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光村的結果 展開

光村

山西省新絳縣下轄村

光村,位於山西新絳縣城北約20公里的呂梁山脈姑射山下東南麓,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絳縣其中的一個村落。其美麗的村名,就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北齊時該地上空某夜倏顯晝光,五彩繽紛,耀眼奪目,奇絕麗極。遂以吉兆上報朝廷,龍顏大悅,恩准賜名光村。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簡介


光村古村落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屬於仰韶文化的光村遺址,可與丁村遺址相媲美,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北齊某夜,光村上空突然出現了五彩繽紛、耀眼奪目的光芒,一時光明如晝。上報朝廷后,龍顏大悅,賜名光村。經過歷代鄉賢不斷修葺和創建,至上世紀四十年代,光村已形成了以肅穆雄偉的寺廟為景點、護村城池為屏障、豪宅大院為核心的建築文化。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
古宅小巷
古宅小巷
光村
光村
福勝寺
福勝寺
光村村北有北雄山、玉皇廟、福勝寺、半截塔、通靈碑五處古建,村南有子母池、火神廟、碑頂柏三處文物。北雄山位於光村西北(乾元門)。沿西垣古道北行二三百米,有一道人工建築的土嶺。這就是北雄山。北雄山東起福勝寺西北隅,西至土崖,長約500米,高十餘米,上寬五六米,廣植古柏蒼楸,粗者數圍。北雄山是為鎮邪護村而建,反映了明清時代的建築文化,客觀上起到了防風固沙,美化環境的作用。

建築


大院

光村有藺、薛、趙、王四大姓,每家都有大院。最著名的趙家十八院規模超過了王家大院、喬家大院。趙家十八院始建於乾隆初年,院院有門,可互相通行。全院磚木結構,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刻工極為精細。下設花雕門扇,雕花石鼓。薛家大院創建於清末,24座院落形成一條衚衕,人稱為薛家衚衕。薛家屬後起之秀,主院三道大門,二門內為客廳,為二層磚木結構,堂內牆壁飾以木雕,別緻儒雅。第三道門以水磨石為門面,至今保存完好。大門所在薛家衚衕,全長百餘米,寬約兩米,路面青石漫鋪,左右大院連綿。四穿院是一座四面插廊的四合院,因主院四周各有一座小院而得名。該院木雕工藝古樸典雅,大門樓上的花板木刻玲瓏剔透。可惜大多已被盜毀。村中原有閣樓十四座,現僅存兩座,高四五層,青磚砌成,內設樓梯,上有垛口。方圓百餘里,也不多見。

北雄山

北雄山,村乾元門(西北門),沿西垣古道北行半里,便有一道人工建造的土嶺,東起福勝寺之西北隅,一直向西延伸與自然土崖接壤,長約一里,高足三丈有六,上寬一丈又八。遍嶺廣植古柏、蒼楸,粗者可達數圍。遮天蔽日,密不透風。嶺中間有座山神廟正對北面的鳥兒溝,山神廟前有一卧虎相伴。建這座北雄山,以使鎮邪拒煞、永護村民平安,在客觀上也起到了防風沙、供鮮氧的作用。

福勝寺

福勝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佔地約五畝。福勝寺大門的立柱與寬大的門楣匾額連為一體,外側雕刻著斗書“慧日常舒”四字,門楣內側雕刻有“梵宮屏翰”四字。二門門庭左、右兩側分別塑有“哼”“哈”二將。進二門步入古松院,在院東南、西南側各有便門可通鍾、鼓二樓。東廂是三霄娘娘殿,西廂是閻羅殿。穿過廊亭北登十三階(意隱十三層天)即到第三重門,門楣上浮雕“小雷音”三字。過此門即達大雄殿院。寶殿五間見方,飛檐斗拱自是盛唐風采。大殿南面供奉如來佛祖,像高一丈六。十六羅漢、四大天王分列左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有幾個羅漢的頭,被文物大盜高價賣到海外,雖為憾事,卻也足見其珍貴不凡。殿北懸塑著童子拜觀音,整幅圖案碧海蒼天、祥雲福靄、童子天真、菩薩祥和盡顯雕塑手法之精湛,更為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品,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出大雄寶殿後門,拾階而下,即入三佛洞大院,沿大院中軸向北,拾級而上即到三佛洞,洞寬七間,面深三間。三洞之上連為一體,建有藏經樓和夫子殿。三佛洞大院的東、西兩殿分別供奉藺相如和廉頗。

玉皇廟

出三聖閣券門迎面的廟宇便是玉皇廟。該廟始建於清康熙11年(公元1670年),佔地近八畝。廟內有大殿、戲台等建築。大殿以琉璃瓦為頂,琉璃獸作脊,光彩奪目,十分壯觀。值得一提的是廟門上部青磚券建的三層閣樓(會仙樓),因最上層的南外側懸一“會仙樓”匾額而得名。

姑蘇塔

姑蘇塔距福勝寺東北段約十五丈,在寺的東北方向。塔高約為七丈,底座高約七尺,直徑約為兩丈,底座由整齊的石材砌成,塔體以青磚砌築,但磚大出奇。在塔體的東、西、南、北向均有一人高的拱門,塔體橫截面外圓內方,呈古銅院青磚墁地,沿中軸有木製過亭,折射著光村先祖外圓內方的道德理念。沿塔中央正方形孔洞,單人分腿踩腳蹬可達塔頂。塔頂有八個堞垛分佈四周。通體等徑,齊整而無錐度,因缺上部封頂俗稱半截塔。

