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雙港鎮的結果 展開

雙港鎮

桐城市雙港鎮

2006年度,雙港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大膽創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工業經濟再邁新高。今年,全鎮重點實施了以“兩個園區”、“兩項基礎工程建設”為內容的“六個二”工程建設,並以此為抓手,統領全年各項工作。第三,完成了雙金大橋、香港大橋建設,打通了雙港對外輻射的交通通道,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外向發展。

正文


桐城市雙港鎮位於桐城市東南部,北鄰掛車河,南以人形河與懷寧縣交界,東接安慶市宜秀區,西與新渡鎮接壤,滬蓉高速、楊新公路穿境而過,區位優勢、交通便捷,素有“魚米之鄉”、“教育之鄉”、“工業重鎮”之稱。

桐城市雙港鎮概況


全鎮國土面積102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人口6.2萬人,鎮區已建成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2.04萬人。2006年鎮域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實現財政收入2480萬元,增長21%;全鎮地區生產總值9.7億元,增長16.32%;全社人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增長49.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5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4434元,增長10%。
工業
全鎮工業經濟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5億元,增長16.8%。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全鎮以“解放思想、跨越發展、建設現代化”強鎮為指導,落實“工業強鎮”和“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的工作思路,突出發展個私經濟,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膨脹經濟總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工業經濟是雙港的支柱經濟,促進工業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一直是全鎮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度,雙港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大膽創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工業經濟再邁新高。一是利用財稅政策槓桿支持企業發展,06年,全鎮在稅收任務加大的情況下,堅決果斷地降低了主導行業塑料業的稅收定額,每台吹塑機由原納稅1.8—2.0萬元降為1.2-1.3萬元,降幅20%以上,大大激發了企業主的創業熱情,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全年累計新增個體私營企業100家,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達2.6億元。二是堅決以鐵的手腕治理軟環境,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為抓手,堅決革除幹部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現象,全面整治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著力推進全民創業,使全鎮干群統一了思想,完善了工作思路,促進了工作落實,掀起了創業熱潮。三是建立了班子成員分工聯繫企業制度,將年納稅額在1萬元以上的企業均納入班子成員分工聯繫點,向企業印發了《服務明白書》,實行服務承諾和直接快速服務,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目前,我鎮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有18家,納稅額佔全鎮的60%;有6家企業通過了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家企業進入省民營企業50強,雙永、華貓兩公司正向巨型企業邁進;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正不斷湧現,工業經濟呈現出朝氣蓬勃、活力迸發的強勁勢頭。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向深度和廣度邁進。今年以來,我鎮的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鎮成立了以書記、鎮長為組長的5個招商主體組,安排了招商任務,落實了招商經費,明確了獎懲措施。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資任務6000多萬元,招商項目20多個,其中,練潭工業園06年實現引資額1200萬元,引進市外項目6個;全鎮招商引資主攻回鄉創業和重大項目的引進,主要項目有:上海康大公司改進母粒生產銷售,高檔塑料軟包裝產品及五金製造;提升傳統優勢塑料產業,培育新興行業,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
農業發展
農業經濟穩步協調發展。全鎮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業增收、農民增收這根主線,進一步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高優質農業,有力地促進了糧、畜、水產等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中央的“兩減一免三補貼”的惠農政策,06年全鎮落實糧食補貼、良種補貼及退耕還林補貼近150萬元;全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大良種推廣力度,繼續實施“種子工程”、“畜禽水產良種工程”;一年來,全鎮共引進良種22個,優質稻面積5萬畝,優質水稻生產率100%,實現了畝均增收340元;全年共實施世行造林840畝,完成市政府下達的造林任務;全面實施漁業增產、增效計劃,以高賽養殖有限公司和東風養殖有限公司這兩個安慶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依託,從粗放養殖向精細養殖過渡,從傳統養殖向養殖觀光休閑為一體的模式過渡,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達5000畝,全鎮水產品產量5000噸,銷售收入2600萬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村級“一事一議”籌資64萬元,鎮村共同投入280萬元,重點加強了永上、長楓等村當家塘和民畈攔水壩續建工程建設,三條大河河堤除險加固、抗排圩站的維護;村村通工程覆蓋全鎮,通車里程222公里,形成了村組暢通的交通新格局。

桐城市雙港鎮特色建設


“六個二”工程
“六個二”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具體地說,即:第一,推進了練潭工業園擴建和雙港工業園三期工程建設,強化了園區投入,整合了園區資源,增強了園區的輻射力和帶動力,使園區成為了吸引外資的重要載體。目前,兩大工業園佔地650畝,已完成各項投資1800萬元,基礎設施完備,功能完善,年內新增入園企業5家,其中3家為招商引資企業。第二,推進了白陂湖大道和練潭大道建設,改善了交通狀況,全面實現了雙港和練潭集鎮的擴張思路。第三,完成了雙金大橋、香港大橋建設,打通了雙港對外輻射的交通通道,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外向發展。第四,合理開發了高賽圩、練潭圩兩個萬畝大圩,建成了兩個農業綜合開發示範片,發揮了農業的比較優勢,取得了以養殖業為龍頭,帶動休閑、旅遊業興起與發展的良好效應,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亮點。第五,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體要求,以新農村建設省級示範點龍山村、寬裕型小康村建設白果村康居新村建設為示範點,以點帶面,不斷提升農村的整體形象,明顯改善了農村的整體面貌。第六,大力夯實了計劃生育和教育工作兩個基礎工程,健全了計生網路,進一步轉變了群眾生育觀念,確保了計生工作爭先進位;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改革,提高了整體辦學水平,保持了雙港教育的品牌優勢。2006年度,我鎮中考、高考成績繼續位列全市榜首。小城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繼續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根據《雙港鎮城鎮建設規劃方案》,對全鎮建設規劃進行了重新編修,劃分了行政辦公區、文教區、住宅區、工業區等分工合理的功能區,適合超前合理規劃。解決了鎮區下水道排水不暢路段工作4公里,新楊公路鎮區正在理行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在“兩橫多縱”的城鎮建設總體框架內,又在雙鋪新建了400畝的雙鋪工業園,目前已經完成了三通一平等。基礎工作。以天城中學南大門、東風廣場、天城苑等為工表的集鎮新亮點工程的完工,聚集成電路城鎮人氣,深化了城鎮內涵,提升了城鎮功能,彰顯了城鎮新形象。雙港中心建制鎮的知名度、美譽度有了極大提高,鎮區內人氣、財氣、旺氣不斷聚集。雙港正以富裕文明開放和諧的美好形象誠招八方賓客投資興業。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加強。一是積極對農村黨員幹部開展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採取以會代訓、專題會議、集中培訓等多種形式,通過培訓,村幹部的能力和個人素養進一步增強,農村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熱情空前高漲;二是以“六個好”鄉鎮黨委、“五個好”黨支部建設為目標,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對各級黨組織的硬體配套和管理,進一步提高“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的水平,不斷壯大黨的隊伍,保證了黨的領導核心地位,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三是針對雙港在外經商務工中黨員多的特點,成立了北京、上海、南京三個流動黨員支部,充公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