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竹園
中國以採礦、選礦、冶鍊為主的公司
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是是一家集採礦、選礦、冶鍊、貿易為一體的國有大型礦山企業,是全國的五大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之一。2009年12月28日,中國五礦集團與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實現戰略重組后,柿竹園公司也隨之成為了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國五礦集團的重要一員,同時也是湖南省國資委的監管企業。
公司地處郴州市蘇仙區境內,距市區20公里。公司擁有土地權面積15平方公里,採礦權面積35平方公里。區域內礦產資源豐富,礦物品種達143種之多,礦石資源量達3.6億噸,金屬儲量161.69萬噸。其中鎢74.7萬噸,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20.7%,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49%;鉍30.5萬噸,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42%,全國已探明儲量的63%;錫48.6萬噸;鉬13.2萬噸;還有伴生螢石礦物儲量4589萬噸。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價值達2000多億元,是世界聞名的多金屬礦床地,被中外地質專家譽為“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
公司十分重視發揮技術先導作用,通過國家“七。五”、“八。五”、“九。五”連續十五年的技術攻關,取得採礦、選礦和冶鍊大量科研技術成果,極大的提升了選礦回收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與此同時,在新產品開發和研究也取得了不斷的進步,產品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由初級產品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通過不斷的產品開發和產品升級,目前公司產品結構有了進一步深化,其主導產品有黑鎢精礦、白鎢精礦、鉬精礦、鉍精礦、鉛精礦、鋅精礦、銅精礦、錫精礦、螢石、鉍錠、氧化鉬、硫精礦、鐵精礦等。公司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鎢精礦、鉍精礦及鉍錠的生產基地。
柿竹園
黨建
柿竹園公司“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課題立項以來,在國家科技部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直接領導下,課題承擔單位與有關協作單位密切合作,針對柿竹園公司採礦存在的回採率低(僅40%),井下採空區群量大集中;富礦資源利用已接近尾聲,佔大部分資源儲量的低品位礦即將成為開發的主體;有用礦物種類繁多,綜合回收難度大,附加值低等關鍵問題,共設置了“特大空區環境下安全開採技術研究”、“複雜低品位鎢鉬鉍多金屬礦成套選礦技術及工業化應用研究”、“低品位黑白鎢混合精礦直接水冶工藝技術研究”、“鉬鉍精礦直接提取鉍、鉬及鉍產品開發新工藝研究”、“多金屬尾礦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大型金屬資源基地可持續發展潛力分析及科技支撐體系研究”等6個主體研究內容。在課題人員努力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了課題任務計劃書的所有研究內容,達到了考核目標。
國家科技部社發司資源處處長徐俊、國家科技部社發司資源處副處長馬彥卿、中國有色金屬科技開發交流中心總經理、項目辦主任馬繼倫、中國有色金屬科技開發交流中心處長鬍鳳英,以及課題驗收專家、財務驗收專家、各課題負責人和課題成員等共70餘人出席了驗收會議,會議由驗收專家組組長南華大學副校長丁德馨主持。
驗收會上,專家組通過現場考察,認真聽取了課題執行情況和財務評價報告,審查了相關驗收資料,經過質詢和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課題承擔單位所提交的驗收資料內容翔實、數據可靠、符合驗收要求。課題圓滿完成了課題任務書規定的各項研究任務,達到了考核指標。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課題驗收。
