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灣

位於印度洋北部

孟加拉灣位於印度洋北部,是世界最大的海灣,在赤道之北,西臨印度半島,東臨印度海外領地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北臨緬甸和孟加拉國,南在斯里蘭卡蘇門答臘島一線與印度洋本體相交,通過緬甸海馬六甲海峽暹羅灣和南中國海相連。

孟加拉灣寬約1600公里,面積217萬平方公里;水深2000-4000米,南部較深;鹽度30-34‰

命名規則


孟加拉灣沿岸有七國: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亞洲一些海域冠某國名或民族名,是國際地理標識(不是國家主權名稱):日本海、朝鮮海峽、東中國海(不等於中國東海)、菲律賓海、南中國海(不等於中國南海)、泰國灣新加坡海峽(三國所有)、馬六甲海峽(不是馬六甲城市所有)、緬甸海、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阿曼灣、波斯灣。
另外歐洲的英吉利海峽也是便稱(稱英吉利—法蘭西海峽語言上不方便),並非英國的,而是英國和法國都有部分領海。

地理概況


孟加拉灣屬於印度洋的一個海灣。西嵌斯里蘭卡(錫蘭),北臨印度,東以緬甸和安達曼—尼科巴海脊為界(印度海外領地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南面以斯里蘭卡南端之棟德拉高角與蘇門答臘西北端之烏累盧埃角的連線為界。南部邊界線長約為1609千米。寬約1600千米,面積217.2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為2586米,最大深度5258米。總容積為561.6萬立方千米。它是世界第一大海灣。近海有大量浮游生物。
安達曼—尼科巴海脊露出海面的部分,北有安達曼群島,南為尼科巴群島,把孟加拉灣與東部的安達曼海分開。灣頂有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巨型三角洲。流入該灣的其它河流有印度的默哈納迪河,哥達瓦里河和克里希納河。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重要通道。水溫25-27℃。鹽度30-34‰。沿岸有多種喜溫生物,如恆河口的紅樹林、斯里蘭卡沿海淺灘的珍珠貝等。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
它在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之間,深度在2000-4000米,南半部較深。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等河流注入北部大陸棚,寬160千米,南部較窄。尼科巴-蘇門答臘島附近南-北走向的印尼海溝是它主要海底特徵之一,最深近4510米。其他有無底峽谷、安德拉(Andhra)峽谷、克里希納(Krishna)峽谷、馬德拉斯峽谷、本內爾(Pennar)峽谷等。近海區域水溫四季不變,向北逐漸下降。水流因季節而變化,東北季風使海水順時針方向迴流,東南季風時相反。

歷史沿革


從古時起,孟加拉灣上便有商船過往,形成了中國和印度間早期的沿海貿易航線的一部分。從西元8世紀起,孟加拉灣成了它西岸的印度、斯里蘭卡(錫蘭)和它東岸的直通(Thaton)、馬達班(Martaban)和土瓦這些緬甸海港之間繁榮的貿易往來的海上通道。漢代時雲南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順流而下,出孟加拉灣航行到印度。與印度洋航道連接起來。《魏略·西戎傳》記載,大秦國水道通益州永昌郡,當由緬甸海岸登陸而達永昌。《厄立特里業海航行記》關於印度東海岸以東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證這條路線。英國歷史學家哈威在《緬甸史》中說,公元前2世紀以來,中國以緬甸為商業通道,“循伊洛瓦底江為一道、循薩爾溫江為一道,尚有一道循彌諾江(chindwinr,今親敦江)經曼尼普爾(Mannipur)乘馬需三月乃至阿富汗。商人在其地以中國絲綢等名產,換取緬甸的寶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歐洲的黃金等珍品”。明朝一份有關1580年的貿易報告就提及有 200個商人與30艘船通過伊洛瓦底江到緬甸進行貿易。正統年間王驥奏報:“木邦利緬人之鹽利,緬人資木邦之水利”。

地理特徵


它的深海盆大致呈“u”字形,深度達4500米。盆底有兩個特徵:東部有很直,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
長達5000千米的90°E海脊,以及由陸架沉積物沖積而成的恆河三角洲。90°E海脊的頂峰,水深約為2134米,其北端覆蓋著恆河三角洲的沉積物。三角洲分佈著樹枝狀的溝渠(扇谷)。
向環流。由於它的地形效應,導致了各種作用力的聚焦,因而,潮差、靜振和內波等現象均較顯著。它沿岸貿易發達,主要港口有:印度的加爾各答馬德拉斯本地治里、它的吉大港、緬甸的仰光毛淡棉、泰國的普吉、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印度尼西亞的班達亞齊、斯里蘭卡的賈夫納等等。

