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亭口鎮的結果 展開

亭口鎮

陝西省咸陽市長武縣下轄鎮

亭口鎮,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長武縣,地處縣境東部。

亭口鎮下轄2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7587人(2020年)。2011年,亭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0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36.68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65億元。

歷史沿革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在古代曾設亭門驛,明、清沿用設里、鎮而得名。
明代設亭口裡。
清代設亭口鎮。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仍為亭口鎮。
1949年後,設亭口區。
1956年2月,改為亭口鄉。
1958年,長武縣併入彬縣歸巨家公社管轄。
1961年,恢復長武縣建制後設亭口公社。
1984年5月,亭口公社改為亭口鄉。
2004年,路家鄉併入亭口鄉。
2009年,撤鄉設鎮。
2011年,冉店鄉併入亭口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亭口鎮地處渭北黃土高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坡、塬、川相間,最高峰位於冢豐村,海拔1274米;最低點位於安華村,海拔847米。 

氣候特徵

亭口鎮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1.8℃,1月平均氣溫-4.8℃,極端最低氣溫-24.1℃;7月平均氣溫約26℃,極端最高溫39.7℃。無霜期年平均174天,最長182天,最短15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26.5小時,年總輻射為115.6千卡/每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76天,年平均降水量594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813毫米(196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370毫米(1979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8月最多。 

水系水文

亭口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涇河、黑河、磨子河3條。境內最大河流為黑河,由西向東在亭南以東匯入涇河,境內流長13.5千米,主要支流有田家溝河流、安華溝河流。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轄亭南、亭北、安華、楊廠、宇家山、西塬、張家嘴、三台、樊羅、史家峪、坷堖、趙家坡、鐵渠、路家、朱位、支村、安家塬、馮家、柴廠、胡堡、董興、冢豐、川豐、陽坡、冉店、謝家河、崔家門、二廠、寶蓋、下孟、禮村、上孟、山莊、上河、下河、馬屋36個行政村;下設11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亭口鎮下轄27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亭北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428105200121亭北村
610428105201220鐵渠村
610428105204220坷堖村
610428105206122安華村
610428105207121亭南村
610428105211220西塬村
610428105214220三台村
610428105219220宇家山村
610428105222220路家村
610428105223220冢豐村
610428105224220川豐村
610428105226220安里村
610428105228220馮家村
610428105231220胡堡村
610428105233220支村村
610428105234220朱位村
610428105235220柴廠村
610428105239220樊羅村
610428105240121二廠村
610428105242220冉店村
610428105243122碾子坡村
610428105245220山莊村
610428105247220上孟村
610428105248220上河村
610428105250220馬屋村
610428105251220禮村村
610428105252220謝家河村

人口


亭口鎮
亭口鎮
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轄區總人口3165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040人,城鎮化率31.7%。另有流動人口5800人。總人口中,男性17001人,佔53.7%;女性14651人,佔46.3%;14歲以下7088人,佔22.3%;15—64歲19833人,佔62.7%;65歲以上4731人,佔15%。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31559人,佔99.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28.5人。 
截至2018年,亭口鎮戶籍人口33095人。
2021年6月18日,長武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亭口鎮常住人口數為27587人。

經濟


綜上所述

2018年,亭口鎮有工業企業48個;其中,規上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4個。 

第一產業

2011年,亭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5%。糧食以小麥、玉米、豆類為主。2011年,亭口鎮糧食生產1.1萬噸,其中小麥0.83萬噸,玉米0.2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蘋果、柿子、核桃、花椒等。2011年,亭口鎮蘋果種植面積2.1萬畝,柿子種植面積0.6萬畝,核桃種植面積0.82萬畝。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亭口鎮生豬飼養量1.94萬頭,年末存欄1.12萬頭;羊飼養量1.25萬隻,年末存欄0.86萬隻;家禽飼養量7.3萬羽。2011年,亭口鎮生產肉類2050噸;畜牧業總產值328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5.8%。 

第二產業

亭口鎮工業以煤炭發電,礦山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生產為主。2011年,亭口鎮工業總產值達36.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5%。工業企業7家,職工2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7億元,比上年增長46%。 