柿竹園公司表示,將以本次驗收為契機,繼續加大公司產業化發展,並以國家“十二五”科技研究為目標,以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示範為重點,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技術,突破瓶頸制約,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郴州柿竹園及寶山礦獲國家礦山公園資格
國土資源部日前公布了第二批33家獲國家礦山公園資格的礦山名單,郴州柿竹園礦山公園和桂陽寶山礦山公園榜上有名,填補了該省工礦旅遊的空白。
礦山公園是以展示人類礦業遺跡景觀為主體、體現礦業發展歷史內涵、具備研究價值和教育功能,可供遊覽參觀、進行科學考察與科學知識普及的特定的空間地帶。
我國已有61個公園獲國家礦山公園資格。此次被授予資格的單位須在兩年建設期內按國土資源部有關要求開展公園建設,建設達標後方可正式命名為國家礦山公園。
柿竹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無以倫比豐富的礦產資源令世人驚嘆:這裡有140多種有用礦物,被譽為“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作為與共和國同成長的企業,六十年櫛風沐雨,柿竹園人身後留下了串串閃光的足跡,十餘次隸屬更迭,易名換稱。六十年來,柿竹園人的鏗鏘腳步,震撼著遠古地層;柿竹園人的文化底蘊,穿越了精神隧道;柿竹園人的智慧光芒,擦亮了“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這張厚重的名片……
歷史,在傳承中發展
柿竹園具有悠久的礦產資源開採歷史。早在明朝嘉慶年間,這裡就有人開礦了,煉銅煉銀。到了民國這裡則成為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樂園,他們採取采富棄貧的方式巧取豪奪礦產資源,浪費極大。他們視礦工生命如草芥,生產上不提供任何設備和技術。井下窿道內險象環生,一觸即落的松石隨處可見,梯台簡陋窄陡,有的地方甚至沒有梯台,只在岩壁上鑿一條尺來寬的小道供人上下,礦工傷亡事故頻發。地面煉砒磺都是土法罐煉,瀰漫的毒氣熏得人睜不開眼,矽肺病、中毒等職業病多發。整個礦區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工人萬戶蕭疏,死氣沉沉。
新中國誕生后,1950年10月人民政府接管礦山。解放后中國共產黨不但驅走帝國主義勢力打倒了資本家,讓礦工們翻身做了主人,醫治了礦山的創傷,而且還給予這座礦山更多的關懷,叩開了“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的寶藏大門,從此百年老礦煥發新春。
“當時,井下沒電燈,我們把煤油燈掛在井下石壁上。”鄧大乃就是這個時期柿竹園的礦工。鄧大乃告訴記者,他當年是礦上的“風鑽工”,也叫“氣腿子”。礦上的條件艱苦,沒有機器設備,在很長一段時期,“氣腿子”是礦上的“主力軍”,“‘氣腿子’的工資比領導的都要高出一大截咧。”鄧大乃笑道。
但是,即便如此,惡劣的工作環境還是讓很多礦工望而生畏。加上當時一半以上是原礦,只有把礦石運到南京,才能進行半機械的加工。交通不便,礦石全得靠礦工們挑。“去時挑礦石,來時擔米和油。”據鄧大乃介紹,紮實的礦工一次能擔150多斤,一天能跑80里路。
“厲害的礦工一個月能掙五六十塊,但都沒有休息,住的是樹皮蓋的棚子,裡面非常簡陋,凳子都沒得一條。”
“明月當燈風擦汗,雪煮紅薯當美餐,油燈掛壁手錘礦,肩挑鋤挖宿草棚。”有這麼一首詩,用來形容當年的柿竹園人。憶起崢嶸歲月,不少老工人們感慨萬千。
1953年,進入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投入近200萬元的資金,為柿竹園建設總長18公里的礦山公路,建設供電系統和通訊工程,購買大量的礦山生產設備設施,改造金船塘煉砒爐,擴建柴山煉磺廠,新建柿竹園工區煉磺廠,企業重要的基礎性設施得以建成,為發展起好了步。1954年省里派出中南地質局踏上柿竹園這塊金土地,吹響了全面找礦的號角。1960年柿竹園礦床被認定為呆礦,開發利用價值不大。
1963年,中南地質局的四零八隊重上柿竹園探礦。1967年年底,他們向湖南省儲委提交了一份令人驚訝的地質勘探報告,認定柿竹園的礦物種類多、儲量大,礦石儲量1.9億噸(不含表外礦1.2億噸),金屬儲量119萬噸,初步確認共有143種礦物,是世界上罕見的特大型礦床。柿竹園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礦山才引起了世界的矚目。1978年至1982年間,來自歐洲、亞洲、美洲的17批71名外國專家學者先後來礦訪問和考察,並把這裡譽為“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
