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林

抗日戰爭時期革命烈士

張森林,1909年生,1938年加入抗日民主政權,1939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冉庄第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曾擔任區委書記兼清苑縣大隊政委。他領導當地軍民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是冉庄地道戰的主要創始者之一。

1943年被捕,他堅貞不屈,最後被敵人活埋,年僅三十四歲。

永遠的豐碑


張森林:組織冉庄地道戰。

抗日英雄譜


張森林[抗日戰爭時期革命烈士]
張森林[抗日戰爭時期革命烈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廣闊的冀中平原,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和人民群眾曾用地道戰的形式同日本侵略軍展開了殊死的戰鬥。著名的冉庄地道戰就發生在這裡。提起冉庄地道戰,人們就會想起抗日勇士張森林。
張森林,1909年出生於河北省冉庄一個貧農家庭,后就讀於陽城完小。1938年春,他目睹日寇侵入華北國土,殺害我骨肉同胞,蹂躪我大好河山的累累罪行,義憤填膺,胸中燃起對日本侵略軍的仇恨火焰。七七事變后,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冉庄第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並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和民兵連指導員,領導鄉親們和日偽軍展開鬥爭。一次,在躲過敵人的搜捕后,張森林想到,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擊敵人,在冀中平原上應該採用挖藏身洞的辦法。於是,他組織動員黨員和民兵,帶領全村的鄉親們用挖洞的辦法同日偽軍周旋。
1942年5月,日軍開始了對我華北敵後根據地進行殘酷的大“掃蕩”。張森林調任區委書記、區武工隊指導員,他白天在地道里看指示、寫報告、計劃工作,夜裡出來組織武裝抗日活動。
1942年11月起,日偽軍企圖在冉庄修炮樓,挖封鎖溝,形成從南到北的封鎖線,破壞冉庄地道,打垮冉庄抗日武裝。對此,張森林帶領黨員和民兵,發動全村老少修築能藏能打的地道,開展地道戰,堅決粉碎敵人的“蠶食”和進攻。在張森林等人帶領下,冉庄男女老少齊動員,先在村中心十字街打了一眼井,然後順東、南、西、北四條街挖,在溝通原有隱蔽洞的基礎上,完成了主要幹線四五里長的地道。此外,他們又順東西街方向延伸支線11條,全長約15公里。為了更有效地消滅敵人,全村重要的路口都修了工事、地堡、觀察點、暗室及牆角槍眼,各工事都與地道相通,使村落戰、地道戰、地雷戰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地上地下一齊打”的戰鬥網。
不久,偽“綏靖軍”十六團和一部分日軍襲擊冉庄。面對1000多名強敵和30多挺機槍、兩門大炮,冉庄民兵充分發揮地道優勢,將敵人放進村后再打。敵人只見地雷炸、子彈飛,不見一個人影。民兵越打越勇,敵人越打越怕,最終狼狽逃走。
經過不斷改進,地道戰由村內發展到村外,由本村發展到鄰村,逐漸發展成了能藏身,能戰鬥,進退自如,四通八達,埋伏神兵千百萬的地下長城,保存了抗日力量,有效地抵抗了日偽軍一次又一次的“掃蕩”和偷襲,在冀中平原上演出了一幕生動的抗擊日偽軍的地道戰。
1943年秋,張森林任清苑縣抗日武裝大隊政委。他去耿庄了解敵軍工作情況時不幸被捕。敵人要他交出各村黨員名單,畫出冉庄地道的線路圖。張森林斬釘截鐵地回答:“寧死不當亡國奴!”“讓我死可以,但我決不會說半句投降的話!”殘忍的敵人將他活埋。抗日英雄張森林犧牲時年僅34歲。

張森林烈士遺詩:


就義辭
鱗傷遍體做徒囚,山河未復志未酬。
敵酋逼書歸降字,誓將碧血染春秋。
人去留得英魂在,喚起民眾報國讎。
(1993年發現的遺詩)
從戎賦
東來魑魅踐山河,神州烽煙血淚多。
且將毫墨拋書案,怒持劍戟戰群倭。
(1938年張森林目睹日軍暴行,憤然寫下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