陸架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的陸架,寬為161公里,以北部和東部為較寬,向海一側陸架的平均深度為183米。陸架大部分由砂組成,向海一側多為粘土和軟泥,有好幾處被一些海底峽谷切割。其中有恆河峽谷,位於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的外方,深達732米;安得拉、克里希納和馬哈德范等峽谷分佈於該灣的西邊緣。

盆底特徵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的深海盤大致呈“u”字形,深度達4500米。盆底有兩個特徵:北部有很直,長達5000公里的東經90。以及由陸架沉積物沖積而成的恆河三角洲。東經90。海脊的頂峰,水深約為2134米,其北端覆蓋著恆河三角洲的沉積物。三角洲分佈著樹枝狀的溝渠(扇谷)。藉此,沉積物可以運移到較遠的深海盆。

表層環流

孟加拉灣的表層環流,受季風的強烈影響。春、夏兩季,潮濕的西南風引起順時針方向的環流3秋季和冬季,受東北風的作用,轉變為反時針方向環流。

水文特徵


注入河流

印度和緬甸的一些主要河流均流入它,著名的大河有: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克里希納河等等。它中著名的島嶼包括斯里蘭卡島、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普吉島等。

降水

印度洋的降水量以赤道帶最豐富,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風盛行的夏季,而東北風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較少,是熱帶季風分佈區。紅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約100-200毫米,為熱帶荒漠氣候區。南印度洋的廣大海域,全年降水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

氣候特徵


氣溫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
度洋氣候具有明顯的熱帶海洋性和季風性特徵。印度洋大部分位於熱帶、亞熱帶範圍內,南緯40°以北的廣大海域,全年平均氣溫為15-28℃;赤道地帶全年氣溫為28℃,有的海域高達30℃。比同緯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氣溫高,故被稱為熱帶海洋。印度洋氣溫的分佈隨緯度改變而變化。赤道地區全年平均氣溫約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氣溫為25-27°C,冬季氣溫為22-23℃,全年平均氣溫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島東西兩側的波斯灣和紅海一帶,夏季氣溫常達30℃以上,而索馬利亞沿岸一帶的氣溫最熱季節一般不到25℃,前者與周圍乾熱陸地的烘烤有關,後者乃西南風吹走表層海水,使深層冷水上泛,降低氣溫的結果。在印度洋南部,夏季氣溫:在南緯20°附近為25-27℃,南緯30°附近為20-22℃,南緯40°附近約15℃,南緯60°附近在0℃左右;冬季氣溫:南緯20°附近22-23℃,南緯30°附近15-17℃,南緯40°附近為12-13℃,南緯60°附近低達零下10℃。

氣壓系統

對印度洋氣候影響最大的氣壓系統有:印度低壓、赤道低壓、蒙古高壓和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冬季(1月),在蒙古高壓影響下,印度洋北部吹東北季風,風向與東北信風一致,這時印度洋北部氣溫較低而少雨,印度洋南部吹東南信風,東北季風和東南信風在赤道附近相遇,形成強烈多雨的熱帶輻合帶。夏季(7月),太陽直射點北移,蒙古高壓被印度低壓所取代,來自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的東南信風,經過高溫高濕的赤道海域,進入印度洋北部時轉為西南季風,氣溫增高,降水量也大大增加。