第三產業

2011年,亭口鎮商業網點108個,從業人員520人。2011年,亭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65億元,比上年增長7.3%;城鄉集貿市場4個,成交額1.23億元。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各類金融機構4家,各類存款餘額0.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各項貸款餘額0.81億元,比上年減少5.8%。

歷史文化


文物古迹

碾子坡遺址
碾子坡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長武縣亭口鎮碾子坡村,南距黑河約300米。
1959年發現,遺址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地的8個不同地點進行了長達10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共揭露居址面積500多平方米,清理古墓葬300餘座,其中先周古墓達200多座,出土文物數千件,有鬲、豆、罐、盂和瓮等。經鑒定,碾子坡遺址包含多種不同性質的文化遺存。
碾子坡遺址主要內涵屬先周文化,約相當古公亶父遷岐之前的遺存。對探討先周文化面貌和特徵,增添了新的資料。《歷史學年鑒》專題刊載,稱為考古新發現。
2013年5月3日,碾子坡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亭口鎮
亭口鎮

風味小吃

長面
長面多為待客家常上等便飯。講究巧婦擀麵,“擀成紙,切成線,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碗里挑不斷”。尤以支村、路家“刀剺面”為最好。做飯時,前鍋下面,后鍋煎湯,臊子為葷,酸湯為素,佐料不同,風味各異。農家長面,具有薄、細、長、筋、光、煎、汪、酸、辣、香的特點。
長面
長面
血條湯
亭口人紅白喜事,生日滿月,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頭一頓上等飯是血條湯。煎湯時加臊子、蔥花、豆腐、木耳、黃花、辣子等,形成血條紅,豆腐白,辣而不嗆,油而不膩的特點,為地方風味吃食一絕。血條湯的關鍵在血條上,它的製作方法是:把白面用鮮豬血或鮮雞血拌勻,擀成或用壓面機壓成細條,切段蒸熟,拌上清油曬乾儲存。做湯的時候,把干血條放入滾水鍋里,煮泡5—10分鐘,然後放進大油,加上調料佐菜,燒開即可。吃血條湯,一般要泡上白蒸饃,配上涼拌豆芽或粉絲等冷盤,這樣、饃香湯熱,菜涼味鮮。
淤面
搓洗麥面,濾淀分離麵皮、麵筋,將過濾淤積的面水煉蒸或攤擀薄餅,切條或壓餄餎,配擇骨肉,加鹽、醋、蔥、蒜、姜、辣子,涼調入席。
支村燒雞
支村燒雞色澤鮮亮,肉質細爛,味道香美,為長武名吃。地道的支村燒雞需宰鮮嫩肥雞,以陳年原汁雞湯鹵煮,及時下醬上油而成,雞形完整,金黃絳紅,油明發亮,肉爛骨離。
手工工藝
亭口刺繡
亭口婦女熱愛刺繡,成品圖案精美,針腳細密,配色協調,絢麗多彩。刺繡物品有帽、鞋、鞋墊、裹肚、襪底、被單、床圍、枕頭、枕套以及煙袋、香包,還有貓、狗、虎等小巧玲瓏的布玩具。刺繡圖案有並蒂蓮花、鴛鴦戲水、魚兒鬧蓮、蓮生桂(貴)枝(子)、花好月圓,還有五毒(蛇、蠍子、壁虎、蟾蜍、蜈蚣)等,取吉祥如意、驅邪避毒之意,手工精妙,美觀大方,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交通


亭口鎮境內312國道、福(福州)銀(銀川)高速公路及在建的西平鐵路東西穿越,通村公路總長75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鎮文化站2個,村級文化站25個,文化健身廣場17個,農家書屋36個,藏書5.8萬餘冊。各類民間文化專業人員36人。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108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712人,專任教師43人;小學20所,在校生1847人,專任教師26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733人,專任教師13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到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個,村衛生室36個,病床42張。專業衛生人員53人,其中執業醫師34人,註冊護士19人。2011年,亭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0559人,參合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