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是印度自行研發為主的運載火箭。印度太空研究機構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全國衛星系統類型的衛星送至地球同步軌道。
2006年7月10日下午5點38分,印度軍方在印中央邦薩提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一枚“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F02”,攜帶著“印衛-4C”通訊衛星。距離地面約70公里
![.](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d/mad212c706cd2280a1c74b6f26d001f44.jpg)
.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英文縮寫:GSLV),印度自行研發為主的運載火箭。
從字面意義上理解,能把同步衛星送入太空的多級航天火箭可統稱為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
功能 一次性火箭
製造公司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
國家 印度
尺寸
高度 49 米 (160 呎)
直徑 2.8 米 (9.1 呎)
質量 402,000 公斤 (886,000 磅)
節數 3節
酬載能力
酬載能力
(LEO) 5,000 公斤 (11,000 磅)
酬載能力
(地球同步軌道) 2,500 公斤 (5,500 磅)
現況 現役
發射場 斯里赫里戈達島
發射次數 5次
成功次數 3次
失敗次數 1次
部分失敗次數 1次
首次發射 2001年4月18日
火箭形式 4枚
引擎 L40H Vikas引擎*2顆
推力 680 千牛頓
總推力 2,720 千牛頓
比沖 262 秒
推進時間 160 秒
燃料 四氧化二氮/聯氨
第一級
引擎 1 枚S139引擎
推力 4,700 千牛頓
比沖 166 秒
推進時間 100 秒
燃料 HTPB (solid)![.](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c/mbc81db46d9f002db56b45280f57e4808.jpg)
![.](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c/mbc81db46d9f002db56b45280f57e4808.jpg)
.
第二級
引擎 GS2 Vikas引擎*4顆
推力 720 千牛頓
比沖 295 秒
推進時間 150 秒
燃料 四氧化二氮/聯氨
第三級
引擎 1顆RD-56M引擎
推力 73.5 千牛頓
比沖 460 秒
推進時間 720 秒
燃料 液態氫/液態氧
印度太空研究機構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全國衛星系統類型的衛星送至地球同步軌道。火箭多為俄羅斯協助建造,並非印度獨立建造。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為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改良版,增加捆綁式液態輔助火箭為一三節式火箭。第一節為固態推進器;第二及第三為液態推進器。固態及輔助火箭是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延續,所以低溫液態引擎由俄羅斯提供,共買了七個末端節引擎。印度試著去建造低溫末端節引擎並向俄羅斯買技術,但遭美國施壓,因此俄羅斯並未提供此項技術給印度。所以在過去的十一年印度空間研究機構持續研發如何建造低溫液態引擎。
前兩次發射都在發展中,第一次發射在2001年4月18日,並非完全成功其發射衛星為實驗用通訊衛星地球同步衛星一號;第二次發射完全成功,在2003年5月8日,發射實驗用通訊衛星地球同步衛星二號;在2004年9月20日發射EDUSAT通訊衛星之實用飛行;第四次發射在2006年7月10日下午5點38分,印度軍方在印中央邦薩提什達萬航太中心發射一枚“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F02”,攜帶著實驗用通訊衛星地球同步衛星四號C型通訊衛星。距離地面約70公里處出現箭體傾斜、連續翻轉、空中爆炸,跌落在孟加拉灣。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 第四次發射使用俄羅斯低溫液態末端節引擎,印度太空研究機構預測下次發射將使用先進的低溫引擎。
編號 衍生型 發射日期 發射地點 酬載衛星 發射結果 備註
D1 GSLV Mk.I(a) 2001年4月18日 斯里哈里科塔 GSAT-1 成功 試驗飛行
D2 GSLV Mk.I(a) 2003年5月8日 斯里哈里科塔 GSAT-2 成功 試驗飛行
F01 GSLV Mk.I(b) 2004年9月20日 斯里哈里科塔 EDUSAT 成功 首次操作飛行
F02 GSLV Mk.I(b) 2006年7月10日 斯里哈里科塔 INSAT-4C 失敗 火箭及衛星因失去控制而銷毀,落入孟加拉灣rocket's trajectory veered
F04 GSLV Mk.I(b) 2007年9月2日 斯里哈里科塔 INSAT-4CR 成功 put 2160 kg of payload in 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and it reached designated 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D3 GSLV Mk.II 2010年4月15日
12:57 GSAT-4 2,220 kg 失敗 First flight test of the ISRO designed and built cryogenic Upper Stage. Failed to reach orbit due to malfunction of Fuel Booster Turbo Pump (FBTP) of the Cryogenic Upper Stage.