通靈碑

通靈碑位於村廣漢門(東北門)外,道北大槐樹旁,碑高五尺有四,碑體取姑射山青石水磨而成。碑文鐫刻著本村明代一位范姓人,在京為官的功德,碑外以青磚砌護,外形無特別之處。據傳,此碑材竟是一塊得道靈石,在夜深人靜時,每可發出亮光,預示天災人禍,如改朝易代、瘟疫流行等,且屢屢靈驗。天長日久,人們便供以香火,稱其為通靈碑。
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積澱,不僅體現在村四周的福海、壽山,廟宇結構,還體現於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門及城外的環城林。它們作為光村文化的載體,不僅具有為護村安民提供優良環境的物質作用,而且在豐富文明儒雅的光村民居文化、弘揚傳統的道德理念,培養造就人的精神氣質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優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城垣

光村城垣呈正方形,東西、南北之長皆為一百二十丈。村圍四周城垣完整,高約4丈,上寬九尺,車馬可以環行。東、西城牆端南正北一線貫通,不留旁門,僅在南、北城垣上各設二門,子午為軸,南北呼應。東、西二門又各分南、北城牆為三等份,其比例與黃金比率近似相等。豎立於村四周的城垣門標新立異,城門匾各有寓義。

乾元門

乾元門(西北門)乾為天,元即首。至少有兩重含義:其一是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強調這西北方向的重要。可長對故土,永懷祖先,故稱西北門為“乾元”。西北門內,另外建有閣樓,兩道城門形成瓮城之勢。閣樓面闊三間,四周設有走廊,正面裝設雕花門扇,走廊外側精修花牆護欄,供人眺望,整體裝飾十分講究。

繼照門

繼照門(東南門)繼為續承,照是耀射。“繼照”二字力沉千鈞,任重百世。其含義十分明顯:寄厚望於後代,繼承先祖之榮耀。

廣漢門

廣漢門(東北門)廣者寬大也,漢可解為漢朝或銀漢。光村始建於北齊可排除漢乾說,銀漢即銀河(天河),又可引伸為地上的江河。故關於“廣漢”的含義說法不一。

大武門

大武門(西南門)大與武從字面上講,幾乎都是不需要解釋的。“大武”提醒本村後輩,懷鴻鵠之大志,棄燕雀之小志,學有用之大技,棄雕蟲之小技,干利國之大業,建為民之豐功。
“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晉大地,要找出“喬家大院”“王家大院”那樣的豪宅大院戶並非難事,但像光村這麼多豪宅大院集於一村之中,並不多見。

民居院落

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
①趙家十八座院。該院始建於乾隆初年,建築風格有四奇:奇一,大小院落十八座,一線建起,凡牆接處皆互相咬合絕無垂向接縫;奇二,不論面闊幾間,皆用通檁,絕無一間一檁者;奇三,整個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門,可相互穿行。全院都是磚木結構,大院六座,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刻工精緻,或人蟲鳥獸,或山水花木,無不寓意深刻,呼之欲出。下設花雕門扇,四面柱腳下的石鼓雕工更是世間絕品。
②薛家大院,創建於清朝末期,由二十四座院落組成,形成一條衚衕,稱薛家衚衕。薛家屬後起之富,主院有三道大門,二門內為客廳,二層磚木建構,正面有護欄,堂內牆壁以木雕畫裝飾,別緻而儒雅。第三道門,以水磨石為門面,現在猶存。大門外在正對大門的高牆上設一照壁,高約一丈又八,青磚磨砌,浮雕人物花鳥,氣勢雄偉,富麗堂皇,盡顯院主財勢,在大門門楣正中懸有“孝廉方正”牌匾一塊,書風蒼遒雄堅,訴說著主人的處世理念,也張揚著“光村理念”。大門所在的薛家衚衕,全長約三十餘丈,寬約6尺,路面皆由精緻條形青石鋪成,潔凈整齊,兩旁高廈連綿,入此衚衕便令人肅然起敬,此衚衕現在猶倖存。
③四穿院,主院仍是一座四面插廊的四合院,因在主院四角外各建有一座小院而得名。該院的木雕工藝最為古樸典雅,大門樓上的花板木刻更是玲瓏剔透令人稱絕,可惜大都已被盜毀。
④懸牆門樓,又稱吊腳門樓,應算為光村民居門樓風景中的一絕。在光禿陡直的青磚高牆上,陡然伸出一懸廈坡,結構奇巧,美觀大方,巧奪天工,既實用,又省料,現在倖存者仍有數家。
⑤閣樓(又稱鴿樓或看家樓),村中原有十四座,現僅存二座,大都四五層,高七丈左右,青磚砌成,內設樓梯,可供上下,每層都有門,可外望,上有垛口。在方圓百里的村莊是絕無僅有的。
此外,光村的院落各有別名,也從一個層面上體現了本村的民居文化。如:橫院里、南樓里、北樓里、旮旯院、黑門院、錢鋪里、大院里、大貨院、二貨院等。
光村的村郊結構、城垣堞門、豪宅大院共同構成了光村特色的村居文化,而整個建築的布局設計,包括牌匾題詞、裝飾圖案更加全面地營造了“光村古民居文化”氛圍,而這種濃郁的文化環境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光村極為珍貴的文化財富。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姓名職務
黨支部薛增祿黨支部書記
薛蘭林支部委員
藺景平支部委員
紀檢監督小組藺景平支部委員
村委會薛增祿村委主任
王建民村委委員
薛蘭梅村委委員
監督委員會李永勝組長
賈雙吾成員
民主理財小組馬振虎組長
藺傑尉成員
張拴學成員
范來旺成員
民事調解小組王軍亮組長
藺景平成員
藺傑尉成員
農廉網查詢室薛增祿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