熱帶風暴

孟加拉灣是熱帶風暴孕育的地方。一般認為,這種風暴大多發生在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
南、北緯度5°-25°的熱帶海域。產生在西太平洋,常常襲擊菲律賓、中國、日本等國的叫颱風;產生在大西洋,常常襲擊美國、墨西哥等國的叫颶風。每年4-10月,即當地夏季和夏秋之交,猛烈的風暴常常伴著海潮一真情以來,掀起滔天巨浪,呼嘯著向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河口衝去,風急浪高,大雨傾盆,造成了巨大的災害。1970年11月12日,孟加拉灣形成的一次特大風暴襲擊了了孟加拉國,30萬人被奪去生命,100多萬人無家可歸。2005年9月19日和20日襲擊印度南部的暴雨,致使位於沿海的安得拉邦引發洪水,導致近10萬人無家可歸,並造成當地居民大量傷亡。由於暴雨造成兩條主要河流缺堤,通往城市的鐵路路軌和主要公路被水浸,至少23班連接印度北部及南部的火車要取消,另有12班要改行其他路線。在安得拉邦,100個鎮和1300個村莊的電力已被切斷,大風把數千棵樹和電線桿連根拔起,鐵路、公路、交通也嚴重受阻。據當地媒體透露,大部分死者均死於電擊或房屋倒塌。港口城市維薩卡帕特南的機場跑道由於積水,仍處於關閉狀態。
有超過35000名居住在低洼地區的居民已疏散到在政府建築物及學校臨時搭建的收容所。路透社援引孟加拉國災害應對中心辦公室的話說,由孟加拉灣熱帶低氣壓所引起的狂風在孟加拉國沿岸掀起了巨浪高達1.3米,致使12000人被迫逃離家園。辦公室官員說:“一些河流發生決堤事故,暴漲的河水還衝垮橋樑。另至少有1000個家庭已經從受災最嚴重的諾阿卡利地區遷往高地。”據當地氣象官員表明,上周末暴風雨登陸南部海岸時至少有40艘漁船失蹤,船上大約有300名漁民。一名漁業部官員說:“這個捕魚船隊趁漁期出海進入孟加拉灣,顯然忽視了惡劣天氣的警告。”海岸警衛隊和漁民組織隨後也在南部受災城市博杜阿卡利展開搜索和救援行動。據漁業部官員表示,這些失蹤的漁民可能仍有生還希望,因為照以往經驗,“以前在暴風后一部分失蹤漁民還能安全返回”。孟加拉國政府官員尚未就此消息發表評論。但當地氣象部門說,每年九,十月間在孟加拉灣形成的風暴和龍捲風,都會襲擊孟加拉及印度東部海岸。正趕上月圓之時,月球引力的作用和一系列輕微地震使得這場洪災來勢更加兇猛。

人文特徵


沿岸國家

沿岸國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主要港口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
加拉灣沿岸貿易發達,主要港口有:印度的加爾各答、金奈、本地治里、孟加拉國的吉大港、緬甸的仰光、毛淡棉、泰國的普吉、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印度尼西亞的班達亞齊、斯里蘭卡的賈夫納等等。

周邊交通

孟加拉灣處於印度洋北部,印度洋是聯繫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間的交通要道。從印度洋往西北通過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到達西歐;向西南經好望角進入大西洋,通向歐美沿海各地;向東北經馬六甲海峽和龍目海峽進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是世界資源的一個重要出口地,沿岸各國出口的石油、礦砂、橡膠、棉花、糧食和進口的水泥、機械產品和化工產品等大宗貨物都需要依靠廉價的海洋運輸,再加上大量的過境運輸,使印度洋有較大的運輸量,擁有世界1/6的貨物吞吐量和近1/10的貨物周轉量。印度洋的航運業雖不如大西洋和太平洋發達,但由於中東地區盛產的石油通過印度洋航線源源不斷向外輸出,因而印度洋航線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印度洋上運輸石油的航線有兩條:一條是出波斯灣向西,繞過南非的好望角或者通過紅海、蘇伊士運河,到歐洲和美國。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運輸線。一條是出波斯灣向東,穿過馬六甲海峽或龍目海峽到日本和東亞其他國家。霍爾木茲海峽在印度洋航線上佔有重要地位,波斯灣地區出口石油總量90%從此海峽運出,因而霍爾木茲海峽被稱為“石油海峽”。蘇伊士運河經馬六甲海峽的航線,是印度洋東西間一條最重要的航道,運輸量巨大,它將西歐、地中海沿岸各國的經濟與遠東及北美洲西海岸各國的經濟緊密地聯繫起來。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溝通亞洲、非洲、歐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向東通過馬六甲海峽可以進入太平洋,向西繞過好望角可達大西洋,向西北通過紅海、蘇伊士運河,可入地中海。航線主要由亞、歐航線和南亞、東南亞、南非、大洋洲之間的航線。印度洋的海底電纜多分佈在北部,重要的線路有亞丁—孟買—馬德拉斯—新加坡線;亞丁—科倫坡線;東非沿岸線。塞席爾群島馬埃島模里西斯島科科斯群島是主要的海底電纜樞紐站。沿岸港口終年不凍,四季通航。

