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雁

控制系統設計工程師

陳雁,1920年6月14日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今常熟市)。全家靠父親經營水果維持基本生活,家庭經濟比較緊張。在他家的對面有一姓張的人家是個知識分子家庭,開辦一所私立學校。陳雁小時候經常到他家去玩,常聽到他們家長對孩子的教導:人必須從小就要刻苦學習,增長知識,長大了才有能力做些有益的事情。這些話對陳雁立志讀書、追求知識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生平簡介


他於1935年初中畢業,是兄弟姐妹中惟一的一個初中畢業生。由於家境貧困,不能繼續升學讀書,這是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的第一次精神打擊。在無奈的情況下,於1936年託人介紹進入上海中國無線電業公司製造廠當了學徒工。在給工程師們做輔助工作的同時,從工程師們那裡學到了不少的無線電技術知識。就在這時,他對無線電技術產生了興趣,開始進行初步的電子技術研究與探索,成為他人生事業的起點。
日本軍國主義於1937年7月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上海遭到轟炸,公司由上海遷往重慶。兩年後,又遭到了日本飛機的轟炸,公司全部被炸毀,在無法繼續辦下去的情況下,宣布解散。每人發給3個月的工資,各奔前程,自謀出路。本想通過在公司工作的機會,多學點電子技術的陳雁,就這樣又被一場無情的侵華戰爭給破壞了。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被調往上海空軍23廠任設計組長,從事導航設備的研製工作。1953年夏天,被調往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從事超高頻調頻發射機的研製工作。1957年底,該所全部轉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開始從事航天事業的工作。
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他擔任控制系統專業設計部研究室的副主任、主任,負責組織仿製近程導彈控制用的橫偏系統地面發射機及天線交換器,1960年11月5日首發飛行試驗成功,圓滿地完成了近程導彈仿製任務。緊接著開始自行設計中近程導彈控制系統用的橫偏系統地面大功率發射機,經過艱苦努力,完成了任務。
在研製中程導彈、遠程導彈及運載火箭系列控制系統電子儀器中,他負責重大技術問題的協調和處理。在工藝管理上,他推行工藝整機負責制;原材料入廠檢驗制;元器件篩選制;晶體管老化制;產品質量三檢制。並在航天範圍內率先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為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是一位兢兢業業為航天事業作出貢獻的老專家。
他還擔任過航天電子裝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主任委員。
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為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

成就


在青年時代,儘管國內處在戰亂時期,生存、生活、求學都非常艱難,但他心中嚮往的還是讀書、學習、追求研究科學技術,這是他在50年代後期步入航天事業的技術基礎。
50年代中期,我國的航天事業開始起步。當時面臨的首要任務是仿製由蘇聯引進的P-2液體近程彈道導彈。他擔任控制系統設計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承擔仿製近程導彈橫偏系統地面發射機及天線交換器和自行設計中近程導彈橫偏系統地面大功率發射機任務。
60年代初,我國遇到了三年經濟困難和外國撤走專家的壓力,給正在創建的航天事業造成極大的困難。他帶領全室技術人員,知難而進,不僅完成了有關電子儀器仿製任務,而且還完成我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控制系統有關的電子儀器的研製任務。尤其是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技術條件要求比仿製的要高,在體積重量不增加的情況下,要增大發射功率,針對這一技術難題,他把自己學習掌握的理論和具體技術問題相結合,精心設計,反覆試驗,終於在使用原材料上減輕了重量,提高了發射功率,達到了方案設計的技術要求,為自行研製的中近程導彈試驗成功作出了貢獻,也為以後的型號研製奠定了技術基礎,培養、鍛煉了技術隊伍。
在以後他先後負責中程、中遠程導彈和多種運載火箭有關產品研製的組織領導和技術協調工作。他擔任總工程師工作長達二十多年,主要負責處理科研生產用的原材料、元器件質量問題,保證滿足航天產品的需要。在處理和解決技術問題過程中,他一向實事求是,用科學的精神去對待工作,用嚴格管理的方式不輕易放過生產中出現的每一個技術問題,用實踐的態度到科研生產現場解決問題。在一次處理繼電放大器技術問題時,工藝人員、調試人員幾天找不出調試不歸零的原因,他到現場很快地找出原因,迅速果斷地解決了問題,顯示了他解決技術問題的實際能力,確保了科研生產任務按周期完成。
他在組織領導產品的研製過程中,有的由於時間短、任務急,他就組織生產人員、技術人員一起奮戰,自己也到生產現場解決問題,確保了科研生產任務的完成。但是,在表彰完成任務的有功人員時,他總是把榮譽讓給別人,這反映了一個老專家的道德風範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培養人才


在導彈控制系統電子儀器設備廠組建初期,各類人員相當缺乏的情況下,他為了顧全大局,向三線單位(對口包建廠)支援各類人員300多人,把最好的技術人員、最好的領導幹部、最好的工人送往三線,確保三線的技術力量、領導班子力量和生產能力都能適應科研生產的要求。他還親自到三線協助選點、布局,住了三個多月,落實各項方案。在他的關心努力下,三線生產的第一批產品就是合格品,他的這種認真負責大力協同的風格與精神,受到了三線單位領導和有關人員的好評。
他還注意在職技術人員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組織技術人員有計劃地進修學習和知識更新。對有培養前途的青年人送到電大學習。對青年工人在廠內分期分批組織輪訓,提高他們的技能和文化知識水平。在他的重視下,全體人員的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和進步,為該廠能夠擔負更複雜電子儀器的生產任務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工作履歷


1935~1936年在南京中央電業公司當學徒工。
1936~1939年 在上海及重慶中國無線電業公司當學徒工及工人。
1939~1940年 在重慶中央工業學校讀書。
1940~1941年 在重慶國際宣傳處任報務員
1941年 在重慶華蜀無線電機行任技師。
1942年 在重慶中央工業學校讀書。
1942~1946年 在重慶大學電機系讀書。
1946~1947年 在北京電信機械修造廠任技術員。
1947年 在遼寧省撫順發電廠任技術員。
1948~1949年 在中央航空公司任一級技術員。
1949~1953年 在上海空軍23廠任設計組長。
1953~1958年 在北京通信兵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所任副研究員。
1958~1962年 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控制系統設計部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62~1965年 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北京第11機械廠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1965~1982年 在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地地導彈控制系統電子儀器設備廠任廠長兼總工程師、兼控制系統研究所副所長。
1982~1990年退居二線。
1990年6月 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