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漢語漢字
讀音:bù;pǒu
部首:阝部外筆畫:8總筆畫:10
【漢字】部
筆順讀寫:捺橫捺撇橫豎折橫折豎
部首:阝部外筆畫:8總筆畫:10
五筆86:UKBH 五筆98:UKBH 倉頡:YRNL
筆順編號:4143125152 四角號碼:076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0E8
異體字:郶
漢字首尾分解:咅阝漢字部件分解:咅阝
筆順編號:4143125152
筆順讀寫:捺橫捺撇橫豎折橫折豎
● ● 全體中的一份:~分(「分」讀輕聲)。外~。腹~。局~。全~。~件。~位(位置)。
● ● 機關企業按業務範圍分設的單位:外交~。編輯~。~隊(軍隊)。
● ● 具有統屬關係:所~五十人。~下。~將。~屬。~首。~落(luò)。
● ● 安置安排:~署。
● ● 量詞:一~小說。三~汽車。
〈名〉
● ● (形聲。從邑,( fǒu)聲。從「邑」表示與行政區域有關。本義:古漢地名。約在今甘肅省天水、清水、秦安、兩當、禮縣、徽縣一帶)
● ● 同本義 [Bu,an ancient place]
部,天水狄部。——《說文》
● ● 古代軍事編製單位,后泛指部隊,軍隊 [army]
瑜為前部大督。——《三國志•周瑜傳》
● ● 又如:部陣(隊伍);部校(部隊;泛稱武官);部將(部下的武官;軍中偏將)
● ● 中央行政官署。有時也稱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central government;board;department]
還部白府君。——《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 又如:部費(向吏部行賄以便批准任職所用的錢);部尺(由工部製造的標準尺);部曹(舊指京師各部司官);部堂(清代各部尚書、侍郎稱部堂。又各省總督多帶兵部尚書銜者,也叫部堂);國防部;外交部;財政部
● ● 地區。古代監察或行政區域名 [area;district]
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漢書•尹翁歸傳》
● ● 部落 [tribe]
曾祖莫護跋, 魏初率其諸部入居 遼西。——《晉書》
● ● 分類,門類 [category]
名屬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 ● 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門別類的排列);古籍分經、史子、集四部
● ● 部分 [part;section]。如:上部;南部
● ● 單位 [unit;department]。如:編輯部;批發部
● ● 軍隊領導機構 [headquarters]。如: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師部
〈動〉
● ● 統率 [command]
漢王部五諸侯兵。——《史記•項羽本紀》
● ● 又如:部人(被統率的人);部握(統管,掌握);部率(統率)
● ● 安排,布置 [arrange]
部署諸將。——《漢書•高帝紀》。注:「分部而署置。」
● ● 又如:部索(部署搜索罪人)
● ● 管轄 [administer]。如:部縣(所轄之縣,屬縣);部領(統轄率領);部事(所屬的事情)
〈量〉
● ● 用於書籍、機器、電影等
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 又如:一部書,兩部機器,三部電影
(部)天水狄部。地理志天水無狄部。未詳。顧氏祖禹曰。漢天水郡、今陜西鞏昌府以東秦州之境是其地。從邑。否聲。蒲口切。四部。按廣韻曰。部、署也。許冣目曰。分別部居。不相雜廁。
【酉集下】【邑字部】部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8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音蔀。《集韻》總也,統也。《前漢·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注》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統其眾也。
又《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又分也。《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閑。《注》部,猶分佈。言聲稱四溢也。
又《正韻》部曲也。《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注》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廣尚易,不立部曲也。
又星辰布列亦曰部。《史記·曆書》分其天部。《注》分部二十八宿為距度也。
又五行謂之五部。《前漢·律曆志》起五部。《注》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
又書分四部。《正字通》晉李充為著作郞,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為甲部,史記為乙部,諸子為丙部,詩賦為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為永制。《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因充制也。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
又《字彙補》斗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為蓋,部長二尺。
又與棓同。大杖也。《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
又百部,藥名。蔓生,根多百十相連。一名野天門冬。
又《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音培,讀與剖近。部婁,小阜也。《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又《字彙補》府九切,音否。《闞駰·十三州志》諺云:仕宦不偶値冀部。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pu6 [梅縣腔] pu5 [沙頭角腔] pu5 [陸豐腔] pu1 [台灣四縣腔] pu5 [東莞腔] pu5 [寶安腔] pu5 [客語拼音字彙] pu4 [客英字典] pu5
◎ 粵語:bou6
上古音系
字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部 | 部 | 侯 | 簿 | boːʔ | |
部 | 部 | 侯 | 部 | boːʔ | 部婁=培塿 |
部 | 咅 | 侯 | 部 | boːʔ | |
部 | 咅 | 侯 | 簿 | boːʔ |
廣韻
字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部 | 簿 | 裴古 | 並 | 模 | 姥 | 上聲 | 一等 | 開口 | 模 | 遇 | 上十姥 | bʱuo | bu | bo | bo | buo | buo | bɔ | bu4 | box | buu | 部伍又部曲 |
部 | 部 | 蒲口 | 並 | 侯 | 厚 | 上聲 | 一等 | 開口 | 侯 | 流 | 上四十五厚 | bʱə̯u | bəu | bu | bəu | bəu | bəu | bəw | bou4 | bux | bov | 署也又姓出姓苑蒲口切十 |
蒙古字韻
字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部 | ꡌꡟ | pu | bu | 上聲 | |||||
部 | ꡌꡟꡓ | puw | buw | 上聲 |
中原音韻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部 | 布 | 幫 | 魚模合 | 魚模 | 去聲 | 合口呼 | pu |
洪武正韻牋
字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部 | 簿 | 裴古 | 五姥 | 模 | 上聲 |
部 | 剖 | 普厚 | 十九有 | 尤 | 上聲 |
部 | 步 | 薄故 | 五暮 | 模 | 去聲 |
分韻撮要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部 | 步 | 幫 | 孤 | 第十二孤古故 | 陽去 | 屬也分也又部曲又六部官名 |
部陳、部從、部黨、部將。
分別部居、兩部鼓吹、按部就班。
part; board; ministry;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