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介面

顯微鏡介面

顯微鏡介面是連接顯微鏡和數碼設備所必需的設備,它不僅只是起連接作用,它對顯微鏡所成的圖像真實地顯示在顯示器起至關的作用。由於光學成像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數碼介面對光的補償、透過率色散、平衡、強弱等都有很大的影響,對圖像的矯正、補償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數碼顯微介面對真實圖像的分析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C型介面


單詞“C”的來歷是“cinema”(電影)的打頭字母,C介面的起源是攝影機鏡頭。
目前,C介面是由 從16毫米攝影機、電視攝像機、三目顯微鏡的標準介面。C介面鏡頭提供一個公口的螺紋與相機的母口配合。螺紋的直徑是1英寸(25毫米),每英寸32圈螺紋,根據“ANSI B1.1”標準設計的。C介面的焦平面距離是17.526毫米。
*CS介面是焦平面距離12.52毫米,其餘參數同C介面。
適配器除了常見的1X介面以外,還有0.5X和0.63X兩種可提供選擇。適配器的選擇與顯微鏡的一個重要參數——視場數相關。
視場數(FN)是透過目鏡可觀察到的視場的直徑(mm)。標本在顯微鏡下實際能被觀察到的圓形區域的直徑稱為物方視場。物方視場=視場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由於人眼直徑約一英寸(25.4mm),所以目鏡的視場數有18,20,22,26.5等。
但是,由於常用的攝像頭晶元的尺寸普遍為1/3英寸和1/2英寸,因此其視野範圍也相對目鏡觀察而言比較小。這也導致了客戶使用1X介面接攝像頭時反映攝像頭的採集信息量比較小。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推薦客戶使用0.5X和0.63X顯微鏡C介面。通過0.5X的介面,將攝像頭採集圖像縮小1/2,相當於1英寸*0.5 = 1/2 英寸。在這種情況下,1/2英寸晶元的攝像頭採集的圖像大小,於目鏡中觀測到類似。
顯微鏡介面
顯微鏡介面
顯微鏡介面
顯微鏡介面
目前國內很多數碼介面,只考慮了成像關係,沒有考慮色差、場曲、畸變等因素,自然拍出的圖像就有各種問題了,比如彩色邊緣是色差沒有校正好,中間清楚邊緣模糊是沒有做平場校正,而直線不直則是有場曲的原因了。而拍攝圖象大部分是為了做測量,由於存在以上的問題,會對測量有影響,特別是在做高倍測量時,影響很大。

介面連接相機


通過C介面連接相機的顯微鏡
通過C介面連接相機的顯微鏡
●毗連三目顯微鏡。(正在第三目標位放上接一套含標準c介面的相機適配器)
●毗連含標準C介面的三目顯微鏡。(將相機適配器間接接正在標準C介面上)
●毗連雙目顯微鏡。(取下一個目鏡,正在目鏡筒的位放接相機適配器)
●毗連單目顯微鏡。(取下目鏡,正在目鏡筒的位放接相機適配器)
介面一:接三目顯微鏡及單反相機(左端接相機,左端標準C介面接顯微鏡第三目)
介面二:接三目顯微鏡及通俗平易近用相機(左端平易近用相機轉接環外形隨相機型號而定)
介面三:接雙目或單目顯微鏡及單反相機(左端接顯微鏡目鏡)
介面四:接雙目或單目顯微鏡及平易近用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