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包為民的結果 展開

包為民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

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60年生於黑龍江哈爾濱。1982年8月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信息處理專業。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2018年在深圳大學設立院士工作站。

現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作為中國航天運載器總體及控制系統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他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相結合,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多項殊榮,是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人物經歷


包為民
包為民
包為民(1960年3月—)原籍浙江鎮海,生於黑龍江哈爾濱。1970年至1974年就讀於西南大學附屬小學。
包為民
包為民
1982年8月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信息處理專業。此後先後參加了多種型號導彈的控制系統的研製,航天工作讓他做事變得認真、細緻,考慮問題更深入、全面。他說:“每一次試驗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也花費了數以億計的資金,所以每次試驗都爭取萬無一失,這就要求在試驗前考慮儘可能多的問題和方案。”航天人必備團隊合作精神,有問題共同協商,有風險共同承擔。當遇到發射失敗,老專家和領導就鼓勵大家,幫助總結經驗,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對航天事業的感情和責任是激勵我工作的源動力。”歷任航天部一院十二所副主任、副所長、控制系統主任副總設計師,一院十所第一任所長,是一院十所的帶頭創始人之一,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中科院院士包為民,市科協委員、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林金星為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
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某型號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兼任總裝備部精確制導專業組副組長和《計算機工程與設計》編輯委員會委員、中關村科技園丰台園區科協主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專家組組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測控通信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主任等職。
2018年3月15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主席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委員名單》,包為民成為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
2021年5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學術兼職


當選中科院院士
2005年,中國科學院新當選院士51名,中國工程院新當選院士50名。包為民、範本堯分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兩人都長期工作在航天型號科研生產一線,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被聘為哈工大兼職教授
包為民受聘哈工大兼職教授
包為民受聘哈工大兼職教授
2005年5月12日上午,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為哈工大兼職教授儀式在航天學院舉行。航天學院院長姚郁教授主持儀式,孫和義副校長為包為民院士頒發聘書。參加儀式的還有航天學院王子才院士、航天學院黨委書記王軍、副書記段雲,機電學院陳維山教授等。
孫和義副校長代表學校熱烈歡迎包為民院士加盟哈工大,並向包為民院士介紹了學校的歷史沿革和發展規劃,希望包為民院士對學校工作給以指導,並對學校的發展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社會活動


