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

2008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

廖華,男,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校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副主任。

2016年4月,當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基本信息

廖華[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廖華[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廖華,男,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校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能源經濟與氣候政策。2010年以來講授能源經濟學、管理系統工程、產業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金融、經貿文獻選讀、能源與環境政策文獻選讀等研究生或本科生課程。天津大學機電工程和管理工程雙學士(2002年)、管理學碩士(2005年),中國科學院管理學博士(2008年)。2008-2010年在中國科學院政策與管理科學所工作,2010年調入北京理工大學工作。
作為負責人(PI)已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1項)等科研項目10餘項。已在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等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合作出版中文著作4部、英文著作2部、編著1部完成的5份專報信息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採用,其中2份報告得到國務院總理、副總理等中央首長批示。
201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曾在美國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澳大利亞國立大學Crawford公共政策學院訪問研究,曾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中國發展研究青年獎學金(博士論文獎學金)等,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等。兼任中國“雙法”研究會能源經濟與管理分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複雜系統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東盟與東亞經濟研究所東亞節能潛力研究工作組成員。

工作學習經歷

工作經歷
2011年7月至今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副教授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Crawford公共政策學院 訪問學者
2011年2-4月 美國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訪問學者
2010年2月-2011年6月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助理研究員
2010年2月至今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2008年7月-2010年1月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教育背景
2005年3月-2008年7月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管理學博士
2002年9月-2005年3月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 管理學碩士
2000年2月-2002年6月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工程專業 工學學士
1998年9月-2002年6月 天津大學機械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工學學士

科研方向


能源經濟與氣候政策

期刊論文情況


Liao H(廖華), Xu Z, Wang C. Divisia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anges of Net Oil import Intensity.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14, 20(1), 72-78.
Zhu ZS, Liao H(廖華), Cao HS, Wang L, Wei YM, Yan J. The differences of carbon intensity reduction rate across 89 countries in recent three decades. Applied Energy, 2014, 113(1): 808-815.
Liao H(廖華), Cao HS. How Do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Change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istical Experiences from 132 Countrie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3, 23(5): 1073-1082.
Liao H(廖華), Du J, Wei YM. Energy Conservation inChina: Key Provincial Sectors at Two-digit Level. Applied Energy, 2013, 104(1): 457-465.
Liao H(廖華), Wang C, Zhu ZS, Ma XW.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n Energy Intensity Changes at Regional Level,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13, 19(3), 287-292.
Fan JL, Liao H(廖華), Liang QM, Tatano H, Liu CF, Wei YM. Residential Carbon Emission Evolutions in Urban–rural Divided China: An End-use and Behavior Analysis. Applied Energy, 2013, 101(1): 323-332.
Liao H(廖華), Wei YM. Will the Aggregation Approach Affect Energy Efficiency Performance Assessment?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2, 16(7): 4537-4542.
Liao H(廖華), Zhu ZS, Wang L. Impact of Removal of City Gas Subsidies on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12, 18(4): 309-314.
Liao H(廖華), Wei YM.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 Perspective from Divisia Aggregation Approach. Energy, 2010, 35(1): 28-34.
Liao H(廖華), Fan Y, Wei YM.ChinaTargets 20% Reduction in Energy Intensity by 20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 2009, 31(1): 10-17.
Liao H(廖華), Fan Y, Wei YM. What InducedChina's Energy Intensity to Fluctuate: 1997-2006? Energy Policy, 2007, 35(9): 4640-4649.
Wei YM, Liao H(廖華), Fan 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China's Iron and Steel Sector. Energy, 2007, 32(12): 2262-2270.
Fan Y, Liao H(廖華), Wei YM. Can Market Oriented Economic Reforms Contribute to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Evidence fromChina. Energy Policy, 2007, 35(4): 2287-2295.
杜雲飛, 廖華, 魏一鳴. 2011年中國能源流分析. 中國能源, 2013, 35(9): 39-42.
曹懷術, 廖華. 公眾改善環境之意願的層次貝葉斯分析. 管理學報, 2013, 10(2): 274-279.
廖華, 朱治雙, 張愉. 全球三大區域性天然氣市場價格聯動效應研究. 資源與產業, 2013, 15(1): 25-29.
鍾永光, 柴麒敏, 廖華, 楊列勛.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能源一經濟一環境政策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第71次“雙清論壇”綜述. 中國科學基金, 2012, 26(3): 163-165.
曹懷術, 廖華, 魏一鳴. 2010年中國能源流分析. 中國能源, 2012, 34(4): 25, 29-31.
廖華, 魏一鳴. 中國能源經濟發展階段及中長期節能潛力.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2, 27(2): 214-218.
廖華, 魏一鳴. 中國中長期宏觀節能潛力分析——國際比較與國際經驗. 中國軟科學, 2011, (3), 23-32.
段美寧, 房斌, 廖華. 中國區域GDP發展質量評價——基於方向距離函數的研究[J]. 中國能源. 2011, 33(6): 21-27.
廖華, 魏一鳴. 能源經濟與政策研究中的數據問題.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11, (4): 68-73.
廖華, 魏一鳴. “十二五”中國能源和碳排放預測與展望.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1, 26(2): 150-153.
房斌,關大博,廖華,魏一鳴. 中國能源消費驅動因素的實證研究:基於投入產出的結構分解分析.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1, 41(2): 66-77.
廖華, 魏一鳴. 世界能源消費的差異性與不平衡性及其變化研究. 中國軟科學, 2010, (10): 6-14.
廖華, 魏一鳴. 能源效率及其與經濟系統關係的再認識. 公共管理學報, 2010, 7(1): 28-34.
廖華, 魏一鳴. 七國集團與金磚四國能源結構變化特徵及啟示. 中國能源, 2010, 32(2): 22-25, 46.
廖華, 魏一鳴. 2008年中國能源流分析. 中國能源, 2010, 32(9): 17-18, 46.
魏一鳴, 廖華. 能源效率的七類測度指標及其測度方法. 中國軟科學, 2010, (1): 128-137.
樊靜麗, 廖華, 梁巧梅, 張躍軍. 我國居民生活用能特徵研究. 中國能源, 2010, 32(8): 33-36.
范英, 王愷, 張躍軍, 廖華. 2009年國際原油市場分析與價格預測.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09, 24(1): 42-45.
廖華. 我們還需要多少製造業產品. 製造業信息管理. 2008, (12): 6-7.
廖華. 中國製造業發展放緩、挑戰增多. 製造業信息管理. 2008, (10): 6.
魏一鳴, 廖華, 范英. “十一五”期間我國能源需求及節能潛力預測.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07, 22(1): 20-25.
廖華, 廖小榮. 數據包絡分析法在基金業績評價中的應用. 管理學報, 2005, 2(5): 542-545, 550.
趙道致, 郭成升, 廖華. 論現代工業工程在建築業企業信息化中的作用. 河北建築科技學院學報. 2005, (3): 19-21.
趙道致, 廖華, 劉一騮. 關鍵鏈法:一種新型的項目進度計劃方法. 天津理工大學學報, 2005, 21(2): 8-12.
趙道致, 廖華. 對關鍵鏈法的幾個認識誤區. 工業工程, 2005, 8(2): 4-6.
趙道致, 廖華. 遺傳演演算法在項目進度計劃中的應用.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04, 9(6): 54-57.

