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亭口鎮的結果 展開
- 陝西省咸陽市長武縣下轄鎮
- 隸屬於山東棲霞市
亭口鎮
陝西省咸陽市長武縣下轄鎮
亭口鎮,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長武縣,地處縣境東部。
亭口鎮下轄2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7587人(2020年)。2011年,亭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0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36.68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65億元。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在古代曾設亭門驛,明、清沿用設里、鎮而得名。
明代設亭口裡。
清代設亭口鎮。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仍為亭口鎮。
1949年後,設亭口區。
1956年2月,改為亭口鄉。
1958年,長武縣併入彬縣歸巨家公社管轄。
1961年,恢復長武縣建制後設亭口公社。
1984年5月,亭口公社改為亭口鄉。
2004年,路家鄉併入亭口鄉。
2009年,撤鄉設鎮。
2011年,冉店鄉併入亭口鎮。
亭口鎮地處渭北黃土高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坡、塬、川相間,最高峰位於冢豐村,海拔1274米;最低點位於安華村,海拔847米。
亭口鎮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1.8℃,1月平均氣溫-4.8℃,極端最低氣溫-24.1℃;7月平均氣溫約26℃,極端最高溫39.7℃。無霜期年平均174天,最長182天,最短15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26.5小時,年總輻射為115.6千卡/每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76天,年平均降水量594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813毫米(196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370毫米(1979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8月最多。
亭口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涇河、黑河、磨子河3條。境內最大河流為黑河,由西向東在亭南以東匯入涇河,境內流長13.5千米,主要支流有田家溝河流、安華溝河流。
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轄亭南、亭北、安華、楊廠、宇家山、西塬、張家嘴、三台、樊羅、史家峪、坷堖、趙家坡、鐵渠、路家、朱位、支村、安家塬、馮家、柴廠、胡堡、董興、冢豐、川豐、陽坡、冉店、謝家河、崔家門、二廠、寶蓋、下孟、禮村、上孟、山莊、上河、下河、馬屋36個行政村;下設11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亭口鎮下轄27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亭北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610428105200 | 121 | 亭北村 |
610428105201 | 220 | 鐵渠村 |
610428105204 | 220 | 坷堖村 |
610428105206 | 122 | 安華村 |
610428105207 | 121 | 亭南村 |
610428105211 | 220 | 西塬村 |
610428105214 | 220 | 三台村 |
610428105219 | 220 | 宇家山村 |
610428105222 | 220 | 路家村 |
610428105223 | 220 | 冢豐村 |
610428105224 | 220 | 川豐村 |
610428105226 | 220 | 安里村 |
610428105228 | 220 | 馮家村 |
610428105231 | 220 | 胡堡村 |
610428105233 | 220 | 支村村 |
610428105234 | 220 | 朱位村 |
610428105235 | 220 | 柴廠村 |
610428105239 | 220 | 樊羅村 |
610428105240 | 121 | 二廠村 |
610428105242 | 220 | 冉店村 |
610428105243 | 122 | 碾子坡村 |
610428105245 | 220 | 山莊村 |
610428105247 | 220 | 上孟村 |
610428105248 | 220 | 上河村 |
610428105250 | 220 | 馬屋村 |
610428105251 | 220 | 禮村村 |
610428105252 | 220 | 謝家河村 |
亭口鎮
截至2018年,亭口鎮戶籍人口33095人。
2021年6月18日,長武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亭口鎮常住人口數為27587人。
2018年,亭口鎮有工業企業48個;其中,規上企業9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4個。