電視訪談

2006年06月,包為民做客中央電視台。
主持人:觀眾朋友下午好,這裡是經濟頻道《2006高考錄取進行時》特別節目《考場職場市場》。此時此刻坐在我身邊的這位嘉賓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設計師包為民先生,您好。
包為民:你好。
專業發展
主持人:包先生將會在演播室里就我們學生和家長特別關心的航空航天未來的就業形勢和前景怎麼樣,來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解答。
主持人:我們一起了解一下2006年航空航天專業的就業情況,接下來我們就要和今天請到的嘉賓包先生就這個行業具體的特點進行深入的交流。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如果您有什麼問題想跟包先生進行交流的話,別忘了發送簡訊告訴我們。我想再簡單地介紹一下包先生的職位,您是目前中國最年輕的院士之一,所以我想很多電視機前的考生把您當作自己將來職場的偶像了,希望有您今天這樣的成就。我簡單地了解一下您的從業經歷。您是在1982年從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也就是現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包為民:由西北電訊工程學院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
主持人:您當時讀的專業是電子工程系信息處理專業。畢業之後就在國防航空領域工作了,後來被授予了中科院院士的稱號。您能不能簡單地介紹一下您當時選擇這個專業,有沒有想到從事這個工作,還是為了心中的職業理想選擇了當時的專業?
包為民
包為民
包為民:這麼講,當時選擇這個專業的時候確實沒想到會從事航天這個行業,當時選了這個專業的時候主要是我82年參加高考,當時選擇專業考慮到這麼幾個事,我父母都是大學的老師,他們給了我很多建議,主要講了三點,第一他認為信息行業將來發展勢頭比較好,可能是一個主導的產業,所以要選這個。第二當時也考慮個人的一些愛好,我也是比較愛好這個電子行業。我也是個業餘愛好者,所以也就選擇了電子類的專業。第三可能還是看看自己是喜歡搞文科還是搞理科,還是搞工科,我那時候比較喜歡動手,從三方面考慮當時就選擇了信息處理專業。
主持人:對您來說當時做這樣一個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熱衷於什麼佔了更多的成分。所以還是熱愛什麼選擇什麼這很重要,才能做得更好。那您覺得如果當時選這個專業並沒有想到是做國防領域的工作的話,那如果我就是將來想從事這樣一個職業,那您覺得和當下我選擇什麼樣的專業以及選擇什麼院校之間有沒有一個必然的聯繫。
包為民:‘大學所學的專業和你未來就業從事的工作職業角度來講,應該說沒有特別的一些必然聯繫。因為大學的學習主要還是打基礎,學習基本技能,對於一個人來講也是基本技能的培訓。你要想選擇一個想急於求成的專業不太現實,你還是注重打基礎,如果這樣想的話大學裡頭還是注重於理論基礎的學習。我們過去有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樣的話我覺得還是打好一個基礎。'
個人經歷
包為民
包為民
主持人:您從您個人的經歷來看,您覺得在大學當中哪些基礎是最重要的,需要夯實的。
包為民:剛才也談了,說大學是打基礎,但是我想數理化英這肯定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基礎。另外我覺得專業基礎課也是非常重要,比方說自動化控制理論,計算機、軟體、電子工程等等這些對我後來的工作確實幫助很大。主持人:這是在大學當中需要學習的一些專業和課程。
包為民:另外我覺得學校也比較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面,所以學校也搞了一些選修課,這個非常好。我當時也選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內容,所以我覺得這些課程對自己的培養還是非常有用的。另外我想大學重點還是要培養自己的一個能力,解決問題,自己學習的一種能力。你將來在工作和就業過程當中,才能夠去發展、發現一些前沿的技術。因為你走向社會以後沒有老師手把手地教你了,那個時候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要靠自己去學,你要不注重自我學習的能力的話,你將來可能要吃苦了。老是靠別人的灌輸性教育那不行。
航天人
主持人:不可能永遠走路都是拄著一個拐棍。剛才我們也和兩位學校負責招生的兩位老師談,他們說學校的實驗班還要考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情商,那是不是說做一個合格的航空航天專業從業人員,要在其他方面除了基礎知識還有一些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能力,其他方面的綜合素質也非常重要,您覺得他們具備什麼樣的綜合素質才能在這個領域做得更好呢?
包為民
包為民
包為民:作為一個合格的航天人有這麼一個理解,因為航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設計的技術專業面也非常廣。我想要想作為一個合格的航天人,他除了和其他科學領域一樣需要一個基本技能以外,首先還有這麼幾條。一,這個人熱愛祖國,熱愛自己從事的航天事業,這是非常重要的。你要不愛的話你可能就不愛做這件事,就做不好。二,要能夠融入航天文化。我一說航天文化確實很多,比如當下我們社會上都在談到的一些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什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等等,還有就是讚揚航天精神,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我們院裡面也提到的一些精神,勇攀高峰、永不停步、永保成功、勇創第一。你要如入這種航天的文化,而且這些文化確實也是我們老一代航天人創造的一批精神財富。也就是這些精神財富激勵和凝聚了這些航天人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創造了兩彈一星和載人太空梭輝煌的成績。
主持人:難怪航天人成為我們崇拜的英雄,實際上因為他們在從事這個專業的過程當中的確經受了別人不能承受的一些培養和鍛煉,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難。他們具有更強的堅韌的性格。包為民:航天人還要有特別紮實的基本功,另外作為航天人來講,他既要能有面對成功得那份喜悅,也要能夠承受失敗的壓力。航天人就是在成功和失敗這種挑戰當中,一次又一次的攀登那種高峰,所以你要有比較好的心理素質,你要是承受不了失敗的考驗的話,你可能幹這個行業就比較困難了。主持人:我怎麼覺得您說這個跟我們做主持人也差不多,一定要心理素質很好,另外可能大家對於這個行業在過去有一些偏見,比如說我就聽到過這樣一個順口溜,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過去是這樣嗎?
包為民:應該說改革初期社會上有這樣的順口溜,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但是國家非常注意這個問題,通過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航天人福利待遇這塊有了明顯的提高。不會說是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個現象已經沒有了。
主持人:我們再簡短回答最後一個問題,如果航天類行業這麼熱門的話,大家蜂擁而至,將來會不會造成飽和或者說過剩的狀態呢?
包為民(右)
包為民(右)
包為民:航天作為國家重要發展領域,2006年在政府發布的二十一世紀國家中長期科學基礎發展規劃綱要里就提到,我們國家經過中長期的發展,科學技術領域要在八個重點方面得到發展,其中就提到了航天技術尖端的一些領域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很多領域需要探險。
主持人:還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包為民:對,需要更多的創新性人才往這方面補充。
主持人:好的,謝謝包院士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給大家回答這些問題,明天我們將會請到的是有關政法類專業嘉賓來介紹這個行業的就業前景,如果我們的考生對這方面的志願比較感興趣的話,不要錯過我們明天的節目。