著作出版情況


中國能源報告(2012): 能源安全研究.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2. (負責承擔第6章、第12.2節的研究和執筆工作,和部分小節的指導性工作)
中國能源報告(2010): 能源效率研究.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負責承擔第1、2、3、7章、第10.1和10.2節研究和執筆工作,並承擔全書通稿工作和部分章的指導性工作)
Energy Economics: CO2 Emissions inChina. Springer Press, 2010.(負責承擔第1.1和2.1節研究和執筆工作)
Energy Economics: Modeling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nChina.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9.(負責承擔第1.1、1.3和1.5節研究和執筆工作)
中國能源報告(2008): 碳減排研究.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8.(負責承擔第1.1和2.1節研究和執筆工作)
中國能源報告(2006): 戰略與政策研究.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6. (負責承擔第1.1、1.3和1.5節研究和執筆工作)

編著出版情況

能源經濟學(編著).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負責承擔第1、6和7章執筆工作)

譯作出版情況

能源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負責總體協調、統稿及前言、第1、2、9章的翻譯工作)

承擔科研情況


作為負責人承擔的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能源經濟與氣候政策(No.71322306),2014-2016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考慮要素稟賦差異的各國各行業碳排放軌跡集成比較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No.71273027),2013-2016年
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我國及世界主要國家歷史排放發展軌跡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No. XDA05150600),2011年至今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能源經濟動態關係建模及其應用研究.(No. NCET-13-0040). 2013年至今
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 節能減碳政策建模及其在北京市的應用. (No.YETP1181). 2013年至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項目:我國地區間低碳發展與能源效率比較研究(No.71041006),2010-2011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結構異質性和要素替代性視角下的能源效率測度方法及應用研究(No.70903066),2010-2012年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的歷史特徵及節能減排對策研究(No. 11JGC105),2011年至今
中國科學院院長獎獲得者資助項目:能源效率的計量經濟建模方法及其應用研究,2009-2010年

所獲獎勵


近年部分獲獎情況
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2008年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畢業生,2008年
寶鋼教育基金會寶鋼優秀學生獎,2007年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青年學者獎學金(博士論文獎學金),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