
冰心《晚晴集·追念振鐸》:“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你不要難過。振鐸同志的飛機出事,十八號在喀山遇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