Planned launches
F?? GSLV MK.?? 2009 斯里哈里科塔 Healthsat
TAUVEX-2
F?? GSLV MK.?? 2009 斯里哈里科塔 Insat-3D
F?? GSLV MK.?? 2012 斯里哈里科塔 Aditya (space craft)
2015年8月27日19時22分,印度在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使用GSLV Mk II運載火箭成功發射GSAT-6通信衛星。
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使用四支L40液態推進火箭可酬載約5000公斤(11000磅)到近地軌道;使用俄羅斯KVD-1低溫末端節引擎可將2200公斤(4850磅)到地球同步軌道。
第一節
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第一節直徑為2.8米,他用M250及的馬釘鋼作外殼材料,而推進劑重達129噸;第一節之a(L40)有四十噸重的液態推進劑(四氧化二氮/聯氨),直徑為1.2米。
第二節
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第二節直徑為2.8米,而且有液態推進劑(四氧化二氮/聯氨)分裝在兩個鋁合金槽里,重達37.5噸。
第三節
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火箭第三節的直徑也是2.8米,用低溫液態推進劑(液態氫/液態氧)並放在兩個鋁合金槽里,其質量為12.5噸。
事件一:
2006年7月10日,GSLV火箭攜帶INSAT衛星在半空解體。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奈爾曾表示,任務失敗的原因是助推器從箭體分離時出現故障;並成立15人事故分析委員會,調查事故細節,提出必要的改善措施;還要求對所有子系統的性能進行評估。
事件二:
印度國產火箭“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D3在2010年4月15日的發射中未能取得成功,箭上攜帶的GSAT-4通信衛星也一同墜毀。耗資0.74億美元的試飛以失敗告終,沉重打擊了快速發展的印度航天計劃。
全國產GSLV首次發射失利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拉達克里希南稱,本次試飛主要目的是驗證印度建造的低溫第三級段,是印度航天計劃中的一個關鍵里程碑,尤其對該國發射自己的衛星和研發載人航天器而言。
當地時間16時27分,這枚火箭長50米的火箭從印度斯里哈里科塔島上的航天中心發射升空。ISRO說發射后前5分鐘,火箭運行正常。發射后大約5分鐘,GSLV第二級分離,隨後低溫級段點火。
低溫級段按照箭載計算機的規劃點火,指標顯示低溫發動機點火了。不過,最後等到對數據進行詳細分析之後才能確認。地面人員觀察到火箭翻滾,意味著火箭失控,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兩台控制發動機(小型低溫發動機)沒有點火,沒有發揮必要的控制能力。
第三級燃燒時間為12分鐘,這兩台控制裝置發動機應該在這期間提供小型動力,控制火箭。但是跟蹤曲線顯示,火箭在官員宣布第三級點火之後數秒就失去了原有的高度。發射控制中心稱,火箭大約上升了140千米(87英里),出現問題時的速度為17700千米/秒(11000英里/秒)。
隨後幾分鐘,發射控制人員丟失失控火箭的跟蹤數據,因為火箭已經墜落印度洋上空的大氣層。最後的跟蹤顯示火箭處於印度東海岸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西南1600千米(1000英里)上空,據地面66千米(41英里)處。
事件三:印度一枚搭載通訊衛星的運載火箭2010年12月25日發射后不久失控並偏離航向。依照地面控制人員指令,火箭在空中“自爆”。一些航天技術人員說,這次發射失敗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遭遇的“巨大挫折”。
這枚火箭為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F06型,當地時間下午4時04分在位於印度東南部斯里赫里戈達島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點火升空,原定飛行19分鐘后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K·拉達克里希南說,火箭“發射45秒后失去控制”,地面控制人員向第一級發動機發出指令,但火箭未按指令工作。
按照他的說法,火箭第一級在發射后50秒內表現正常,隨後出現故障。發射后63秒,地面控制人員發出自毀指令,火箭在空中爆炸。火箭殘骸墜入孟加拉灣。這枚火箭原定20日發射,由於技術人員發現火箭發動機存在故障而推遲發射。
火箭搭載一顆GSAT-5P型衛星,用於通信服務和氣象監測。這顆衛星質量為2310千克,設計運行壽命13年。衛星裝備36個信息接受和轉發裝置,原計劃升空后替代1999年發射的INSAT-2E型通訊衛星。
空間研究組織設立的故障分析委員會初步認定,發射失敗與4台捆綁式液態燃料發動機相關。火箭發射0.2秒后,1台發動機失靈,僅3台正常工作,致使火箭飛行控制能力大幅降低。
發射后大約50秒,火箭飛行速度達到音速,但推力不足導致高度誤差較大,氣動載荷超過設計極限,因而無法正常飛行。
故障分析委員會利用模擬飛行、分析數據、核對等手段展開校準試驗並得出結論:故障發動機中推進燃料調節器在密閉狀態下流量係數明顯偏高。這可能是生產過程中疏忽所致,檢查和驗收試驗等工序未發現這一安全隱患。
這是印度同步衛星運載火箭連續第二次發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