沿岸港口

(沿逆時針方向,加粗者為重要港口)
斯里蘭卡:科倫坡、賈夫納、拜蒂克洛
印度:本地治里、馬德拉斯、內洛爾、卡基納達、維沙卡帕特南、加爾各答、布萊爾港
孟加拉國:巴里薩爾、達卡、吉大港
緬甸:山多威、勃生、仰光、毛淡棉、土瓦、丹老

殘骸相關

GeoResonance發言人柏維爾庫沙說,該公司在孟加拉灣偵測到商用飛機擁有的“一些元素”。“我們驗出製造波音777飛機所需的元素及材料,即鋁、鈦、銅、鋼合金及其他材料。”
綜合外媒報道,澳大利亞一家公司29日稱,該公司在孟加拉灣疑似發現馬航MH370客機的殘骸。馬來西亞方面已經就此消息聽取報告,稱將評估信息可信度;但澳大利亞官員則認為,飛機不可能在孟加拉灣。
據報道,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GeoResonance公司指出,該公司從3月10日起自行展開搜尋行動,今日在孟加拉灣,即距離目前搜索區域(珀斯岸外的南印度洋)的5000千米處,偵測到疑似飛機殘骸。
GeoResonance公司的搜索範圍涵蓋200萬平方千米,該公司的科學家使用衛星及飛機圖像,搜尋MH370失蹤地點以北的區域,同時使用超過20種科技,包括核反應堆來分析數據。
該公司發言人大衛波普說:“我們使用的科技,原是用來尋找核彈頭及潛水艇,我們在烏克蘭的團隊決定嘗試協助(搜尋MH370)。”
該公司已將最新的圖像與MH370失蹤3天前的圖像進行對比,結果顯示那些殘骸在MH370失蹤前並不存在。“我們不是說這肯定是MH370(殘骸),不過,這是我們應該跟進調查的線索。”
另據報道,該公司公布調查結果當天,馬來西亞官員就此事專門聽了該公司團隊的演示報告。馬來西亞代理交通部長希沙姆丁稱,馬來西亞“正與國際夥伴合作,評估這些信息的可信度”。
但澳大利亞聯合機構協調中心對該公司的發現予以否認。報道稱,澳方官員認為,數據顯示這架飛機可能在南印度洋,而不是在孟加拉灣。

經濟開發


燃料資源

孟加拉灣位於印度洋南部,印度洋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礦產資源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主要分佈在波斯灣,此外,澳大利亞附近的大陸架、孟加拉灣、紅海、阿拉伯海、非洲東部海域及馬達加斯加島附近,都發現有石油和天然氣。波斯灣海底石油探明儲量為120億噸,天然氣儲量7100億立方米,油氣資源佔中東地區探明儲量的1/4。60年代以後,波斯灣油氣產量大幅度上升,年產石油約2億噸,天然氣約500億立方米,石油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首位。印度洋海域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產區,約佔海上石油總產量的1/3。

礦產資源

印度洋的金屬礦以錳結核為主,主要分佈在深海盆底部,其中儲量較大的是西澳大利亞海盆和中印度洋海盆。此外,在印度半島的近海、斯里蘭卡周圍以及澳大利亞西海域中還發現相當數量的重砂礦。 60年代中期,曾在紅海發現含有多種金屬的軟泥,它含有氧化物碳酸鹽和硫化物,包括鐵、鋅、銅、鉛、銀、金等多種金屬,其中鐵的平均含量是29%,鋅的富集度最高可達8.9%。紅海的金屬軟泥是世界上已發現的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底含金屬沉積礦藏。

生物資源

印度洋的生物資源主要有各種魚類、軟體動物海獸。印度洋中年捕魚量約有500萬噸,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島沿海捕魚量最大,主要捕撈魚類有:鯖魚沙丁魚和比目魚,非洲南岸還有金槍魚飛魚海龜等。在近南極大陸的海域里,還有鯉鯨、青鯨和豐瓦洛鯨。此外,在波斯灣的巴林群島、阿拉伯海、斯里蘭卡和澳大利亞沿海還盛產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