2011年,亭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5%。糧食以小麥、玉米、豆類為主。2011年,亭口鎮糧食生產1.1萬噸,其中小麥0.83萬噸,玉米0.2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蘋果、柿子、核桃、花椒等。2011年,亭口鎮蘋果種植面積2.1萬畝,柿子種植面積0.6萬畝,核桃種植面積0.82萬畝。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亭口鎮生豬飼養量1.94萬頭,年末存欄1.12萬頭;羊飼養量1.25萬隻,年末存欄0.86萬隻;家禽飼養量7.3萬羽。2011年,亭口鎮生產肉類2050噸;畜牧業總產值328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5.8%。
亭口鎮工業以煤炭發電,礦山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生產為主。2011年,亭口鎮工業總產值達36.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5%。工業企業7家,職工2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7億元,比上年增長46%。
2011年,亭口鎮商業網點108個,從業人員520人。2011年,亭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65億元,比上年增長7.3%;城鄉集貿市場4個,成交額1.23億元。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各類金融機構4家,各類存款餘額0.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各項貸款餘額0.81億元,比上年減少5.8%。
碾子坡遺址
碾子坡遺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長武縣亭口鎮碾子坡村,南距黑河約300米。
1959年發現,遺址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地的8個不同地點進行了長達10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共揭露居址面積500多平方米,清理古墓葬300餘座,其中先周古墓達200多座,出土文物數千件,有鬲、豆、罐、盂和瓮等。經鑒定,碾子坡遺址包含多種不同性質的文化遺存。
碾子坡遺址主要內涵屬先周文化,約相當古公亶父遷岐之前的遺存。對探討先周文化面貌和特徵,增添了新的資料。《歷史學年鑒》專題刊載,稱為考古新發現。
2013年5月3日,碾子坡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亭口鎮
長面
長面多為待客家常上等便飯。講究巧婦擀麵,“擀成紙,切成線,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碗里挑不斷”。尤以支村、路家“刀剺面”為最好。做飯時,前鍋下面,后鍋煎湯,臊子為葷,酸湯為素,佐料不同,風味各異。農家長面,具有薄、細、長、筋、光、煎、汪、酸、辣、香的特點。
長面
血條湯
亭口人紅白喜事,生日滿月,逢年過節,招待客人的頭一頓上等飯是血條湯。煎湯時加臊子、蔥花、豆腐、木耳、黃花、辣子等,形成血條紅,豆腐白,辣而不嗆,油而不膩的特點,為地方風味吃食一絕。血條湯的關鍵在血條上,它的製作方法是:把白面用鮮豬血或鮮雞血拌勻,擀成或用壓面機壓成細條,切段蒸熟,拌上清油曬乾儲存。做湯的時候,把干血條放入滾水鍋里,煮泡5—10分鐘,然後放進大油,加上調料佐菜,燒開即可。吃血條湯,一般要泡上白蒸饃,配上涼拌豆芽或粉絲等冷盤,這樣、饃香湯熱,菜涼味鮮。
淤面
搓洗麥面,濾淀分離麵皮、麵筋,將過濾淤積的面水煉蒸或攤擀薄餅,切條或壓餄餎,配擇骨肉,加鹽、醋、蔥、蒜、姜、辣子,涼調入席。
支村燒雞
支村燒雞色澤鮮亮,肉質細爛,味道香美,為長武名吃。地道的支村燒雞需宰鮮嫩肥雞,以陳年原汁雞湯鹵煮,及時下醬上油而成,雞形完整,金黃絳紅,油明發亮,肉爛骨離。
手工工藝
亭口刺繡
亭口婦女熱愛刺繡,成品圖案精美,針腳細密,配色協調,絢麗多彩。刺繡物品有帽、鞋、鞋墊、裹肚、襪底、被單、床圍、枕頭、枕套以及煙袋、香包,還有貓、狗、虎等小巧玲瓏的布玩具。刺繡圖案有並蒂蓮花、鴛鴦戲水、魚兒鬧蓮、蓮生桂(貴)枝(子)、花好月圓,還有五毒(蛇、蠍子、壁虎、蟾蜍、蜈蚣)等,取吉祥如意、驅邪避毒之意,手工精妙,美觀大方,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亭口鎮境內312國道、福(福州)銀(銀川)高速公路及在建的西平鐵路東西穿越,通村公路總長75千米。
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鎮文化站2個,村級文化站25個,文化健身廣場17個,農家書屋36個,藏書5.8萬餘冊。各類民間文化專業人員36人。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108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712人,專任教師43人;小學20所,在校生1847人,專任教師26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733人,專任教師13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到100%。
截至2011年末,亭口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個,村衛生室36個,病床42張。專業衛生人員53人,其中執業醫師34人,註冊護士19人。2011年,亭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0559人,參合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