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當代作家
林清玄,男,(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旗山,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畢業於中國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當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台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代表作《桃花心木》《菩提十書》《清凈之蓮》等。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
大事件
1953-02-26
出生
1953年2月26日,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旗山。
1970
發表《行游札記十帖》
1970年正式在當時影響力頗大的報紙上發表《行游札記十帖》,連載十天的頭條,一時轟動,得到三千元台幣稿費。
1972
創辦《電影學報》
1972年,創辦《電影學報》並任社長,創辦《奔流》雜誌任總編輯,創辦《新聞人》周報擔任總主筆。
1979
獲獎
1979年起連續7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
2019-01-23
過世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講座時的林清玄
林清玄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台灣兒童繪畫賽優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遊記》。
由於家貧,留在家鄉沒有發展空間,經濟來源非常有限,林家兄姊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出外謀生。林清玄十四歲那年也離家到遠方求學。
14歲至18歲,住在台南,在傍海的瀛海中學讀高中,從學校跑到海邊只要半個小時。
1972年,林清玄考上世新大學電影系,到台北學習,受教於宋存壽、丁善璽、陳耀圻等導演,眼界大開。
17歲時,正式在當時影響力頗大的報紙上發表《行游札記十帖》,連載十天的頭條,一時轟動,得到三千元台幣稿費。
1972年,創辦《電影學報》並任社長,創辦《奔流》雜誌任總編輯,創辦《新聞人》周報擔任總主筆。
20歲時,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陽園已唱千千遍》,21歲出版第二本書《蓮花開落》,22歲出版第三本書《稚烏啼》。從此,林清玄年年都有新作出版。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傑出孝子獎。
大學畢業后,服兵役兩年,在軍中接到三張高薪聘書,他選擇了當時最能引領風潮的台灣《中國時報》任職,第一份工作是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從此,記者、主任、撰述、主筆、總編,共任職報社十年。
林清玄相冊
32歲遇見佛法,高規格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1979年,與陳彩鸞結婚。
在一個雨天之後林清玄提出了離婚的要求。和陳彩鸞離婚以後,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辦理了結婚手續。
1997年,和方淳珍結婚。
事實上,陳彩鸞卻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時她們會相約喝茶、聊天,方淳珍還會為林清玄和陳彩鸞已經長大的兒子買電影票,約女朋友。當時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談過去。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中文名 | 體裁 | 出版年 | 出版社 |
《蓮花開落》 | 散文集 | 1976 | 台灣勝夫書局 |
《蝴螺無須》 | 1978 | 台北皇冠出版社 | |
《冷月鍾笛》 | 1979 | 皇冠出版社 | |
《溫一壺月光下酒》 | 1981 | 台北九歌出版社 | |
《鳶香爐》 | 1983 | 九歌出版社 | |
《金色印象》 | 1984 | 台灣自立晚報社 | |
《白雪少年》 | 1984 | 九歌出版社 | |
《迷路的雲》 | 1985 | 九歌出版社 | |
《玫瑰海岸》 | 1985 | 九歌出版社 | |
《紫色菩提》 | 1986 | 九歌出版社 | |
《鳳眼菩提》 | 1987 | 九歌出版社 | |
《如意菩提》 | 1988 | 九歌出版社 | |
《紅塵菩提》 | 1990 | 九歌出版社 | |
《隨喜菩提》 | 1991 | 九歌出版社 | |
《煩惱平息》、《歡喜自在》 | 1992 | 洪建全基金會 | |
《有情菩提》 | 1992 | 九歌出版社 | |
《文化陣痛》 | 雜文集 | 1984 | 時報出版社 |
《長在手上的刀》 | 報告文學集 | 1978 | 時報出版社 |
《鄉事》 | 1979 | 東大出版社 | |
《在刀口上》 | 1982 | 時報出版社 | |
《宇宙的遊子》 | 1984 | 時報出版社 | |
《山中傳奇》 | 小說散文集 | 1979 | 四季出版社 |
《維鳥啼》 | 評論集 | 1978 | 德馨室出版杜 |
《在暗夜中迎曦》 | 1980 | 時報出版社 | |
《難遣人間未了情》 | 1980 | 時報出版社 | |
《誰來吹醒文化》 | 1982 | 時報出版社 | |
《處女的號角》 | 1984 | 時報出版社 |
林清玄的散文耐人尋味,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正如他曾說過文章要“向內探索,向外追尋”。他的散文創作通常起源於平常之物,在優化文字語言的同時,意蘊也會得到系統性展現,透露出生命的玄機,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怦然心動的感受。例如,在《黃昏菩提》一文中,“從有螞蟻窩的菩提樹蔭走到陽光浪漫的黃昏,我深深地震動了,覺得在鄉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裡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溫柔的心情,一些經過污染還能沉靜的智慧”,充分展現了作者由菩提聯想到生命及心情的智慧。立意也從一個場景而幻化到另一個場景,使散文中有了十分玄妙的哲理體現。
由於受到佛教精神的影響,林清玄的散文往往充滿了禪意,體現出一種宗教情懷中的道德觀念,展現出佛學慈悲仁愛、普度眾生的特點,散發出濃濃的平民情懷及平等意識。正是由於這種立意情懷,林清玄的散文多描繪社會底層人物,如小職員、流浪者等。《有風格的小偷》就講述了林清玄無心寫了一篇關於一個小偷被警察抓到以後,述說偷東西手法和風格的評論性報道,竟使一個小偷在二十年後走向了光明的故事。不僅如此,他在創作散文的過程中,還將“忍讓”精神散布其中,通過作品創作體現出感恩及知足的生活狀態,就這種狀態而言,是與佛家的超脫境界相互融合的。《天下第一》就是通過一個年輕人學藝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調和身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事事逞強,不服輸,與人爭高低。這些故事都意在引導人們用積極的態度去“入世”,同時以超脫的心態去“出世”,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正面引導,並使內心情感得到升華。這些充滿佛趣、哲理、真情的立意都來自於林清玄本人對生活的感知、探究、內化,最終外顯在其作品中。人們在讀他的《常想一二》一文時,就能感受到他在災難面前從不怨天尤人,且不會進行猛烈抨擊,而是坦然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通過不斷的自我調節,戰勝困難。正是由於林清玄這種勇於挑戰苦難的生活態度,使其文章立意明確,體現出其個性化的創作特點。
林清玄作品
此外,林清玄的散文語言還以清新幽默的禪語助長。一般來說,幽默性的語言形式只有在活潑的環境下,才可以展現語言的風趣特點,而在林清玄筆下,語言在慢條斯理的述說中盡顯風趣幽默,還帶有禪語淡雅清香的特點。例如,《煮雪》有這樣一段描述“傳說在北極的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成冰雪……這其中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趣。”從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林清玄的語言就像清新的風,充滿了感性和厚度,使作品的語言含蓄有力。通過這些靈動的文字和洞悉覺察的體悟,使作者的人生歷程得到極致化體現,使文章語言達到了溫馨、善美的效果。
林清玄1979年起連續7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其《和時間賽跑》被選為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課,也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期第十一單元第2課,《百合花開》還選入冀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12課。並且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桃花心木》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3課。
林清玄30歲前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曾於台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傑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傑出校友獎、成功雜誌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他連續十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台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中國台灣作家張曉風:“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點是把自己的宗教體會和文學相融合,他結合自己的生活用優美的語言談論佛教精神,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佛教的親密關係,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佛教美學。這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