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法

張志法

張志法(1920~1981),高橋鎮張家榮仁村人,全家9口人,僅有3畝耕地,他從15歲起跟父親外出打短工,勉強糊口度日。

工作經歷


1945年2月,他當上了民兵,積極參加支前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任本村黨支部書記,領導群眾進行土地改革。1953年任榮仁鄉黨總支書記,在本村試辦了農業合作社,其經驗在全鄉推廣,加快了農業合作化的進程。1956年回村任黨支部書記,他帶領全村群眾苦戰三個冬春,修水庫一座,建塘壩一處,開挖5公里引水河一條,建成兩個機灌站,擴大水澆地面積1680餘畝,把320畝山嶺薄地整成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田,糧食畝產由9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以上。在1959年到1961年的國家困難時期,向國家交售糧食48萬公斤,超交32萬公斤。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儲備糧達21萬公斤,花生油4800公斤,存款42000元。與此同時,全村的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養豬穩定在650頭左右,牛、馬、驢等牲畜66頭。人均口糧由1957年的132公斤,提高到1963年的276公斤。60年代初期,在農業生產中,他大膽探索,總結出一套比較科學的管理經驗,克服了幹活一窩峰和出工不出力的弊端。1964年11月18日《大眾日報》作了詳細報道。1964年3月,他出席了山東省農業先進集體代表會議。1966年去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接見。1979年參加了山東省第五屆人大代表會議。