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恐懼症

神經性恐怖症之一種

死亡恐懼症就是一種非正常的怕死,屬於神經性恐怖症之一種。神經性恐怖症,指面臨不利或內心情感體驗偏差,持續或反覆的現實環境刺激等,造成皮質與皮質下部神經互相作用發生紊亂。

概述


死亡恐懼症
死亡恐懼症
死亡恐懼症,類屬於精神疾病,患者害怕自己消失,從而陷入無解的難題當中。
死亡恐懼症介於癥狀與病症之間,一旦有過“死亡”這個清晰概念的人通常都會受到心理上的折磨,覺得一切毫無意義。
得了這種癥狀的人起因可能是閑暇時不經意想,或因一些事件對死亡有了一個深刻的體悟,從而害怕,潛意識裡和主意識里害怕死亡,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癥狀與痛苦。
死亡恐懼症的出現源自怕死情結。所謂怕死情結泛指人對一切事物的懼怕心理,是恐懼障礙的心理根源。“死”非單純“死亡”之意,泛指對“自己”的一切傷害,“死亡”是其極端狀態,怕的雖不一定是“死亡”,但通歸於怕死之類,故稱為怕死情結。
每個人都怕死(文學作品及影視劇中的“不怕死”那是為了迎合某種需要),但怕的程度不一樣,而死亡恐懼症就是一種非正常的怕。該症屬於神經性恐怖症之一種。所謂神經性恐怖症,是指面臨不利或發病原因往往是內心情感體驗偏差,持續或反覆的現實環境刺激等,造成皮質雨皮質下部神經互相作用發生紊亂。
生老病死是一種自然的規律,沒有人可以違背,對這種自然規律,最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不去想它。但生活中有些人卻對死亡懷有害怕、恐懼的心理,雖然說怕死是人的本能,但他們的這種恐懼是不正常的,在沒有面臨死亡威脅時也會產生恐懼,並伴有四肢冰涼、冒冷汗、心悸等身體反應,這就是死亡恐懼症的癥狀表現。

發病原因


其發病原因往往是內心情感體驗偏差,持續或反覆的現實環境刺激等,造成皮質與皮質下部神經互相作用發生紊亂。

臨床特點


主要臨床特點為:對特定事物的恐懼,包括死亡等自然現象;恐懼往往由幻覺,錯覺及妄想引起,並在深度幻覺中強烈發作;恐怖症發作時,除精神極度緊張之外,還伴有明顯的植物性神經系統癥狀,如心悸,氣急,尿意頻頻,四肢顫抖,汗流不止等;恐懼往往與焦慮等癥狀混合在一起,比如死亡恐怖症更多的表現為對這一自身將來遭遇的焦慮,導致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醫治方法


心理行為療法

採取系統脫敏療法或暴露衝擊療法。系統脫敏療法主要用於治療恐怖症,包括肌肉鬆弛訓練,評定不適部分予以粑癥狀等級化、通過想象或給予合理地現實刺激以謀求癥狀減輕;暴露衝擊法是指直接持續地讓患者接觸引起恐懼地情景或內容,最大程度地“充分暴露”給患者,以驅除患者恐懼心理,此法宜慎用。

藥物療法

恐懼症的本質是由於焦慮,主要服用阿普唑倫丁螺環酮等藥物,以及氟米帕明、阿米替林等抗焦慮藥物。

專家建議


死亡恐懼症
死亡恐懼症
短期上,一旦你又陷入那種恐懼時,理智上要強迫自己什麼都不去想,保持頭腦空白,如果在晚上就蒙頭大睡一覺,起床后找你的親人或好朋友,和他們交流交流,聽聽他們對死亡的理解,順便釋放自己的壓力。
長期上,你要讓你的生活充實起來,如果在上學呢,就利用空閑時間再報個學習班,多充實一下自己,如果在工作,就給自己定一個工作目標,讓自己的壓力合理的轉移,也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胡思亂想了,即使再想到那些,就微微笑過去忙你該忙的事兒吧。對死亡問題不考慮是不可能的,但如何正確認識這個問題,科學地對待這個問題。
如果是老年人專家提出了以上建議:
1、老人要正確認識到死亡是自然規律,要明白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無不遵循這個自然規律。世上沒有長生不老葯,即使大權在握的秦始皇,曾努力尋找長生藥,但終歸也未能實現。因此只有正確地面對死亡,順其自然,晚年生活才會活得愉快而有意義。
2、從恐懼心理中解脫出來,認識到死亡是自然規律,那就應該泰然處之,不應有任何恐懼心理。一個老人只要自認為度過了有意義的一生,就能坦然地面對死亡,比較容易承受死亡,根本不會產生什麼恐懼心理。
3、愉快地活好每一天,老年人在平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視心理、運動、飲食三方面。尤其是心理因素非常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長壽老人都是心情愉快,想得開,放得下,胸襟博大,樂觀開朗,無憂慮,無怨氣,善於調節情緒,以頑強的毅力樂觀的精神闖過每一個難關,知足、滿足、愉快地度過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