從此,柿竹園人開始了更為艱辛而又充滿豪情的創業歷程。1978年4月1日,湖南省冶金井巷建設公司第一工程隊承擔的490西通風平巷工程打向了掘進第一炮,確定柿竹園的一期地下開採對象為Ⅲ礦帶中心315×313範圍富礦帶,採用傳統的礦房法採礦。沸騰的礦山、轟鳴的機器聲送走了昔日的荒涼,20世紀70年代改井下運輸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僅1959年-1980年的21年間,全礦采出能力由13萬噸/年,增加到34.77萬噸/年;選礦處理能力由150噸/日,提高到1159噸/日;年產鉛鋅金屬量由1589噸,提高到7779噸;全礦年工業總產值從428.54萬元,提高到1154.18萬元。……得之不易的礦產資源,支持著湘南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模式,在思維前瞻中選擇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潮奔騰而來,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軌,柿竹園進入了關鍵的發展建設時期。1980年1月1日,柿竹園多金屬礦正式成立。1986年,歷經“八·二五”洪災磨難的原東波有色金屬礦和原柿竹園多金屬礦這兩位唇齒相依又血脈相連的兄弟,合併組建為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礦,2001年才以債轉股方式整體改製為公司的。
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鉛鋅和銅錫等傳統產業正在萎縮,柿竹園人用前瞻性思維和發展的眼光來調整發展思路,瞄準多金屬採選工程和冶鍊業作為企業轉型戰略。1990年6月,柿竹園有色金屬礦歷史上的第一座正規的冶鍊廠破土動工。1990年至2001年,柿竹園冶鍊事業先後向鉍冶鍊、粗鉛冶鍊、鉬冶鍊、鉍礦漿電解、氧化鉬焙燒工藝、鉍廠改擴建改造等領域拓展。1998年10月,1000噸/日選廠工程竣工,聯動帶負荷試一次成功,並於1999年實現達產達標,使柿竹園一舉成為全國鎢精礦生產大戶,世界鉍精礦生產大戶。2003年開始,柿竹園人通過3年努力奮戰,井下形成了日出礦能力4500噸的生產系統,於2006年9月29日建成了2000噸/日選廠,2008年3月實現達產達標,使公司躍升為湖南有色礦山採選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征途難關從容越過,艱辛坎坷一路走來。創業的路,也在企業變革中艱難行進……
2001年8月8日,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柿竹園進入了法人治理結構的新時期,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此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與拓展:企業主輔分離、改革員工薪酬方案、柿竹園生活用水用電和通往城區的交通車先後實行社會化運作、優良資產進入湖南有色股份在香港成功上市。同時,開展內引外聯,把柿竹園這個最大的鎢資源企業與株洲硬質合金廠強強聯合,組建了“郴州鑽石鎢製品有限公司”;與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組建了瑩石有限責任公司,使技術和資源在市場經濟的“聯姻”中進行優勢互補。2004年4月,柿竹園以土地補償費入股的方式參股與郴州有色金屬產業園管委會共同組建了郴州市福源科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這3家公司均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2008年6月,柿竹園聯合4家資源企業,共同出資組建了湖南鉍業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國鉍業航母,佔世界鉍市場40%以上的份額,增強了湖南鉍產業在國內外市場的話語權。
轉變了觀念,找准了目標,柿竹園人終於走過了舉步維艱的創業時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創新,在一片荊棘中前行
“那回蕩在木頭蓋山的縷縷青煙已經飄散,那響徹於東波上空的隆隆炮聲也已退隱。但永遠消散不了,退隱不了的是柿竹園人在破解多金屬連續開採這道世界級難題上的艱難求索。”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劉伏初在一篇文章里回憶道。
老一輩礦工們告訴記者,2003年以前的柿竹園沒有過上一天舒心日子。職工工資發了上月愁下月,“籌措流動資金靠拆了東牆補西牆,銷售收入與生產成本幾乎接近,銀行因公司信譽等級太低不予貸款,柿竹園雖坐擁金山卻無處下手。”為職工解決生活都困難,哪裡會有餘錢去進行不能立即產生效益的井下充填?原來,柿竹園雖然擁有世界罕見的特大型鎢等多金屬礦床,但這些寶貝都藏在地下深處,並不是想挖就可以挖出來的。傳統的空場法留下了近300萬立方米的巨大空場,這是攔在柿竹園面前的一隻老虎!