聽取彙報

2007年7月25日,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專家指導委員會協同全球領先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工具廠商Synopsys公司,在清華大學主樓會議室召開《微電子與集成電路技術叢書》編寫工作彙報會暨新聞發布會。在編寫過程中,為了保證叢書的編著和出版質量,特別成立了叢書編著指導委員會,任委員的包括國家教育部高教司張堯學司長、科技部高新司馮記春司長、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丁文武副司長,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包為民、王陽元、侯朝煥、吳德馨、鄒世昌、鄔江興、許居衍等,以及業內專家郝躍、魏少軍、葉甜春等。因時間衝突不能到場的王陽元院士、吳德馨院士、鄒世昌院士、包為民院士、鄔江興院士、許居衍院士等聽取了彙報,對叢書也寄予了厚望和忠懇的指導建議。

專題演講

2008年6月11日上午,寧波“天一論壇”院士報告會在金港大酒店舉行。兩位鎮海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應邀作了專題演講。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江華主持報告會。
當天,包為民院士作了《中國人的航天事業》的專題演講,就新中國的航天路、探月工程和載人航天工程等內容作了闡述。
“天一論壇”是寧波市開展學術活動、人才培養、推進科學技術與技術創新的重要平台。此次寧波“天一論壇”院士報告會是2008創意鎮海科技與人才活動周的一項重要活動內容,由鎮海區人民政府和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

人物評價


包為民被評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專家,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津貼。他理論基礎紮實、工作實踐豐富、學風正派、嚴謹務實、勇於創新,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已成為中國航天運載器及控制系統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曾獲國防科工委二等功1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2005年5月12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2008年3月—2013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
2008年12月1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2009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路與系統博士生導師
2010年5月北京大學工學院兼職教授 
2013年3月—2018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18年3月—2023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 
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理事長
總裝備部精確制導專業組副組長
中關村科技園丰台園區科協主席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編輯委員會委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包為民主持了中國新型遠程戰略導彈的控制系統設計工作,使戰略導彈控制系統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9年12月,包為民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等獎項。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2003年度全國水庫防洪調度決策支持系統工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人才培養

● 講座報告
2008年6月11日,鎮海籍院士包為民應邀參加在金港大酒店舉行寧波“天一論壇”院士報告會,作了《中國人的航天事業》的專題演講,就新中國的航天路、探月工程和載人航天工程等內容作了闡述。
2016年9月11日,包為民,應邀來青海大學為師生作了題為《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走向航天強國》的專題報告。
2018年11月19日,包為民應邀參加北京交通大學的“交大大講堂,作了主題為《走向航天強國,向世界科技前沿進軍》的報告。
● 教育思想
2014年10月8日,包為民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揭牌儀式上的講話中,從“錢學森之問”切入,他指出“錢學森班”將致力於結合學校電子信息優勢和空間技術特點,遵循錢老“大成智慧”的教育思想,理工文齊發展,科學藝術相互促進,形成一種體系開放、機制靈活的人才教育體系,大力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氛圍,培養具有基礎知識紮實、創新實踐能力突出、愛國精神奉獻的空間技術精英人才。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2000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 
2010年第二屆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專家
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