日積月累。井下暴露面積越來越大,讓人看了都犯愁。“怎麼柿竹園弄出了這麼一段井下驚險傳奇?真是病入膏肓了,哪有醫治之法呀!”技術專家的話揪著所有柿竹園人的心。
柿竹園的希望在發展,出路在技術創新。
2002年,“柿竹園群空區條件下連續採礦及地壓監控技術研究”被確立,公司科技工作者通過大膽創新,提出揉和露天開採技術用“崩落法”破解多金屬連續開採這一世界級難題。2006年9月21日順利實施了裝藥量達184噸的“亞洲第一爆”。2007年9月24日多金屬連續開採井下中深孔裝藥量308.8噸的“世界第一爆”的成功起爆,標誌著柿竹園採礦爆破技術步入了世界先進行列,標誌著以“崩落法”為主的多金屬連續開採技術走向了成功!
公司多金屬原礦品位較低、成分複雜、嵌布顆粒過細,屬於世界上複雜難選礦物,以前鎢、鉬、鉍回收率不高,直接影響公司效益。20世紀80年代初,公司針對礦石品位低、複雜難選,成立了選礦技術攻關組,通過國家“八·五”、“九·五”、“十一·五”等技術攻關支撐計劃的實施,使鎢、鉬、鉍的回收率分別提高到62%、86%、72%,平均提高了28.70個百分點。這種鉬鉍等可浮、鉍硫混浮新工藝與CF-GY聯合法浮鎢新工藝相結合的辦法,被命名為“柿竹園法”,於2001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創了以一個企業名稱命名一種選礦法的先河。2008年浮選柱的開發與應用—鎢(粗)選、螢石柱式全流程分選技術獲全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開創了浮選柱選別重金屬的先河。
鉍冶鍊一直採用傳統的火法冶鍊,直收率較低、勞動強度大。為解決這一技術難題,公司通過不斷探索,採用鉍礦漿電解濕法冶鍊,於2000年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2006年,公司研製出鉍粒製造設備,獲得國家專利,滿足了客戶的多種需求,鉍錠以其優良的質量被湖南省評為名牌產品,同時被國家列為出口免檢產品。2008年,公司多次對反射爐改造,鉍年生產能力實現了翻番。
60年風雨歷程,發展了、壯大了柿竹園。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歷經郴縣磺礦、東波有色金屬礦、柿竹園多金屬礦、柿竹園有色金屬礦、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的發展變遷,礦山從一個僅有一百來人的奄奄一息的小礦山起步,由弱到強,從小到大,在不斷改革中得到了快速發展,逐漸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強勢轉變,成長為國內外注目的一家國有控股的大型採礦、選礦、冶鍊和綜合回收於一體的資源型企業。現在的柿竹園,到處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已經成為湖南六大有色金屬基地之一。她像一顆璀璨的有色明珠鑲嵌在湘南大地,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她以蘊藏143種礦物的特大型多金屬礦床而舉世無雙;她以3.6億噸礦石量、金屬儲量175.1萬噸、潛在經濟價值2000億元而被專家們嘆為觀止。正是她的存在,為我國捧回了一個個令人驕傲的“世界第一”,演繹著現代礦山的傳奇。鎢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金屬儲量達75.1萬噸,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20.7%,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49%。鉍在世界上獨佔鰲頭,金屬儲量達31.6萬噸,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42%,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63%;螢石在世界位居首位,伴生螢石儲量4600萬噸,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35%,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75%……正因為柿竹園礦物品種多,資源儲量豐富而聞名遐邇,享譽八方。
柿竹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